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
考点1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现代旅游业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除具有积极意义外,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1)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有助于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③发展旅游业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③促进文化交流。
旅游业的发展会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公共场所拥挤不堪,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当地的民俗、节庆、旅游活动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会失去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3)影响区域环境
①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需要保护旅游资源,这也是对潜在的旅游资源进行投资。 ②旅游业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③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当会使环境恶化。 例题1:(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13题第(3)小题·6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以红色旅游为切入点,考查旅游业的作用。本题从两个角度出题,考生可任选其一作答。从经济方面答题时,考生可从红色旅游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角度
分析说明。从社会文化方面答题时,考生可运用就业、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等知识分析。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旅游业的作用,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从地理图表中的信息获取,并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信息的能力。在今后的高考中,旅游业的作用多以某一旅游区为载体,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考查。
【答案】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考点2 旅游资源 本考点重点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及成因、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旅游线路设计等。
(1)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如下表所示:
种类 举例 旅游价值 核心 表现形式 形成过程 地文景观 路南石林 对于探险猎自然水域风光 杭州西湖 奇、游乐、疗旅游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养等性质的地貌景观 具体形式 自然过程 资源 天象与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遗址遗迹 北京故宫 表现在教育建筑与设施 苏州园林 性(知识的、具体形式与历史过程及旅游旅游商品 景德镇瓷器 文化的)旅游建筑景观 精神文化形当代人类活资源 人文活动 傣族泼水节 方面的意义 式 动 (2)旅游资源的特性 特性 含义 实例 多样性 旅游资源的类型极其多样,空间分布上广泛中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存在 原地区风景各异,人文风情也各不相同 旅游资源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非凡性 者现象。非凡性越突出,吸引力越大,范围青藏高原独特的雪域风光和藏族风情,独一无越广,开发价值越高 二的长城 可创造性 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太空游,乡村游,海底探险游,应人类需求而造的 生 旅游资源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且使用是无永续性 消耗的(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故宫的游览价值有增无减,承德避暑山庄的作但是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条件下才能实用常年发挥 现 (3)旅游资源的内涵及价值表现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资源价值 含义 主要的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一般都具有美学价值,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文旅游资源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项目 内 容 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即自身美学价值、科学价资源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价值 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低),还与资源的集群状况、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大,开发条件好;地域组合状况有关 反之,开发条件差 地理位置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开发条件差;与交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反之,开发条件好 通 旅游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客源市场的距离。旅游者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察在其最优吸引半客源游受经济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径内的旅游消费市场,位于或者靠近经市场 时间和费用)的影响。旅游地的经济距离越长,旅游需求越低;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旅游者的经济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越长 价值大;反之,开发利用价值小 基础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当地现有的接待能力,又要修建相应的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反之,设施 配套服务设施 开发条件差 (5)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活动的产生是在旅游者具备旅游条件的前提下对旅游进行地理性选择、对旅游方案精心设计的过程。一次成功的旅游活动在实施前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合理设计: ①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能力
②旅游信息的收集
③旅游点的确定
④旅游线路的选择
例题2:(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第42题·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图示意神龙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的成因,以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图文信息可知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海拔等信息,进而分析出该地的气温特点,从而总结出发展旅游的自然优势。提供大量素材和信息,设置情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地理命题的显著特色。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以我国或世界特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及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这一考点出现的频率将会加大。【答案】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考点3 旅游开发与保护 以我国或世界著名的旅游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切入,考查旅游资源开发及环境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关注“世界遗产”的分布与保护。