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选择的学校考研难度到底有多大,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虽然一些同学喜欢说只要努力就不难,但每个学校的考研难易区别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了解自己目标院校的难度,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武汉大学考研的具体难度。
一、学校综合介绍
1.1武汉大学招生基本信息解读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34所自主划线学校之一,考研难度相对较大。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曾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4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5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一流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单就考研而言,武汉大学具有难度,性价比尚可。
一般武大的文科类,都没有固定参考书目,很多往往十几本专业书,比大部分学校都多,而招生名额又很少,大部分都是保送生,统考名额只有非常少,没有校内调剂。分数线和复试名单出的很晚,基本上断了很多学校的调剂。
武大的文理科报录比一般都是10比1以上,理工科不同专业课报录比不同,而且竞争力一般是一本及211以上的学生,所以考研的整体难度很大。
武大的考研信息很难查,一般官网只能查到参考书目,学院招多少人,推免和其他信息很少。
强烈不推荐学员考的专业,武大企业管理,会计,新闻学,法学。 其中会计学每年几乎都是内定,而且招生人数不公布。
企业管理,每年只招3个左右,然后双非不要,难度系数很大。
关于法学,水很深,17年为了把学生调到非全日制特意降低分数线。一个只招五个人的专业过线了20个。然后。。。
比较好考专业:社会学院民俗学 经济学院唯一一个好考的技术经济管理。
1.2武汉大学近三年硕士招生人数一览表
2020年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5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0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4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6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0名左右。
2019年武汉大学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6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260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4920(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32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6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00多名。
2018年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9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260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5200(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35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85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00多名。
年份 招生总人数 全日制 5200 4920 5000 学硕 专硕 2018 6900 3350 1850 2019 2020
6600 6500 3320 3400 1600 1600 分析:总体来看武汉大学近几年的招生人数还算平稳,对比2017年,武汉大学2018年的招生人数大幅下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基本稳定,主要降低的是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2017年武汉大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00多名,2018年武汉大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00多名,减少2200人,大家一定要注意。
1.3武汉大学本年度录取分数线与国家线对比图
再看2020年考研国家线总体趋势图
考研一共13大学科门类,总体走向参差不齐,但依旧有规律可循。 2020考研的国家线走势分为三种: 1.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 2.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 3.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出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也就是上涨分数最多的学科和下降分数最多的学科。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有3个:文学、管理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的考生.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的有5个:哲学(+5分)、法学(+5分)、教育学(+6分)、艺术学(+7分)、体育学(+7分)。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的有9个:经济学(-2)、历史学(-1)、理学(-2)、工学(-6)、农学(-2)、医学(-5)、军事学(-5)、工学照顾专业(-6)、中医照顾专业(-5)。
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出现在如下两个专业:1.上涨极限值(+7分),艺术学和体育学。2.下降极限值工学(-6)和工学照顾专业(-6)。
一般而言,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持平,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总体无大变化。
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上涨,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有所增长(具体原因要视本学科特点而言,请关注high研网发布的2020年分类学科报告综述。)
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下降,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同样有所下降。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今年分数上涨的学科全都是文科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这反映出几个信号:
1. 文科专业报考人数增多。
2. 文科试卷主观性更大,评分标准更具离散性,想得高分并不容易。 3. 2022考研文科竞争性会更大。
二、武汉大学考研难度总体概述
2.1武汉大学考研难度具体分析
本难度系数由以下因素构成:(院校级别、地理位置、院校信息、学校排名、学校荣誉、报考总人数、录取总人数、一战成功率,优势学科、劣势学科、热门学科、冷门学科、总体难度评价、综合难度评分等综合因素)。
