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贸易发展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贸易发展研究

宋元梁欧轩琦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现阶段金融合作进行介绍,详细介绍了双方开展金融合作的内容以及双边贸易往来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金融合作对贸易的影响。然后针对目前金融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双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清迈协议东亚外汇储备外国直接投资一、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发展现状1.政府间金融合作:从清迈协议到东亚外汇储备库。2000年5月。

ASEAN与中日韩(10+3)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正式签署《清迈协议》,并且ASEAN与中日韩(10+3)财长会议对强化该协议达成共识。

《清迈协议》成为东亚金融合作中重要的一步。该协议主要基于通过建立货币互换协议网络以稳定区域内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倡议扩大ASEAN货币互换规模,号召各成员国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能够在危急时为对方提供仅救援外汇资金。《清迈协议》正式以货币合作的形式提出区域金融合作安排的设想,其后,东亚各政府以此为基础不断尝试货币互换相关事宜,以为后期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做好基础安排。CMI包括两个重要内容:第一,完善东盟货币互换安排(ASA),使其覆盖东盟所有成员国,并将其总金额由2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2005年进一步增加至20亿美元);第二,在10+3范围内建立双边互换网络和回购协议(BSA),

承诺在必要时向成员国提供适当规模的资金,用于帮助其解决短期国际收支或流动性问题。目前,东盟10国已全部加入东盟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已经分别与东盟部分成员国缔结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08年11月底,CMI的总规模已达855亿美元(包括ASA的20亿美元),其中,中国已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为165亿美元。2010年3月,在中国的强力支持之下,历时7年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正式生效。根据此前签署的协议,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的10个成员分别占东亚外汇储备基金不同的额度,其中中国(含香港)与日本各出资384亿美元,各占32%,韩国出资192亿美元占16%,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东盟10国共出资240亿美元,共占20%的份额。以此为契机,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将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金融机构间合作。中国一东盟区域金融机构合作主要指双方金融机构在技术合作、业务合作、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合资公司和直接参股或控股等方面形式多样的渐行渐近、由外向内直至融合的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合作过程。目前,中国一东盟区域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以银行业合作为主,主要表现为银行边贸结算和互设金融机构两大方面。比如建立银行双边结算网络。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的银行结算往来分为一般国际结算方式和边境贸易结算方式。随着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双边银行结算的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

中国与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边境贸易发展迅猛,促使双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边贸结算合作,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2009年7月。

中国选择上海和广州等4个城市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首批试点的境外区域主要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010年9月末。

全国各试点银行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971亿元,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扩大以来,共办理业务50亿元,其境外结算企业90%以上分布在东盟国家。

3.中国-东盟开展金融合作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自1990年来的20年中,除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区域贸易造成负增长之外,随着中国—东盟在政府层面与银行之间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以较高的年增幅正增长。2009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双方贸易额出现近1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出口1062.9亿美元,下降6.9%;进口1067.1亿美元,下降8.8%。而同期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减少至4.2亿美元。然而,中国对东盟贸易额依然占中方贸易总额的9.7%,东盟继续保持了中国该年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__________美国和日本),第四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欧盟、美国、中国香港)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日本和欧盟)的贸易地位。

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前景及政策建议1.扩大东亚外汇储备库规模。储备库目前规模为1200亿美元,规模上远小于各国储备

水平。该水平的储备能否为发生危机国家或地区提供足够的外部资金保障,存在一定的疑问。因此,在未来如何扩大储备库规模、出资比例和决策权如何分配等都将严重制约外汇储备库的真实效用。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发展可以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国际储备前期发展经验,有所规避,在此基础上保证区域内金融安全,为东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以东亚外汇储备库为依托,为扩大进一步东亚金融合作创造条件,若东亚区域金融合作能够取得较大成绩,则能改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使国际金融运行更加秩序化和平等化。

2.继续加大中国-东盟相互直接投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不仅给受资国带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而且还带来技术、管理技能,这些对于推动一国经济增长充当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外国直接投资一直是东南亚各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为了获得更多的来自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益,许多东南亚国家都制定了更加自由化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因此,东南亚各国仍将一如既往地实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但是,东南亚国家在处理外资与内资的关系方面仍需改进。依靠外资还是内资发展本国经济,这实质是引进外资的目的问题。应当说。

绝大多数国家引进外资的初衷是明确的,旨在通过利用外资发展国内生产,提高国内储蓄水平,逐步消除储蓄和外汇缺口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最终依靠本国的力量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引进外资必须服从下述目的:弥补资金不足和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前者指弥补储蓄或外汇储备不足,通过利用国外资金来启动国内经济成长。

后者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有些东南亚国家在利用外资中,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利用效果较差,这将导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最终处于依附于外资的被动地位。这实质是利用外资的利弊问题。外资流入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是可观的,如促进资本形成,改善国际收支、促进对外开放、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就业等。但是。

也常常带来通货膨胀、泡沫经济、债务负担等负面影响。应该说,这种利弊影响与外资流入并不存在绝对的必然联系,它们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如何扬利抑弊,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外资管理政策。东南亚国家在危机爆发前忽视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危机后,如何引导外国直接投资更好的为本国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厦门:厦门大学,2008.

郑联盛.储备库、清迈倡议与东亚财金合作进展、前景与中国的政策[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olicyBrief.No.09032.2009-05-07.

周瑾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相互投资的影响分析

[D].上海:复旦大学,2008.155国际经贸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