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省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四川省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孝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深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生活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 天,传统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不过,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这需要我们在正确地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即对待父母应时刻保持恭敬的态度。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养”,还是精神层面的“敬”,都以顺从父母的意愿为标准,但 父母的意愿未必正当,传统孝道的践行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考量。当父母的意愿不正当 时,要用温和的方式去劝谏父母,从而避免让父母陷于不义。传统孝道不但体现于父母生前,还涉及父母去世以后。孔子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女不但在 父母生前要对其以礼敬养,父母去世后还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生养、死葬、祭祀,在这 三个环节都合乎礼制的要求,才算是实现了完满的孝道。

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产生于古代宗法社会。它是维系古代家庭、宗族与社会和谐的重 要道德规范。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孝道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并通过《二十四孝》等通俗读物流传。传统孝道的畸形化与父权的绝对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起到了削弱旧道德对国人的思想束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对于传统孝道本身而言,这些批判实际上也有助于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新与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传统孝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因为传统孝道在历史演变中曾经绝对化、畸形化,就否定传统孝道本身,而应该将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与其种种具体要求区分开来。只有从其根本精神着眼,才能对传统孝道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才能根据时代变化对传统孝道进行创新与发展。应当说,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父 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自然能产生对父母的亲爱与感恩之情。这种亲爱与感恩之情,亦即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源与基础。有孝心则有孝行;如果无孝心,即使行为再符合孝道的规 定,也不是真正的孝。因此可以说,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就孝心而言,传统孝道拥有符合当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因时损益、与时俱进的传统。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损益和变革,不断探索传统孝道的新的实现形式。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是为了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而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也正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孝 道的具体要求。对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其目的是探索传统孝道在新时代的新实现形式,而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

(摘编自杨俊峰《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B. 物质层面的赡养是基础,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 C. “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阻碍了社会发展。 D. 出于孝道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探索传统孝道新的形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釆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 B. 文章引用《论语•阳货》中的句子,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C. 文章既论述传统孝道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论及其对当下的意义,具有辩证色彩。 D. 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孝道仍有其重要价值,这是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即使按礼制进行死葬、祭祀,但如果在其过程中缺少孝心,那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孝。 B. 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与反思,既有助于传统孝道本身的创新,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C. 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在继承传统孝道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损益和变革。 D. 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和把握其根本精神,二者相互作用,我们应重视二者的联系。

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审视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教育的初始期,研学旅行就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宣扬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就曾带领他的弟子用14年的时间周游了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其弟子体验了“六艺\"之学,感悟了 “仁义”之本。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里的“习''不是温习,而是指“实践”.近代以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认为“社会 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并针对当时“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其中之一便是“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2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这样上地理课的:他带着学生徒步向学校附近的比由仑河谷进发,学生沿途观察河谷的地貌,挖取河谷的黏土带回学校,捏成河 谷的模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学期都会带学生到森林里研学 野营。在无边的森林里,学生组织热闹的篝火晚会,欣赏日落的壮美景色,观察河流冲刷形成的复杂地貌,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

一一摘编自申宣成、马东贤《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怎样有机融合》

材料二:

近年来,研学旅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多方青睐,研学旅行市场火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 66%,北京、江苏也超过了 60%。

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许多青少年报团参加国内外研学旅行,'只学不游''只游不学'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谢国明直言。

“社会上对研学旅行的定位仍存在不同认识。”在王晓燕看来,旅行是一种手段,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然而,简单的“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本\"、夸大的“宣传+包装”等研学旅行乱象迷惑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眼睛。

“组织者需要考虑好行前、行中、行后计划和安排,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晓燕说,“研学旅行不是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上,而忽略了教育功能。\"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研学\"“旅行”如何实现有效融合》

材料三:

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 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尤其是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其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另据统计,到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 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 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2019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3亿,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着我国研学旅行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

国内外研学旅行市场分析表 国内研学旅行市场 国外研学旅行市场 年龄 6岁-18岁 10岁一18岁 研学旅行时间 暑假、学期内 寒假 研学旅行消费4千—1万 1万一3万 水平 研学旅行目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北京、陕西、云南、四川等 地 研学旅行内容 等 语言、人文、艺术、实践等 人文、艺术、历史、体育等 --- 摘编白东方财富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中西方教育发展的早期,研学旅行就己经和学校课程互相融通,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蛆成部分C B. 让弟子在游学的过程中体验“六艺”之学,感悟“仁义”之本,是孔子用14年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 C. 陶行知主张教育要走向社会,回归生活,他提倡解放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以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D. 裴斯泰洛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案例说明,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较高,可推知,研学旅行参与率与当地发展程度有关。 B. 欲解决普遍存在的“只游不学”等问题,需要在研学旅行中更加注重教育功能,让学生进行研学体验。 C.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政策的要求等,均成为助推研学旅游市场增长的原因。 D. 统计的年龄分段情况表明,国内研学主要拓展了低年龄段的市场,国外研学主要拓展了高年龄段市场。 6. 材料二《中国教育报》和材料三“东方财富网\"的报道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 国军士兵,拉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 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 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 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 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 书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 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 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 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 得格外红,格外润泽。