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不但危害到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也危及旅游活动自身,破坏了旅游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破坏旅游环境及生态平衡,危害旅游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区居民及旅游者 对自对生物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导致然环的危害 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境的对地表环境、负面自然资源的破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的旅游开发建破坏旅游景观的和谐和旅游区的整体面貌 影响 坏 设 对视觉效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果的破坏 工设施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对社破坏传统 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会环社区文化 毁于一旦 境的破坏文 物古迹 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 造成对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负面影响 造成城 市问题 旅游热点地区泳流入人口过多 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 (2)旅游环境容量 ①概念:一般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理解旅游环境容量应抓住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二是达到保护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②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③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
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旅游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容量相适应。如果旅游规模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如果说旅游规模达不到旅游环境容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资源的浪费。
④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进行。
解决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加以考虑。“开源”即新辟旅游地点,实行分流,进行季节性客流调节,安排一些旅游淡季可以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如大型节庆活动、室内活动等。“节流”是指控制游客流量,例如在饱和景点实行分批放客和限时游览,尤其对旅游团队。在旅游旺季,可实行门票预定,促使游客分流,尤其是人数较多的团队。 (3)旅游环境保护
①做好环境立法,制订旅游开发中相关政策和法规,这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②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这是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措施。
③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④禁止计划施工或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造成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对于已建成的这类工程项目,应当予以拆除。
⑤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旅游”,即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业、娱乐等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
此外,还增加环保经费,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例题3:(2013年高考·山东卷第32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崇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崇明 明 图例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 城镇 岛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
(1)分析崇明岛发展旅游的优势。
(2)指出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
【试题分析】
本题以自然保护区和崇明岛等材料呈现信息,考查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及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信息、阐释信息的能力。读题目材料可知,崇明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因此,崇明岛鸟类资源丰富。读“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可知,崇明岛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独特。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距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近,靠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主要是保护该地旅游资源。分析题目材料可知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主要功能,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应控制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可开展旅游活动的是实验区,也应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此外,崇明岛鸟类资源丰富,还要保护鸟类栖息地。
以图文材料呈现出旅游区的信息,与生态旅游、旅游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相结合,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保护旅游环境的措施,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答案】
(1)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近客源市场。
(2)保护鸟类栖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
1.旅游活动的特征及其判定方法
(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多,如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交通商贸活动、家庭休闲活动、日常休闲活动等,但唯有旅游活动以异地性(离开常住地)为基本特征。只有具备异地性特征的休闲活动为旅游活动,否则就不是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们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而离开常住地的活动,而人口迁移、游牧活动、流浪活动等尽管也具有异地性特征,但其活动目的不是娱乐和消遣,故不属于旅游活动。
(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和旅游活动都是人们离开常住地的活动,但人口迁移常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
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而旅游活动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 (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旅游活动是消费活动,但它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和基本发展需求之后的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
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二者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种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 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规模 一般教大 一般较小 变化 一般比较缓慢 一般比较迅速 分布 野外较多 居民地较多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 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 示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例 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 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 3.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1)“六字标准”法
