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课文有两个自然段,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课文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针对文体特征来教。六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我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悟。只要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不会的生字和停顿,范读后出示划分好的节奏让同桌互读,接着出示生字,同桌互相学习生字。在学习生字环节我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学习“锦”这个字时,我让班上名字含着这个字的学生站起来说,顺势告诉孩子们学习字的方法。在翻译课文时,学生们小组合作翻译,然后个人展示。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后,让生画出杜处士得到画后的反应,牧童看到画后的反应。最后明白苏轼的观点,并引导生活中。发散学生思维,课堂效果较好。
针对艺术熏染来教。以苏轼写的两首提拔,图文并茂的方式导入课文,将乾隆为《斗牛图》写的两首题跋作为结尾,再用《斗牛图》贯穿于全文,将同一内容的三种不同体裁文章,集中整合教学,同时,
这也是以一篇文章为切入点,对课内、课外知识进行整合的教学,特别是将中国“题跋”、书画文化不断进入学生课堂,起到艺术的熏陶。 针对学习方法来教。在课堂学习中,我试图通过“一篇”来教“一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古文字词的方法、正确断句的方法,自己去通过比较发现古文的韵味。更重要的是学会表达,所以课中设计了多处语言表达的训练,如结合课文阅读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人有云:放牛当问( ),画画当问( ),题跋当问( ),( )当问( )。”的语言运用,将 “会表达”进一步落实。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书戴嵩画牛》时,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讲故事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很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课件制作出现一个小失误,学习多音字“曝”时,拼音“pù”是动画效果出示的,但是在制作时,这一步加动画遗忘了。所以今后课件制作完成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确保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而不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学、导法、导练。纵观整堂课,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师的赏识教育贯穿于课堂始终,让每个学生都能一种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者情和学生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加上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显得其乐融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