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 有照应,衔接自然,使故

事更具有可读性。

B.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佐德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 既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C. 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主要是照顾将军感受,

怕引起他的忧愁。

D. 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反映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8. 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9. 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初,以战功授平乐府别将,从郭虔雄于北庭镇,遣守珪率众救援,在路逢贼甚众,守珪身先士卒,与之苦战,斩首千余级,生擒贼率颉斤一人。守珪仪 形瑰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十五年,吐蕃寇陷瓜州,四肖恂惧。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领余众修筑州城。巷輝才立,贼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顾失色。守珪曰:“彼众我寡,又创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贼疑城中有备,竟不敢攻城而退。守珪纵兵击败之。守珪以成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仍以瓜州为都督府,以守珪为粉胃。瓜州地多沙磧,不宜稼穡,每年少雨,以雪水溉田。至是渠堰尽为贼所毁,既地少林木,难为修葺。定茬设祭祈裤箜宿而山杰暴至大漂材木塞迥而流直至城下定珪使取充眼壬是术道复1旦如厶刻互丝纽其事。明年,迁辭州都督,仍充陇右节度。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 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践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管记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 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斩屈剌、可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宴赏将士,传屈剌、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二十六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陷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 奚余众于湼水之北。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事泄,上令谒者牛仙童往按之。守珪厚赂仙童,遂附会其事,但归罪于白真陷罗,逼令自缢而死。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与牛括州刺史,到官无几,疽发背而卒。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三•列传五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 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B. 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C. 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D. 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与河东相对,也称河内,《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的“河内\"就是指河西。 B. 板堞,指板筑的女墙,“板堞立”和《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设版”均指修筑防御工事。 C. 都督,唐代指地方军事长官,分上都督、中都督、下都督三等,《滕王阁序》中提到的阎公,就是洪州都督。 D. 左迁,指贬官,汉代右尊左卑,故称贬官为左迁,《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即指贬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守珪英勇善战。敌寇入侵北庭,他奉命领兵援救,在半路上与敌军相遇,身先士卒,奋力杀敌,最终生擒贼率。

B. 张守珪颇有谋略。瓜州遭劫后残破不堪,吐蕃军队又来侵犯,形势危急,他沉着冷静,演空城计,敌人生疑而退。

C. 张守珪重视民生。瓜州的地理条件恶劣,又遭到吐蕃的侵扰,农业生产受到影响,他想方设法,让百姓重建渠堰。

D. 张守珪战功显赫。他出击契丹,频频取胜;契丹诈降,他将计就计,派王悔斩杀其首领屈剌与可突干,尽诛余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彼众我寡,又创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5分) (2) 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事泄,上令谒者牛仙童往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贺王帅宣子①平湖南寇 宋•辛弃疾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②风生貌虎 噪,青溪路断融籍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头客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駆锋鏑。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元自兜整出④。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涪溪石。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①王帅宣子:指王佐,王佐字宣子,1179年以潭州知州身份平定陈唄叛乱。②白羽:裴启《语林》 云“诸葛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③龙头客:指科举时代中状元的人,王佐为宋高宗绍兴十 八年进士状元。④貂蝉:指侍从贵臣所着冠上之饰;兜要:古时战士的头盔。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笳鼓归来”既描绘了王佐得胜归来时军乐演奏的景况,也照应了本词题目中的*贺\". B. “貌虎噪\"\"雜賠泣,巧用比喻和对比,着力表现了我军勇武强大和敌军的不堪一击。 C. “浑未得,文章力”写王佐建功却非凭文章,词人敬佩中也暗含对朝廷不识才的遗憾。 D. “笑驱锋铀”写王佐指挥情状,同“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写周瑜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词上片“何如诸葛”'渡泸深入”“白羽风生”三处皆涉及诸葛亮,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 \"两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每在电商促销节期间,各式平台、商家的促销短信就会接踵而至,令用户应接不暇。 特别是在“618”“双十一\"大促的临界日,促销短信更是狂轰滥炸,不断地向手机用户 推送,有时用户一天能收到几十条短信。尽管短信业务早已 ,可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上演,平台、商家 。目前,平台、商家的宣传推广渠道以网络为主,辅之以电视、报纸、路牌等,短信只是其中之一,总量占比并不大。但是,短信对应的则是实名制手机 用户,具有信息直达、受众面广、打开率高、成本低廉等优势,备受商家青睐。