2.2武汉大学考研难易程度综述
2020年全137个专业的平均保研率为38%,本校保研率比较高,其他高校保研到武汉大学的考生也不少,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上的名额有限。
武汉大学已有百年历史,作为国内著名高校,报考人数众多,初试分数线较高,即使过了要求的基本分数线,也可能因为专业报考情况,实际分数线比基本分数线高出许多。
武汉大学是国内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大部分专业均高于国家线,对分数要求比较严格。
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高校数量中国第二,中央部属的重点高校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不仅重点学校数量可观,而且武汉经济发达,毕业生就业相对选择较多,大企业相对集中,且薪资待遇也比较理想。
武汉大学一战淘汰率相对较高,导致考研二战率相对较大,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1个学院内有116人为非第一考研,二战率达到15.37%,因为二战人员在知识储备量和专业课教材熟悉度上有一定优势,造成本科生初次考试压力较大。
考研的专业课除了少数是统考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各个高校自命题,武汉大学专业课难度很中上等,题目灵活性大,在最新公布的2020的招生简章,包括文学院等在内的17个专业的大纲和考试科目有变化,也在侧面反映了自命题专业课的灵活性。
武汉大学接受调剂的专业很少,除去极特殊情况,基本一志愿都能录满,少数冷门专业接收调剂,且武汉大学复试在整个长江以南地区都是相对较晚的,因此当考生一志愿报考武汉大学时,如需调剂的话,在时间上处于不利地位。
武汉大学是中国一流名校,口碑具有竞争力(总体而言,文科口碑优于其他学科,且武汉大学的总体知名度远播全国,但就北方而言,知名度稍稍弱化一下,一是北方名校林立,虎踞龙盘,北大清华南开等,而是因为地理位置相对较远,导致武汉大学在北方知名度相对逊色一些。武汉大学在南方尤其珠三角一带,口碑强劲。)
在官方公布的2019年武汉大学毕业生就与去向表中可以看出,武汉大学就业率一直不错,个别学员和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出国率也相对较高,薪资水平在整个湖北省也是名列前茅。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10日,武汉大学毕业生总人数13995名, 整体就业率为92.35%。
学校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税前月均收入为8898.45元
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月均收入为7272.09元;硕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为8998.91元;博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为10565.22元。
学历层次越高,其月均收入水平越高。
11、四六级状况
经济学院、文学院和一些出国率高的理工学科在复试的时候会问英语四六级状况,由此可知对英语单科的成绩也有额外要求。(注:教育部并未明确规定考研者必须过英语四六级,但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的少数专业对英语单科划线的现象)
12、高考人数和分数线
高考和考研是中国学生接连面对的两大国家级考试。高考过后,考生升入大学,大学毕业可读硕士,因此,一个学校的高考数据往往也决定了它的考研热度和难度,一般而言,一个学校的高考关注量大同时也代表着该校考研具有一定难度。
武汉大学近三年高考分数线明显看涨,关注人数持续增多,从这方面而言也给武汉大学的考研学子带来压力。
由上图可知(以北京为例),近几年来武汉大学投档线上升明显,全国大部分省份看,从过去的武中厦,已经上升为仅次于清北华五人大国科大同济北航上财,和南开西交北师不相上下,部分省份还略高于。
高考热也间接决定了考研热,武汉大学最近三年高考分数线明显看涨且今年依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三、2020考研大环境分析
近30年(1994—2020)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
截止至2020年7月10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具有研招资格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计998所。
虽然2020年考研已悄然落下帷幕,但史无前例的报考人数让考研一次再次火热一把,据教育部官方统计,202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研报名人数共
计340万人,较2019年的290万人上涨50万人,持续第五年增长,增长率16.30%。这也是1994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人数纪录,是1994年报考总数的近30倍。1994年只有11.4万人报考。以下为high研网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年份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报名数(万) 340 290 238 201 177 164.9 172 176 165.6 151.1 140.6 124.6 120 128.2 127.12 117.2 增长率 16.30% 0.218 18.40% 0.136 7.30% -0.041 -2.27% 6.30% 9.60% 7.90% 12.80% 3.80% -6.80% 0.80% 8.40% 24.00% 录取数(万) 85 80 76.35 72.2 51.7 63 54.8 53.9 51.7 49.5 47.4 44.9 38.6 36.1 34.2 31 报录比例 4.0:1 3.6:1 3.1:1 2.9:1 2.9:1 2.6:1 3.1:1 3.3:1 3.2:1 3.0:1 2.8:1 2.9:1 3.0:1 3.5:1 3.2:1 3.6:1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94.5 79.7 62.4 46 39.2 31.9 27.4 24.2 20.4 15.5 11.4 18.50% 27.70% 35.70% 17.30% 22.90% 16.40% 13.20% 18.60% 31.80% 38.40% 27.3 22 16.4 13.3 10.3 7.2 5.8 5.1 4.7 4 2.9:1 2.9:1 3.2:1 4.2:1 4.6:1 4.9:1 4.7:1 4.7:1 4.4:1 3.6:1 自1951年我国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开始招收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以来,研究生制度已有了69年历史(重新正式且批量招生研究生始于1978年)。
这数十年,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关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日臻成熟。
我国硕士研究生可以进行培养方式、学习方式、报考类别以及考试方式进行划分,有如下分类。
考研绝非一个人的战争,是千军万马抢过一条独木桥,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中,想要赢得最终胜利,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一定要充足全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大数据中,要做到管中窥豹,一叶知天下秋。
接下来是我们根据国家公布数据以及HIGH研网的调研数据整理的全国考研调研报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3-2020年中国考研报名人数
