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2课 寓言四则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22课 寓言四则

1.易错字 庇护神(bì) 较量(jiào) 添头(tiān) 崩坠(zhuì) 躇步(chú) 跐蹈(cǐ) ......2.词类活用 因往晓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明白)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 .3.一词多义 晓而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人。先为大商人,后被秦庄襄王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今存8卷,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文题解说】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雕像者,雕刻塑像的人。文题点明了寓言中对话的双方,使人对故事的主人公一目了然。

“蚊子和狮子”交代了文中所写的两种动物,它们分别代表体形渺小和体形庞大的动物,造成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穿井得一人”题目即概括了故事本身,通过题目让读者知道了主要的故事情节。 “杞人忧天”是一个成语,题目本身正是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 【创作背景】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其中,《龟兔赛跑》《乌鸦喝水》《农夫和蛇》这些脍炙人口的小故事,一直被公认为人类最珍贵的智能宝库。其语言简洁精练、风格平易近人,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串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其书发扬黄老之幽隐,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赫尔墨斯与雕像者》通过叙写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

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成为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寓言讲述了自大的赫耳墨斯化作凡人,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本以为是商人的庇护神,自己的雕像价格会很高,没想到只不过是宙斯、赫拉雕像的饶头而已。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通过大起大落的情节,借蚊子因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而在与狮子交战中取胜,却因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终被蜘蛛捕食的故事,用来讽刺骄傲自大的人。《穿井得一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即说明了既要注意“经典”的原义,又要躬身实践的道理。《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本文的教学一般分三步:先分析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寓意;最后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分析故事情节时要把学生引导故事的情景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指导学生概括寓意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要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本课为2课时。

1.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列子》《吕氏春秋》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难点】

学生根据了解的寓意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

1.积累“爱慕虚荣、凯歌”等重点词语。

课时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3.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新课导入⇒了解文常⇒研读《赫》⇒自读《蚊》⇒续编情节

导入一:故事型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听讲兴趣,引出本文课题,为学好本文铺垫基础。

(以《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导入二:趣味型

[设计意图] 由老师引出课题,激励学生学好本文,给学生以信心。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作画) 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4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一、了解文常,积累新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为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奠定基础。 【课件展示,生快速阅读,了解“寓言”常识,知道《伊索寓言》的故事简要。】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

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 此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寓言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为下文自学《蚊子和狮子》奠定基础。 (一)阅读寓言,叙述故事。【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做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揣摩文中赫耳墨斯的心理,体会寓意。

试根据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在下面两个括号内填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他看见宙斯的雕像,( )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 )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三)品味赫耳墨斯的三次问话,引入描写方法的问题予以解决。 1.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1)分析三问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

〔明确〕 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只值一个银元后“笑”着问,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时,大大出乎意料,语气急切。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2)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为了不起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 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四)品味文中三次答话,引入对比手法的问题予以赏析。

三次答话,简洁有力,加以品味,各抒己见。教师点评,适当补充。 (五)略读文章,简单概括。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生动描述,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其实最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 〔明确〕 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三、自读《蚊子和狮子》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自读这则寓言,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寓意分析能力。

1.自由诵读,本则寓言寓意是什么?结构安排上与前一则比较有什么变化吗? 2.自由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点拨: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说一说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想象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呢?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自不量

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个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细读寓言的情节,教师明确:

(1)本文的拟人手法,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鼓励学生,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四、展开想象、续编情节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添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象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明确〕 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来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的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警示着我们。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象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

蚊子和狮子

雕像

骄兵必败

第课时

1.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吕氏春秋》《列子》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两文的寓意,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新课导入⇒研读《穿》⇒自读《杞》⇒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比较前两则寓言的异同,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这两则寓言的认知。

1.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

2.试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异同。

【培养比较发现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现两文的异同。】

〔明确〕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2)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3)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是动作描写。

一、研读《穿井得一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运用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理解《穿井得一人》的寓意,以及掌握其中的文言词汇。

