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探析 林桂英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g,-数民族聚居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有了发展, 教育状况明显改善,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部 地区民族高等教育仍处于落后局面,还不能满足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一、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突出 新发展动态,提高教师对市场的需求和走势应有的敏锐观察力和 原因 面对改革后出现的“高校航空母舰”和“强强联合”大学, 西部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办学竞争。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矛盾加 大,对西部民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此 外,西部民族高等院校面I}缶着特殊的服务对象,其教育体制还存 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困难,如许多民族高等院校还存在着资金投入 不足、设备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无力缴纳日益昂贵的 学费和入学基础相对较差等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族高 等院校既要服务于民族地区,又要参与办学发展的竞争,寻求自 身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教师队伍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教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专 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学历普遍偏低,质 量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内部结构不合理。首先是专业结构不合 理。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其次是教师职务结构不合理,高级教 师职务所占比例过少。再次是在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所占比重 过大,中年骨干教师不足。缺少学科带头人。随着有经验的老教 师的退休和中年教师普遍偏少,青年教师多且缺乏培iJIl ̄D锻炼, 教学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 二、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认识西部民族高等教育面临大好 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加大西部民族高 等教育的发展力度已经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为此.要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扩展并办好现有高校。由于高等 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有限,西部地 区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和高等学校自身积极 努力,而且需要所有相关人士,包括大学生及其家庭、教师、社 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当然,西部民族高等院校也必须 通过改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资金的作用,真 正履行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职能 要创造多种办学形式,加大社 会力量办学。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多渠道筹措办学 资金,将社会资金,投入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要调整专业结 构,提高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西部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和西部民 族地区高校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改善办学条件,从主动适应当前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 需要出发,发挥优势,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专业结构,制定科学 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课程设置,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全面推进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 完善制度措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第一,建立规章制度, 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各西部地区民族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和支 持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在人事、教务和财务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 章制度,使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二,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制定不同提高标准。不同课程的 教师在专业素养上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培训和提 高上也应该根据所教课程的类型有所不同。如基础理论课以符合 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课程标准为根本,以掌握概念、强化应 用为目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充分 满足专业所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度:实践课是以技 能为目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应以增强教师实践工作的经历和经 验为重点。 第三,采取“内培、 ̄I,iJIl”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校 在具体执行教师培训计划时,可以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 式,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场所和校外教师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 派教师实习,参与技术和管理工作及科技开发等,以了解行业最 理察2O 做出相应调整的能力。 第四,采取灵活方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师业务素 质,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脱产的和不脱产的、全日制和部 分时间的等等。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 形式上可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时间上可以采取集 中与分散互补的方式。学历教育是对在职教师进行系统规范和连 贯的,以提高学历为目的的在职培训学习;非学历教育涵盖了在 职教师各种形式的培训和集训,其培训的内容是缺什么补什么。 如各学校根据本校情况,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 学者等。集中培训指各院校利用每年的寒、暑假组织教师到校外 集中实习和培训,分散培训指教师在校内见习和实习,在不影响 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分段安排在每学期进行。 第五,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在科学文化飞速发展 的今天,知识增长的速度极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广大 教师如果还只是沉浸在自己上学时掌握的知识里,埋头于一本教 科书中,知识面就会变得十分狭隘,更谈不上会给学生以教育和 启迪。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并努力加强对与自 己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加强横向联系,活跃 学术交流,不断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中。为培养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还必须打破自身的封闭性,走出书 斋,开阔视野,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得出自己对生 活、对科学文化、对社会的看法并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 脱离时代,不脱离现实生活,才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六,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综合素质的提 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键是选拔和培养~批高素质 的学科带头人。任何一所学校没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都难以带 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 性人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客观情况。院校 的学科带头人状况不容乐观 因此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应立足于走 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 次教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 学科带头人。同时,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应尽快适应人才竞争形 势,因势利导,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或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的科 研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各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培养骨干教师的计划 要落到实处,如在科研启动经费、职称评定、工资、住房等方面 都要对学科带头人实行倾斜政策,营造一个吸引优秀人才、有利 于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从而创造一个激发全体教师努力提高自 身素质的大环境。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有利于维持西部民族地 区社会稳定, 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因其社会影响力的广泛性和 权威性,对各民族个体和群体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同时民族高 等教育的发展还有助干培养少数民族骨干,并促进全社会理解和 尊重少数民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团结和稳定。西部民族高等 教育在培养民族科技人才和进行民族地区相关问题的科研等方面 大有可为,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对于提高西部地区各民族的科 技素质具有特别意义。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和弘 扬西部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日益融人国民高等教育系 统的西部民族高等教育,可以促成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以积极态 度对待主流文化和现代文明,对西部地区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具 有重要价值。 参考书: 【1】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2l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三) 131青海民族研究是族宗教问题论集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