促销短信虽然让用户更及时的了解了商家的活动信息,但是促销短信泛滥也产生很大 的社会负面影响,侵犯到短信用户的权益。“双十一”促销短信,是“馅饼\"还是“陷阱”?消费者需注意 。目前很多电商平台、商家的促销短信,都是以默认选项的方式,骗取消费者的同意,本质上属于“霸王条款”,而且退订也往往无效,造成实质违规,沦为人见人厌的垃圾短信。所以, 加强对短信业务的监管力度,由电信运营商承担内容审核、管理的责任,防范促销短信泛滥成灾。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江河日下 乐此不疲 甄别 必须 B.日暮途穷 甘之如饴 辨别 必须 C.江河日下 乐此不疲 辨别 必需 D.日暮途穷 甘之如饴 甄别 必需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陷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 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B.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笑 话,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C.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这就 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

D.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 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促销短信会让用户及时了解商家的活动信息,但随着促销短信的泛滥,使短信 用户的权益受到损害,并带

来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B. 促销短信虽然可以让用户及时知道商家的活动信息,但会侵害用户的权益并带来很 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促销短信泛滥所致。

C. 虽然促销短信会让用户及时了解商家的活动信息,但如果泛滥,会产生极大的社会 负面影响,并让短信用户的权益受到损害。

D. 促销短信虽然可以让用户及时了解商家的活动信息,但如果泛滥,就会侵犯到短信 用户的权益,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0. 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应用技术,区块链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和互联网之后最有可能引发 颠覆式产业创新的新技术。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等科学技术;从应用视角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而中心化机构记账方式是当前金融行业广泛釆用的记账方式,该记账方式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中心机构的信用。下 图是某校科学社团为大家科普区块链技术时,搜集到的分别使用区块链技术泡账和传统中心化机构记账的示意图,请比较,概括说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账的优势。(6分)

21. 请结合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应。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写作对象请在所给人物中选取。(5分)

韩愈 关羽 张衡 赵云 周瑜

古人取“名” “字”颇有讲究,“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互为表里。名与字含义或相同相近,如: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牢之意,同显意志之坚; 。或相反相对,如:朱熹,字元晦,“熹\"与“晦\"一明一暗,含哲理之思; .或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贾岛,字浪仙,由岛联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精彩的人生需要设计,我们应该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以此确定自己前进的路径,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作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也有人认为,对于人生,与其执着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如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种可能,因为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 于不确定性。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为“致远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就“人生是否需要设计”这一话题,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A.“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错 B. “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错C.传统孝道压抑人性的元素表现在“三纲”教条中 )

2.B(“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错) 3. C(“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错)

4.C(A“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错; B“主要目的”错;D“才能有效实现”错) 5.D(根据统计图,无法得出D项结论)

6. 第一问:《中国教育报》侧重关注研学旅行的问题;东方财富网侧重研学旅行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

第二问:《中国教育报》是教育媒体,以教育视角发布对相关现象、问题的思考,引导读者全面、理性认知;东方财富网是专业性的网站,以商业视角,有针对性地报道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引导读者关

注相关产业的前景和商业机遇。

(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

7. B(“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错)

8. ①正面描写。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将军对家乡的思念。 ②侧面表现。通过妻儿的疑惑以及儿子最后的落泪着力表现将军内心的愁苦。

③环境烘托。将将军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将军被迫当兵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

(6分,每点2分)

9. ①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的描绘了金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营造静谧、祥和的氛围。

②情节上,照应前文将军的回忆和梦境,也暗示将军儿子完成了他的心愿,让他魂归故土。 ③主题上,以荷花盛开之美好,寄托作者的对“回归”的美好愿望,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④表达效果上,以温馨、美好之景作结,给读者带来阅读美感,并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0.B

11.A(“河西,也称河内”错,“河内”指黄河以北之地。)

12.D(“派王悔斩杀其首领屈剌与可突干”错,根据语境可知是王悔劝诱李过折,李过折斩杀了屈剌及可突干后,率领余众投降) 13.(1)敌众我寡,再加上我军又在刚刚遭受创伤之后,不可以用箭和垒石与贼对抗,必须用谋略来战胜他们。 (划线处各 1 分,大意1分,共 5 分)