(一)资料助读【生快速阅读材料,了解作品相关信息。】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人。先为大商人,后被秦庄襄王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串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 (二)读准

【字音、语气、节奏】

先是教师范读,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并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接下来让学生大

声地读,要求字正腔圆。 (三)读通

分两步走:一是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接下来用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检测: 1.翻译重点词语:

(1)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道,议论。

(2)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

(3)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 (4)常一人居外: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然后组内交流。 (四)读懂。

1.质疑: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言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 (1)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具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五)小结:《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意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即说明了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的道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具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更不能以讹传讹。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 二、自学《杞人忧天》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上面所掌握的方法和步骤自学《杞人忧天》,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和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一)文常助读

【课件展示,生快速阅读,了解常识。】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其书发扬黄老之幽隐,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读准

【字音、语气、节奏】

先由教师范读,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并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接下来让学生大声地读,要求字正腔圆。 (三)读通

一是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字词:

(1)崩坠:崩塌,坠落。 (2)晓:开导。 (3)只使:即使。

(4)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5)四虚:四方。

(6)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7)行止:行动和停止。

(8)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二是同桌之间,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提示:不是重译原文。同桌复述后,一学生展示,一学生边讲,师边板书,疏理情节。 (四)读懂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用原句回答】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讨论后明确: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讨论后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讨论后明确: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三、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讨论后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代很远,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这就是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阅读语段,完成1~5题。

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 展开情节内容。 2.文中加点的“必须”用“必需”替代行吗?试分析两者的异同。 3.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正确理解文中“钓钩”的含义。

4.“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5.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 。 参考答案:

1.对话(或语言描写)

2.都有“一定要”的意思,“必须”有强调的意味。 3.致命的陷阱(或“骗局”) 4.最安全的、绝对。 5.“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生命”。

穿井得一人

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杞人忧天

一、〔参考答案〕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通过叙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成为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二、〔参考答案〕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遇到传闻,不要以讹传讹,要经过亲眼所见或亲自证实后才能有发言权。 三、〔提示〕 只要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 四、〔参考答案〕 1.听说这件事。2.议论。使知道。3.没有,没有。4.打中击伤。5.为什么。 五、〔参考答案〕 示例:改写《蚊子和狮子》:

一天,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哼!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挥掌过去,结果他把自己抓得遍体鳞伤。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虽然蚊子取得了胜利,但他还是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生怕自己落入敌人的陷阱,结果,他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庇护(pì) 爱慕(mù) 赫拉(hè) ...B.俯视(fǔ) 乏味(fàn) 饶头(ráo) ...C.惭愧(cán) 妒忌(dù) 喇叭(lǎ) ...D.烟囱(cōng) 矗立(zhù) 雕像(diāo)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 )

(2)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 )

(3)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 )

(4)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

4.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意。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5.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 )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 )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7.赫耳墨斯要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为什么要去问宙斯雕像的价格? 8.“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其中的“笑”字表达了赫耳墨斯怎样的一种心理? 9.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类文阅读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哂之,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②③

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③术:方法。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行者解衣下田 ..(2)气竭汗雨 .(3)谓农夫曰 .

(4)行者服而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答案与点拨】

1.C(A项中“庇护”的“庇”应读bì,B项中“乏味”的“乏”应读fá,D项中“矗立”的“矗”应读chù。) 2.(1)大模大样 (2)张牙舞爪 (3)洋洋自得 (4)不可一世 3.D(D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为代词。) 4.D 5.(1)√ (2)× (3)√ (4)× 6. (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3)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7.因为他想通过试探宙斯雕像的价格来了解人们对地位最高的神的评价,从而可以对比估计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8.当他知道宙斯神像只值一个银元,价钱不高时,心中就很得意。 9.例:寓言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爱慕虚荣,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和过低地评价别人。 10.(1)行者:过路的人。 (2)竭:尽、完 。 (3)谓:告诉、对……说。 (4)退:走了、离开。 11.(1)农夫太懒惰了。

(2)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 12.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 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 附译文: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离开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