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来源:爱够旅游网
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的培育

(张丽超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大学精神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提炼和升华。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内涵定义,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大学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培育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处于民族文化的最前沿,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可以更好地让大学精神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师生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包括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由学校的教学研究设施和人文景观等构成;制度文化包括大学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规则;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学校形象等;行为文化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文化既不独立存在又无处不在,它可以内化为师生的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旦形成就会对全体校园人产生无法替代的作用。

大学精神则是在大学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不断积累而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具有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整体文化表现的精髓和核心,对大学的发展起重要导向作用的一种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它具有与其它机构迥然不同的独特气质,其外在表现是大学所独具的,由学校的师生员工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它是无形的,又是可以感受到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之所在,是大学内在的精神信念和特殊的意志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明确了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涵后,我们来看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说,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大学精神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提炼和升华,

它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中。没有大学精神的指导和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散乱和低层次的,缺乏系统性、继承性。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践行,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依托。没有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就是一种虚幻的理想主义,在实践中缺乏生根发芽的土壤。

二、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以实用功利主义为目的,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发展成长的价值意义,使大学校园文化在貌似轰轰烈烈的表面下渐渐显露出偏离其价值意义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体系缺乏大学精神的统领。不少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缺乏对校园文化系统和全局的把握,造成校园文化活动有“形”无“神”;重视物质等显性文化建设,忽视精神等隐性文化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对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大学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没有妥善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使注重学术的校园文化氛围难以形成。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对师生的“学问家”人格及其行为方式的养成重视不够,大学生的行为没有很好地体现独立性、非功利性、超脱性和批判性等大学精神之特性。

而大学精神的缺失正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它使校园文化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在当今大学校园里,正在出现一种大学精神衰微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在: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官僚化气息与官本位思想;大学缺乏独立意识、缺乏鲜明个性的办学思想、理念等。在大学中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失衡,大学精神黯然失色,甚至于悄然失落。

因此,鉴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和大学精神的缺失,我们唯有按照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加强大学精神的培育来促进和繁荣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大学精神培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是衡量一所高校校园文化是否形成个性和特色的主要标准和标志。大学精神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一系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努力培育大学精神,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提炼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校训,张显学校个性,统一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校训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和价值取向,它体现着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校训:“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山东大学的校训:“气有浩然,学

无止境”;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等等。这些寓意深刻、风格各异的校训,无不体现着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我们这所坐落在水电之都——湖北宜昌市内的三峡大学,其校训“求索” 也是取自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之所以以“求索”为校训,因为它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可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简明扼要,避免与他校雷同。可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继承和发扬本校的个性特色,吸取其他高等院校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开展创新,这是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正确途径。因此,每所高校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注重校训的建设、弘扬,形成有自己鲜明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校训,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提炼大学精神,凝聚全校师生心智。办学理念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我们唯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提炼大学精神,凝聚全校师生心智,逐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持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时代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变化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调。因此,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时代去孤立地、静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要认真汲取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和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要确保大学的社会责任,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化四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要确保培养的人才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三,充分发挥德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大学精神的理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战略中去考虑, 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 尽量减少盲目性,重视德育的作用。一是要注意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感情、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二是要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把德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营造整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是通过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提升校园文化内容的品位,力求推出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校园文化项目,形成特色和创造品牌。此外,还要从学校的物质环境、规章制度、思想观念等多层次、全方位着手, 把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统一起来, 建设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 美化校园环境, 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养成。

第四,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培养、提炼大学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广大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是通过历届师生的共同参与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传承和发扬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首先从教师着手。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人文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因而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来。其次,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提升、锻炼自我,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师生只有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涵盖面广,包括校园德育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生活文化等等,正是这些诸多的组成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校园文化整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网络,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实效。

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突出。现代大学精神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保障。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就是塑造现代大学精神的过程,,就是在学校的办学、教育、管理、发展中融入现代大学精神的过程,就是致力于处理各种内外矛盾关系使大学精神扎根于校园实际、有效促进育人工作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加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经典的现代大学精神,用和谐理念提升大学精神文化,从而实现大学校园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构建。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10.24.

[2]杨东平.大学精神[C].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8).

[3]郭广银,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谷军营,唐竹叶.论建设校园文化与塑造大学精神[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5]田径,李荫榕.论大学文化的多重维度——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及其关系[J].教育探索,2008,(2).

[6]张慧丽.现代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追求[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2).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pirit

Zhang Li-cha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college spirit is the soul and the nucleus of campu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the specific and a form of expression of College spirit. The college spirit impli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is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College spirit. Then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culture and College spirit and the main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Lastly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foster college spirit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words: campus culture; college spirit; cultiv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