评价标含义 注释 准 美感是欣赏者对于美的认识以及由于美所引起的主观感情,美感固然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美 资源给人的美感 但这种属性与人们对美的欣赏的共同性并不是绝不相同的,而是可以互相渗透的。在评价旅游资源时,要注意资源给人们的联想美和资源构成要素给人的综合美 如古庙、古塔、古城等古建筑,古墓、古战场、古书院等遗址。这些旅游资源反映了古代古 有悠久的历史 文化和古人的生活,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增加新的感受。所以古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且越古越有历史和科学价值。在评价旅游资源时,一般要与美结合观赏,以领略历史文物的艺术价值 具有名气的事如埃及的金字塔、比萨的斜塔、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孔子历代后裔居住的曲阜孔府等。与名 物或与名人有名人有关的资源,一方面具有名声,一方面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特点,评价时要给予足够关的事物 重视 特有的、别处特 没有或少见的如临潼的兵马俑、中国的长城,少数民族的节日、婚礼,以及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资源 给人以 奇 新奇之 如四川峨眉山金顶的佛光,云南大理的蝴蝶泉,浙江海盐县的日月并升等。这些资源多由感的资 于当地诸多自然条件偶合所形成,因此对游人有奇异的吸引力 源 旅游资 用 源有应 如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手工艺品;自然旅游资源中有医疗价值的温泉,供观赏之用的名花异用价值 卉 (2)“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施工难易程度
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古民居主要分布在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省婺源县,其中黄山市境内1911年前的古建筑8144处,1911~1949之间的古建筑5294处。西递、宏村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材料二 下图为“徽州古民居分布图”。
(1)徽州古民居具有 的特征。 (2)徽州古民居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远(或白墙青瓦、马头墙)(任答两点) (2)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 2.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2010年我国J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可达性范围边界示意图;图乙为J省2010年农业旅游示范点可达性时间分布示意图。
图甲 图乙
材料二 图丙为2010年J省交通网络等级分布图;图丁为2010年J省生产总值等级分布图。
图丙 图丁
(1)简述J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可达性时间分布、交通密度分布和区域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性。
(2)试分析J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1)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密度与交通密度、区域生产总值之间呈正相关;与可达性时间呈负相关。
(2)分布规律:南部密集北部稀疏(南多北少)。成因:南部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 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五岳之首”等众多称号,但它却两次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无缘。直到2006年9月18日,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泰山才正式被列入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之列。 材料二 泰山著名景观图
(1)简要分析泰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意义。
(2)旅游者登临泰山可以观赏“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
自然景观。试分析观赏“云海玉盘”的最佳季节及时机,并简要分析原因。
(3)新疆乌鲁木齐一游客打算到泰山游览并希望能够欣赏到泰山瀑布景观,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告诉他来泰山游览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3.(1)利于泰山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能进一步提高泰山作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使泰山成为地质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提高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等。
(2)观赏泰山云海玉盘的最佳季节和时机是夏秋季节的雨后初晴之时。因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雨后初晴,大量水汽蒸发,容易成云致雾。
(3)夏季。理由:泰山夏季森林茂密苍翠,鸟语花香;雨水多,水量充足,瀑布更加壮观;山中多云雾,景色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效。
4.南京市郊县——高淳”桠溪生态之旅区”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际慢城。其旨在建立一种放慢生
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一张独特的旅游名片。下图为高淳县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20
(1)高淳建设国际慢城后,来此旅游的人数激增,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特性)。 (2)2013年3月23日,以油菜花观赏为主题的“第四届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隆重举行,该旅游节的举行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价值和 价值。
(3)该旅游节选择在3月31日至5月6日期间,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看,说明 的重要性;有人喜欢近观也有人喜欢远眺,说明还要注意 。 4.(1)非凡性 (2)美学 经济
(3)把握观赏时机 选择观赏位置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地球上中低纬度山丘冰川较为发育的国家,现代冰川遍布西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区的极高山地和亚高山地。冰川旅游则是以冰川或冰川遗迹资源作为主要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或项目,冰川作为旅游资源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材料二 中国部分地区冰川资源和冰川旅游景点分布图(如下图)
(1)简述我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中不利的自然条件。
(2)任选一个冰川旅游区,提出冰川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建议。
5.(1)冰川区海拔较高、气候恶劣; 生态脆弱; 冬春季长、夏秋季短,旅游适宜期非常短暂。 (2)加强景区附近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开发并重,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交通建设;加强景区的安全措施;增加市场营销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等。(答出三点即可)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旅行社设计了“三纵四横”四条线路,策划寻访入秋景色自驾游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的入球时间。读图回答。
(1)设计旅游线路中,有一条只能欣赏半程入秋景色,请选出此线并分析原因。 (2)为旅途顺利,需做充分的物质准备,①②线路所备用品最少,请说明理由。 6.(1)③ 线路入秋时间两端早,中间晚(4分)
(2)沿线经济发达,商业网点多,购物方便;地势相对低平,路况好;基础设施完善。 7.我国乡村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阅读福建省常见乡村旅游活动项目表,回答问题。
类型 具体项目 旅行 徒步,骑马(驴等),大篷车,自驾车, 水上运动 垂钓,游泳,泛舟,漂流,冲浪,快艇 空中运动 滑翔,轻型飞机,热气球 体育运动 洞穴探险,攀岩,网球,高尔夫,狩猎 文化活动 考古,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庆祝民俗节日,学习乡间艺术和舞蹈 健身活动 健身训练,温泉疗养,运动基地,体育训练 休闲活动 乡间度假,观鸟,观察野生动植物,写生,摄影,酒吧休闲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2)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请你为乡村旅游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 7.(1)旅游活动项目丰富;资源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日益红火(任答两点)
(2)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开发旅游产品,增加旅游线路开发;提升市场运作能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培育人才,提升素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扩大融资渠道,实施减税政策;(任答三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