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案例分析)明睿康娟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实践案例及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实践案例及分析

历城区明睿小学 康娟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和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上。“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全面提升育人的质量水平,是我们一直着力去探索改革的重点领域,而归根溯源,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我们语文教师该如何把握改革的重点,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转变”呢?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呢?“历城好学堂”研究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和指引。下面就刚刚执教的一节课例——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改分析: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致力于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旨不谋而合。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评价和反思语文实践活动经验,使用语言文字表达审美体验,创造心中的美好形象,体会民族文化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课标分析: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可见中段的阅读教学是在初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的词句段的教学,已经高于低年级在句中的词语教学和单纯的句子教学。另外词句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理解词句的意思,也就是内容方面说了什么,还要从表达的角度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即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语言文字而不那样运用,学习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词句、而不是那样的词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 教材分析:

1.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双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分成若干点,由浅入深分布在各单元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中。

2.部编教材的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都按照深浅程度安排语文学习要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教材营养与趣味并重,注重联系生活,指向生活,体现了学科之间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的大语文观。

3.以复述故事的教学目标为例,这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提出的一个目标,而在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中,教材早已提出了联系讲故事的教学目标,并设计在课后题中,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特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对于复述课文的要求也体现了层次性,25课提出借助表格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的要求,27课提出借助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的

要求。26课和28课是两篇略读课文,它们分别在学习完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复述训练。而人教版是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提出了复述课文的要求。可见,部编版对语文要素的要求难度加大了。

4.本课讲述了一个精彩而幽默的故事——急性子顾客让慢性子裁缝做一件上衣,急性子顾客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改变衣服的款式,而慢性子裁缝每次都爽快地答应,最后揭晓出慢性子裁缝还没开始裁布料。故事妙趣横生,讽刺了急性子的急躁和慢性子的拖沓。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本文语言表现力较强,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阅读故事性的文本,本课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对人物的性格产生初步认识,但是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也对人物角色有了初步体验,将通过朗读裁缝和顾客的对话,将人物性格融入到朗读之中,朗读能力会有进一步提高。三年级学生对在阅读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原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复述故事。

4. 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5. 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其中,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感知故事的趣味性,受到启发,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案例及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本节课是通过以下途径力图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层面 环节1:

大声朗读课文1-13自然段,找一找 ,哪些句子表现了顾客性子很急?用“ ”画下来,并说出理由。提示:

我找的是: 我认为: 环节2:

仿写: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习爷爷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以致用”。

老师创设个情境,看你能不能通过语言、动作能表示出来?课件出示:

我一听, ,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地举着奖状欢呼起来:“ ”!语言就是这么奇妙,稍加润色,就别有一番风味,记住这种方法啊!

环节3:故事学完了,你想对急性子顾客说些什么呢?你想对慢性子裁缝说些什么呢?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子的?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环节4: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呀?课文那么长,又不能背下来,怎么办?我们可以复述故事呀!

如何“复述”呢?师出示课件:

急性子顾客是个热心肠,它提示同学们:复述其实很简单,可以借助刚刚完成的表格复述这个故事!

慢着,慢性子裁缝也来了,他也提醒同学们:

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里,借助表格的提示来复述故事吧! 最后,学生上台展示,评价。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 环节1:

从课题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一急,一慢都表示人物的什么?性格。故事有两个主人公,裁缝的性格很慢,顾客的性格很急)看来,本文是将故事的主人公及特点来做题目的。师:这种题目令读者一目了然又兴趣盎然,同学们写作文时不妨试一试。

环节2: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几个要素:(课件)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课件出示:本文讲的是在一个( )天,一位( )想做( ),文中写了他连续( )天来到( )的故事。

环节3:

我们来看故事的经过。文中一共写了几天的故事呀?(4天)哪几个词明确告诉我们?请你在课文中圈出来。生说。课件出示表格: 时 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现 又过了一天 由此可见,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时间顺序。这是一种常见的叙述顺序,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环节4:

完成表格。面对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顾客是如何表现的?怎么填呢?表格的空间受限,语言要精炼,我们可以采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层面: 环节1:

知道同学们读书时特别喜欢看插图,这是个很好的习惯。插图里有什么?四件小衣服,今天,我把它们也带来了,(看屏幕)能认出

它们吗?棉袄 夹袄 短袖衫 接袖子的春装。 环节2: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改为:顾客说:“这么慢啊!”好不好?为什么?

你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体会作者连用了三个问号的表达效果。

环节3:

说到想象,不得不佩服这位作家,他就是周锐,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就是本文的原作者,了解一下他吧!(课件)向大家推荐他的一本书:《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书吧,孩子们,一个个梦想的种子从读书中萌发。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 环节1:

课前热身,词语积累大比拼环节: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性格自觉组成两个战队,课上老师提出两个字“急”和“慢”,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为本课教学做了铺垫,同时老师的小结是一个德育渗透点,既激发了学生的积累和运用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环节2:

在整堂课的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到积累的成语或者词语,简洁完美诠释了一句话或两句话的意思,老师相机表扬,并传递给学生中国汉语言的博大精神,意蕴深远。

环节3:

故事学完了,你想对急性子顾客说些什么呢?你想对慢性子裁缝说些什么呢?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子的?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五、德育渗透点: 环节1:

顾客夹起布料就走,眼看生意做不成了,裁缝怎么说的?你是如何看待裁缝这个人的?(智慧、沉稳、能言善辩 察言观色 又不失礼貌)

环节2:

故事学完了,你想对急性子顾客说些什么呢?你想对慢性子裁缝说些什么呢?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子的?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环节3:

看看两个战队的成绩,你有什么要说的? 环节4:

同学们,你的性格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呢?其实,性格没有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尽管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与思路,但只要我继续沿着正确的课改方向,以生为本,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用心钻研教学,真正落实“历城好学堂”提出的: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所得、学有思维,我想,我的课堂就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定会得到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