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RONT▲前沿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路径于天时(作者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台)摘 要:电视新闻节目是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体传播,具有报纸和广播无法替代的优势。随着网络的发展,世界进入全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打破了电视新闻独霸天下的局面,它形式多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载体,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和电视新闻相比,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拥有网络工具的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改革来开拓新路径。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内容;形式;人才1 电视新闻节目的优越性和弊端社会意识形态有关。新闻政治性、宣传或者当事人发布到朋友圈,而朋友圈中电视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性强,对民生问题关注不够。第三,电朋友一转发,就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引起80年代,它的主要优势是集合了传统媒视新闻节目传播具有单向性。对于受众反响,这样以几何级的速度迅速传播开体报纸和广播的优势。报纸传播尽管历而言,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时是被动接来。它打破了电视新闻的时间和空间局史悠久,但对于传播对象却有所限制。受,选择的机会少,基本电视台播放什限。电视新闻必须在家中或者有电视的在20世纪的中国,由于教育没得到普及,么就看什么,同时还缺少对信息的反馈地方才能按时收看,但网络新闻可以随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大多没文化,交流。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民众无法反时随地接收,因而有极大的时效性。读不了报纸。特别是广大农村,能够接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只能听取专家的第三,网络新闻表现方式多样化。触报纸的人群只有学校教师和干部,即分析。网络新闻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图使是这部分人,获取的新闻也常常成为2 全媒体新闻的优势和弊端片、视频来体现。网络新闻的视频不仅旧闻,因为报纸需要邮递员投递,相对全媒体新闻是在网络环境下,涵盖有报道新闻的作用,还具有协助政府的于城市,农村投递要慢得多。随着生活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人们接触信息的所功能,很多纠纷都可以通过视频来还原水平的提高,农村阅读报纸的人群越来有感官的信息传播方式,全媒体包括报现场。在国家反腐败过程中,网络视频越多,但又受制于报纸的订阅,很多人纸、广播、电视、网络、电讯,这也是拍下的公车私用、政府工作人员违法现支付不起相对昂贵的费用。和报纸相比,网络普及的结果,因为网络工具中的电象,都对反腐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广播扩大了新闻的普及面,通过广播,脑、手机具备了文字、声音、图像传播第四,网络新闻容易形成网络舆情。不识字的人也能获取新闻信息。电视新的特点。在网络时代,拥有网络资源的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最大的区别就是传闻集合了报纸和广播的优势,通过画面普通人都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客户端,播的双向性,网络新闻无论是通过平台和声音向民众传播,受众不需要支付费在自己的微博,微信等个人空间发布新发布,还是个人的微博、微信,在发布用,也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通过画面闻,并且发布新闻不需要任何报酬,所的同时,都能进行信息反馈,每一条新获取的新闻更加准确且深入人心。电视以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闻下面都有评论区,受众可以在这里发新闻的出现,在新闻传播方面几乎独霸民众也乐意将自己身边的新闻发布出去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同的看法也会引发天下,广播和报纸受到强力冲击,但电与人分享。评论,这样就会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视新闻也有自己的局限性。2.1 全媒体新闻的优势情体现了公民参政意识,强大的舆情作第一,电视新闻播出受时间限制,第一,新闻内容广泛,网络上的新用也会促使政府部门对社会存在的问题电视新闻在采编过程中,还需要经过编闻都来自社会各阶层,民生问题是主要作出相应改革。这几年,这样的事例数辑后才可以问世,并且电视台的新闻播内容,正好弥补了电视新闻的不足。网不胜数,“青岛虾”引发的旅游区管理出都有时间规定。第二,电视新闻的采络新闻反映的民生问题涵盖了社会各个问题,“于欢案”引发的正当防卫问题,编需要专业工作者,所采编的新闻常常方面,城市、乡村、地方政府、旅游区,都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是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后才能引起重视。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都被一一揭露,有2.2 全媒体新闻的缺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并没有成为电视新闻些正能量的事例也得到了弘扬。首先,网络的新闻发布者大多是普的主要内容。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第二,新闻传播速度快,网络新闻通民众,缺乏新闻专业知识,也缺乏新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精力有限,也与我国都是在事情发生几分钟后,就被旁观者闻职业道德。很多新闻没有经过验证就34匆匆出台,引起轰动后才发现是夸大其实,有的甚至是假新闻。由于普通民众的道德、文化修养参差不齐。在新闻评象,不能像传统新闻那样重视政治,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应该在内容编排上,形成杂志式的版块,将政务、民生、国际、线索来进行采访,报道新闻。浙江台的电视新闻节目还有帮助寻找亲人的环节,这些互动都利用了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论中,有些人思想偏激,看问题片面化,这样常常导致舆论也偏离正常轨道。还有人缺乏修养,在评论中有骂人、爆粗等现象,使得整个网络新闻的水准降低。