近年来,我国就业竞争加大,社会压力增加,学生的焦虑感和迷茫感进一步加深,时参加资格考试或技能培训以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的诉求进一步增强。2013-2018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整体上逐渐增多,2018年,我国考研报录比为3.1:1,报名人数达238万人,2019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达290万人,2020年已达到340万人,整体报录比在在4:1左右。
2010-2020年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及增速
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2005年以后出现了研究生数量大于本科生的情况。我国高校曾在2009年前后,降低研究生扩招的幅度,但近年来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增加专业硕士,在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一些高校还在增加研究生招生。2017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增加,招生规模达突破70万。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突破80万人,2020年更是达到85万人,就此推算,扩招之后,2021及2022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或将达110万人。
2010-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及增速
随着考研人群的不断扩大也为考研相关的行业带来新的成长空间,尤其近五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稳定增长。由于本科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更多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考研人数相对毕业生人数的占比从23.14%逐年提升到39.02%。
2010-2020年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及增速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2010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招生人数38.36万人,2013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突破50万,2018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突破60万。201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64万人,较上
年增长5.9%,增速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研究生未毕业人数有所扩大,2019年未取得研究生毕业的人数达27.7万人。
考生本科就读院校性质
从数据中显示,在考研大军中77%的考生本科院校为非985/211院校。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设定学校性质为门槛,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考研使自己的学校性质有所提升。
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
由数据统计分析得,在研究生报考的前十名专业中,经济管理类占比60%,理工类仅占10%。且大多数考生更倾向于报考专业硕士。
研究生热门报考地区
由图表可见近22%比例的考生选择报考北京地区高校。多数报考地区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
研究生热门报考院校
根据数据显示,研究生计划报考前10的院校为: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其中985高校占比70%。
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赶超学术型硕士
由于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提高,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比例超过了学术型硕士。
下面,以湖北省和河北省为例:湖北省
河北省
从上面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两省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与学术型硕士相比略少一些,2016年基本持平,从2017年到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术型硕士。
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专业学位硕士是偏向应用型的学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等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的质疑也随其发展而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第二,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考生的认可。
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习和考察内容更加侧重考生多方面能力,同时学制方面与学硕相比更具有优势,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转战到专硕。尤其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的发展前景乐观,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都不输学术型硕士,因此,考生们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也提升了。
往届生读研比例逐年增加
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
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
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2020年数据也即将发布,尽情关注high研网。
考研男女比例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男女生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生略高。 应届生往届生比例
应届生的比例略大于非应届生,应届生仍然是考研市场的主力。 一战二战三战比例
首次考研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同时,三次及以上考研的人数也接近7%,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通过考研提升自己,并且有坚定的决心,“不上岸不罢休”,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
考研的目的或动机
虽然近些年很多媒体都认为就业难导致很多考生因为逃避就业选择考研,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考生考研的原因仍然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个人发展、就业前景和专业的前景,说明大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非常明确的。
报考专业与现专业是否一致
