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质。
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教学时,教师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些,而有的说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点。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及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群众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2、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用心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
3、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不足之处:
学生们只能从课本了解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然而课堂时间有
限,所以对人物更深入的写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实现,这是最大的不足。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学生读书时间不够充分,没能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改进措施: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教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2、多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
3、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开心学习。 4教师在备课中思考的更加全面,对课文理解要更透彻,对学生预习状况要更有把握;课上则要加强自己的课堂驾驭潜力、语言表达潜力;时刻要有“说、学、写”结合的意识;课后则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教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