(2)张守珪隐瞒乌知义失败的情况而胡乱(虚假)上报战胜并有所虏获的功劳,事情泄漏,皇上派遣谒者牛仙童前往审查此事。

(划线处各 1 分,大意1分,共 5 分)

14. C(“暗含对朝廷不识才的遗憾”错) 15.

①交待战事的相似性:两者皆在五月出兵平寇,以诸葛亮南征,暗叙王佐平寇之事。

②言明二者气度相类:皆以“白羽”装饰且能在敌前潇洒从容的指挥,突出王佐的儒将风采。 ③对两者情感相同:王佐与诸葛亮皆为文将却能平乱,表达对王佐的推崇与赞赏。 (6分,每点2分) 16.(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不得分)

17.A(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的坏下去。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头了,比喻到了末日。乐此不彼,因喜欢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甄别,仔细的审查辨别真伪、优劣等。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必须,副词,后跟动词,表示“一定要”。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多作定语。)

18.B(A项中的引号表示引用;B项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C项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项中的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

19.D(A主语残缺;B句式杂糅;C前后主语不一致,且语序不当)

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20.①去中心化,人人拥有账本;②数据共享,彼此能看信息;③相互监督,信息更加安全。

(6分,每点2分)

21. 答案示例

周瑜,字公瑾,“瑜”与“瑾”均为美玉,共彰品性之洁 韩愈,字退之,“愈”与“退”,一进一退,蕴中庸之韵 关羽,字云长,由鸟羽联想到浮云的飘逸无拘

(5分,写对1句1分,2句3分,3句5分)

四、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 参考译文:

张守珪是陕州河北人。起初因为战功担任平乐府别驾,跟随郭虔瓘守卫北庭。郭虔瓘派遣张守珪前往救援,在途中遭遇众多贼兵,张守珪身先士卒,与贼兵苦战,斩杀一千多人,生擒贼首颉斤一人。守珪身躯魁伟,善于骑射,生性慷慨,崇尚节义。十五年,吐蕃攻陷瓜州,河西震惊恐惧。(皇帝)任命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率领余部修缮州城。垒筑的城墙刚刚完工,贼兵又突然到来,城中的百姓惊慌失色。张守珪曰:“敌众我寡,我军又刚刚遭受创伤之后,不可以用箭和垒石与贼对抗,必须用谋略来战胜他们。”他于是在城墙上设酒,聚集众将士作乐。贼军怀疑城中有防备,竟不敢进攻,而撤退了。张守珪派兵追击打败了他们。守珪因战功加授银青光椂大夫。仍在瓜州设置都督府,任命张守珪为都督。瓜州土地多沙化贫瘠,不宜耕种庄稼,常年少雨,只能用山上的雪水灌溉田地。这时,渠堰全被贼军毁坏,瓜州又少林木,难以修葺。张守珪举行祭祀祈祷,过了一天洪水突然来到,漂浮下大量的木材,充塞山涧而流动,直到城下,守珪让人捞取木材,修复堤堰,于是水道恢复。州人刻石记载此事。第二年,张守珪升任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原先,契丹、及奚连年侵扰为患 ,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很受夷人钦佩。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担任幽州长史,始终不能抵抗他们。张守珪到任后,经常出击契丹,每次交战都能取胜。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派遣使者前来假装投降。张守珪觉察出他们有诈,派右卫骑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就地设法解决。王悔到屈刺帐营,贼人起初没有归降的意思,把军营逐渐迁往西北,暗中派使者招引突厥,准备杀掉王悔反叛。适逢契丹另一首领李过折与可突于争权不和,王悔暗中劝诱李过折,李过折杀掉了屈剌及可突干,并杀掉了他们的全部党羽,率契丹余部投降唐朝。张守珪于是进驻紫蒙川,大规模演习军队,犒赏将士,把屈刺和可突于首级送到东都,悬挂在天津桥的南门示众。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张守珪之的命令,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让他率领骑兵截击叛奚剩余兵众于湟水之北。等到遭遇贼兵,唐军先胜后败。张守珪隐瞒乌知义失败的情况而胡乱上报战胜并有所虏获的功劳,事情泄漏,皇上派遣谒者牛仙童前往审查此事。张守珪用厚礼赂贿牛仙童,牛仙童便附会了这件事,只归罪于白真陁罗,逼迫他自杀。开元二十七年,牛仙童事情败露,被处以死刑,张守珪因为旧功减罪,被贬为括州刺史,到任不久,背上发毒疮而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