3 全民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全媒体时代对传统新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电视观众被网络吸引,这使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大大下降,流失的受众以青年一代居多。同时,由于网络的影响,电视新闻中的主流价值也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受全民媒体化的影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进,电视新闻内容增加了民生问题,在播报形式上也进行了改善,从严肃端庄的播新闻到现在平易近人的说新闻,很多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成为主持人家常式的聊新闻,甚至还有方言新闻,这些新颖的方式拉近了电视和观众的距离。电视新闻也增加了双向交流的环节,新闻主持人同时也是评论员,对播报的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利用抽奖的形式鼓励观众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电视新闻节目还承担了帮助观众解决问题的责任,让观众提供线索,由电视台曝光,使一些长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引起当地主管部门的重视,最终得到解决。电视新闻节目虽然时效性不及网络新闻,反映的社会生活也不及网络新闻广泛。但电视新闻工作者都是科班出身,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采编新闻时讲究真实客观。电视新闻要经过编辑审核,因此真实可靠,权威性和公信力都较强。很多网络新闻需要电视新闻验证才能产生舆情。4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要在所有媒体中独占鳌头,突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全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做到取长补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4.1 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改革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要包罗万体育、军事分开。因为不同的观众,关注的重点不一致。尤其现在的电视观众是以中老年为主,这些人的兴趣主要在民生这一版块上,因此,新闻就要切合观众的特点,报道他们所关心的生活问题。除了在内容上进行改革外,还要在时间上做到人性化,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安排不同的播出时间,如晚上五点左右,人们刚下班,回家后忙着做家务,只有少数人有空看电视,这个时段的新闻就要避开中年女性热衷的话题。电视新闻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利用网络上的新闻进行深度报道,这样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观众解惑,吸引观众。因为网络新闻内容来自不同生活层面,都是观众关心的社会问题。4.2 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改革在电视新闻的形式上,很多地方台已经在改革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像“聊新闻”“说新闻”“方言新闻”,通过播音员的播音语言改革,将传统的严肃说教改为具有亲和力的拉家常,这种方式深受观众欢迎。但目前电视新闻存在着另一种现象,就是模仿抄袭现象严重。一旦某种电视节目形式成功,随后就会铺天盖地复制,这样容易导致受众审美疲劳。因此,电视节目的形式改革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不能一蹴而就,否则就会裹足不前。4.3 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双向交流网络新闻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具有双向交流的功能。双向交流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与权,每个公民都有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想法,通过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新闻的这种功能满足了公民被尊重的欲望。目前,很多地方电视新闻节目都加入了互动这个环节,观众可以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也体现了电视台对民意的尊重。还有些电视台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观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像安徽台的《帮女郎》,就是通过观众提供的公信力,给观众带来了实际好处,因此值得推崇和发扬。这样也体现了新闻媒体弘扬正义的责任。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还可以根据全媒体的特点,鼓励观众将自己身边的新闻提供给电视台,图片、视频都可以作为新闻形式,这样既拓宽了新闻来源,也可以间接提高网民的新闻素质。4.4 培养综合性电视新闻人才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需要有创造力的编导、主持人。传统的电视新闻中,播音人才只负责播报新闻。但在全媒体时代,播音员和主持人已经合二为一了,播音不再是向观众推送新闻,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和网络论坛上的意见领袖相似,负责引导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这种评论要切合社会价值观,并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定。因此,主持人还要熟悉社会生活,才能将新闻舆论引上正确的轨道。5 结语电视编导也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在编辑新闻时,既要有新意,还要能够对社会产生警示作用,既要弘扬正气,又要鞭挞社会丑恶,还要符合观众猎奇心理。因此,面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要有正确的取舍观念。这也需要编导具备认识社会、熟悉生活的能力。总而言之,全媒体时代对电视工作者的要求是紧扣生活,在专业上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变化。参考文献:[1]刘宇新.浅议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J].才智,2017(22).[2]任伟耀.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6(8).[3]张晓春,高锐翔.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6(6).作者简介:于天时(1984—),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