绝大多数的考生在选择考研专业时仍然是选择与本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
报考院校的所在地是哪里?
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仍然是考生们的首选目标,只有极少人选择本科所在高校,说明绝大多数考生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换个新环境。
选择报考院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校所在地和本人对报考院校的心仪程度是大部分考生选择报考选校的重要因素。同时,师资情况和学校考研水平的高低等软件条件也是考生们非常关注的因素。
如一志愿未录取,是否考虑参加调剂?
近九成的考生都会接受调剂,“有学上”对考生来说还是最重要的。 如最终未录取,你如何打算?
有四成的考生如果此次考研失利,会选择再战,对考研还是相当执着的。另外,有三成的考生选择找工作。
四、武汉大学招生目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参考书综合分析
想要了解一所高校的考研难度及相关综合信息,必不可少的是分析最近三年的招生目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参考书等综合信息,并把近三年的变化自己做个统计,这样更简洁明了,如果大家没时间,也可以去high研网,最近三年的招生目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参考书有无变化的最新数据都有展示,在此
不再赘述。
五、武汉大学各专业报录比。
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从最纯碎的角度讲,报录比是一个专业的火爆程度最直观的反映。 通常来讲,报录比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1. 考前报录比:是指总体报考的人数和拟招生人数的比例。
2. 考后报录比:是指实际参考人数(已排除弃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3. 上岸报录比:是指实际参考人数和分数达标者(进入复试)的 比例。
欲说报录比,不妨先看看最近五年全国报录比趋势。
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177万,2017年年考研报名人数201万,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238万,2019考研报名数为290万人,2020报名数为341万人。
可以明显看出,近五年考研人数是呈直线上升趋势,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竞争压力也毋庸置疑在渐渐升高。
另外,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自2016年—2020年的每一年份的报录比,具体如下:
我们可以得出2020年全国考研平均报录比大致在4:1左右,也即四个人里面能考上一个研究生。
以这个数字为标准,如果你报考目标的报录比大于平均水平,就算是相对比较困难了;反之,你报考目标的报录比小于平均水平,可能会稍微容易一些。
关于武汉大学具体各专业报录比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三个维度得报录比 报录比的查找方式
1、学校官网:一般在研究生院或研究生招生网,通知公告、报考指南等,官网信息绝对不好错过。
2、官方未直接公布:从官网往年公布的复试信息及拟录取名单、调剂着手。一般复试办法里会涉及到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人数;调剂信息、调剂拟录取人数等。
3、联系学校:联系学院老师或专业招生负责人等,可以先问问该校有没有
开展夏令营。
4、咨询学长学姐,对于往年信息他们一定很了解。 5、网络渠道:公众号、high研网上一般都有。
六、写在最后的一点小建议
另外就是关于考研报班的问题,没必要报很贵的班,除了让学校周边的考研机构赚个盆满钵满,其他一点用没有。
1. 面授班和网络版区别不大,现在5g网络都快普及了,以后更是线上课堂的天下,随时随地随时学习,不像面授班受到各种限制,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学习上。
2. 千万别花太多钱报班,没用。 千万别花太多钱报班,没用。 千万别花太多钱报班,没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 专业课才是王道,真想考上,把钱花在专业课上,专业课远比公共课重要的多。
不得不说一个现乱象,就是现在一些考研机构完全充当中介,把专业课价格抬到很高,其实真正给到这个讲课研究生的可能也就几百块钱。(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就有一些考研机构找我去带专业课,才给我1000多课时费,但是面对学生他们却收了18000多元的的学费,这中间将近20倍的利润差,着实吓了我一跳。)
其实好多考上的学长学姐人都特别好,平均下来只需要几百块钱学长学姐就
会把考试重点划给你,还给你讲好多专业课的重难点,而同样的课程,在学校周边的考研机构就要好几万,并不是这种课程贵,而是考研机构在肆意加价,他们收几万块的学费,其实最终给到我们讲课研究生的很少,绝大部分都化作暴利进入他们囊中了。他们一方面榨取研究生,一方面又从考研学生身上收取高价,这种做法其实我是不太认同的。
为了不花冤枉钱,大家可以这样做。
在网上多发帖比如high研网或者其他论坛,多找几个考同校同专业的战友,再找到这个学校和专业的学姐学长。
然后大家一起拼课,组个部落,这样又便宜,又能学到好多东西,平时还能互通有无,分享一下彼此的学习进度,其实考研越到最后,心态越容易出现问题,这个时候不像高中有同学有老师,而在群里,每天大家都会打卡,互相加油打气。
我当时的学姐给我们建了一个专业考研群,带了我们一年,基本每周都都会给我们发学习进度,这让我受益匪浅。
团购网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很流行了,而实际上在教育上团购最近也是很火的,毕竟考研人太多了,轻而易举的就能找到五六个和自己报考同院校同专业的战友,所以这种专业课拼团真的很划算,既方便快捷,又安全专业,最关键的是还很便宜,还有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退款,毕竟没有机构介入,因为当时还到了9月份,我们群里有几位同学换了学校,但是学姐也把钱退还给了她们,这在机构里肯定是不可能的。
我考研时候身边好多同学都是用的这种方法找到直系学长学姐的,大家不仅可以拼课还可以拼书,可以组一个学习讨论的部落,然后书上一些拿不准的知识点都可以一起讨论,就比如说木糖英语真题虽然总体不错,但是长难句这种题型确实不是只看书就能完全明白的,诸多语法和倒装、前置和后置,还是比较混乱的,这时候大家就某一道题都可以发表看法,好多难点自然而然也就化解了,实
际上知识的学习也是需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深知考研不易,关于考研真题和考研资料我都重新整理了一份并上传到了high研网,大家可以免费下载,当然,我也录制了一些院校分析的考研视频,具体讲解一些择校和专业课复习的方法,也做了一并上传,欢迎大家随时试听并批评指正,大家在考研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我一定会给大家解决。
受到邀请,我在high研网也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平时会写一些随笔和考研经验分享,比如政治应该如何短时高效的复习,李凡政治新时器思维导图如何快速背诵,木糖英语真题的做题顺序,什么时候练习英语作文等等,基本上包含了我考研期间的所有资料,大家都可以免费下载的。
我也成立了自己的部落,这种部落,是以学校和专业为单位的,既有以大学为中心的部落,又有以专业为中心的部落,可以答疑解惑,可以分享资料,我平时在线时候比较多,大家可以随时联系上我,就是点击我的头像,就可以加我关注,然后直接发送消息就行啦。
当然,我也会在部落里讲专业课的知识,开直播课,毕竟专业课太重要了,绝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前几次课都是免费的,我会带领大家复习专业课教材,把考试重点划给大家,进入复试后我也会领着大家提前见导师,等等。
下附详细资料截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