从教师进修学校的命运说起
作者:张 行
来源:《江苏教育》2010年第12期
若干年前,某市一位副市长上任伊始,就宣称教师进修学校可以不办了(大意)。领导一句话就是一个命令,这个市的进修学校并的并、撤的撤,即使办得再有业绩、再辉煌的,也都坚持不下去了。进修学校的同志们是欲哭无泪,欲告无门。对于这样的官员、首长,不作深入调查研究,看了一星半点,听了片言只语,就这么轻率地下断语、作指示,我们当然是不敢恭维、不能苟同的。
谁都知道,“文革”期间,中小学师资队伍受到严重摧残,正是广大进修学校的同志们,通过抓教材教法进修,抓专业合格证书考核,抓高师中师函授,抓教师自学考试,抓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为当地建设一支合格师资队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同志就曾在江阴教师进修学校留下足迹,作过贡献。
省教育厅老厅长罗明同志曾一再大声疾呼,江苏省教育厅某种意义上就是师范教育厅,教育部门最主要的任务是抓师资,是造就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原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王湛同志在江苏省教委主任任上,也明确强调江苏省教委首先是师资工作委员会,要把各地教育局长重视不重视、抓不抓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考核的一票否决内容。正是他们的高瞻远瞩,深谙教育规律,才使江苏的师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36所中师36朵花,全省80所教师进修学校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备案,基地学校的建设业绩,让兄弟省市同行刮目相看。
这里就不能不说到我们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如何深入调查研究,如何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如何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问题,对共产党人来说,仍然是个突出的问题。
“存在即合理”。几年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虽然无人过问,备受冷落,但她还是顽强地生存在那里,战斗在那里。教师进修学校一些同志告诉我,他们仍然有滋有味地在做他们的老本行——师训、干训工作,有的还成了当地教育现代化的窗口。为什么?因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欢迎他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肯定他们,从根本上说是事业发展需要他们。师资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整个教育事业一样,周期是很长的,成败得失不是一朝一夕显现出来的。就好比张謇先生一百多年前兴办师范,一百年后的今天,后人(首先是南通地区)仍然在享受着他的恩泽和成果。此时此刻,不禁想起李瑞环同志对党政干部讲过的一席话,大意是,今天我们都在书写历史,明天历史将会评说我们。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我们多么期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丰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来抓好师范教育,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这也可以说是我提笔写这篇拙文的本意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