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分析

摘要:跨国银行现在已成了世界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具有决定意义的力量,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操纵着数以万亿计的美元资金,其业务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本文以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现状,还有选择的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经营 海外业务 商业银行

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金融作为支撑,中国商业银行应成为中国对外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中国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加速进入国际市场,在更广阔的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实施跨国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经之路。

第一章: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分析

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的动机不外乎以下三个:

1.1战略动机。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海外业务的目的就是要摆脱国内的金融管制,谋求更大的发展,获取更多的收益。在一定的资产盈利水平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就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商业银行为了追求资产规模的增长,就要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

1.2 经济动机。商业银行发展海外业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首先,由于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贷币市场金融管制 较松,资金来源渠道广,有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到所需要的资金。其次,商业银行在占有优势的地区从事业务交易,可因其拥有较高信誉而降低交易费用,也可凭借其较大的信用优势在市场以较低的利率筹集资金来源。最后,由于商业银行在海外广设机构,实行经营地区分散化,业务多样化,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损失的程度。

1.3 行为动机。商业银行从事海外业务的行为动机主要是逃避国内管制,加强信息传递和发挥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必然会向海外扩张,寻找管制较松,经营较自由的国家和地区去开展银行业务;从一方面上来看,发展海外业务能使商业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机构及时获取得多种信息;另一方面来看,开展海外业务使大银行拥有较快的信息传递,那么商业银行就能迅速了解世界经济和金融信息,有利于商业银

行及时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 ,回避风险。

第二章: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

总体情况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尚未成熟,并而还处于较低的层次。 2.1 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尚未成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

的转轨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逐渐加强,国际化进程加快,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也得到较快增长。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仍显不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业务占比不高。据英国《银行家》的资料显示,1998-2004年排名前10位的大银行,其海外资产比重不断攀升。占比最高的3家银行为美国运通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瑞士银行。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分别为85.5%、76.6%和75.5%。相比之下,我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比重就相形见绌。作为海外资产最大的中国银行,2004年底海外资产总量为1444亿美元,占全行总资产的28.0%,比上一年的占比减少了1.2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海外机构发展速度还比不上国内发展速度。而其他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比均不足3%。

2.2 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还处于较低层次。第一,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网点

数量少,规模较小,实力薄弱,盈利能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往往在一个国家就一个网点,单个网点的规模也不大,资产较少,人员不足,造成海外机构实力薄弱,无法与当地同业展开竞争,盈利能力低。第二,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业务品种不多,金融创新能力不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金融产品种类不多,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造成海外机构业务品种较少。包括中国银行在内,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上面,对于风险较小而利润较大的表外业务、现金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开展不够,金融创新产品严重不足。第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本地化程度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在当地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产品也较少,跨国经营管理经验不足,造成本地化程度不高,包括资产、负债、人员、客户等各方面都不够本地化。国内银行海外机构的存款往往较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需要向总行拆借资金,在加大了使用成本的同时,也加剧了银行国内外汇资金的紧张;资产大多投向国内企业或其他中资企业,或购买收益较低、不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大型跨国公司债券、银团贷款,对当地企业的直接融资往往较少。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海外机构选择

跨国银行要发展海外业务则必需通过一定的海外分支机构来经营其业务。商

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业务状况来决定其应当选择怎么样的海外分支机构。一般来说,跨国银行选择的海外分支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形式:

3.1 设立分行。设立分行是跨国银行开展海外业务采用的一种常见的也是重要的

形式。商业银行分行可以在遵守双重法律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权责范围内独立开展银行业务。其业务范围广泛,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也可以提供各种银行服务;即可从事所在国当地业务,民可以从事国际业务。另外,在一些国家,分行可以享受国民待遇,既可从事离岸业务,又可从事所在国本币业务。

3.2 设立子银行。由于子银行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是由母银行合资拥有所

控股的银行,是在所在国注册挂牌的一家独立的银行,因此,子银行在法律上的地位和当地银行一样,只受到所在国法律约束,不受母银行所在国法律的制约,但母银行可通过控股权贯彻自己的意志,操纵子银行,使其符合母银行的需要和利益。另外,由于子银行是一家独立的银行,其业务范围 可囊括全部商业银行业务。

3.3 设代理行。实际上,代理行并不属于本银行,它通常是由另一家银行来担任。在国际融资进程中,一些与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建立了往来账户关系,并为这些银行提供服务,代理对方一些业务的银行,就可看作是这些银行的代理行。代理行的主要业务范围较广,主要有:汇兑与承兑,外汇业务,咨询服务,提供贷款和其他业务。代理行可以减少代理费,所以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但代理行不能开展存款业务。

3.4 联营与并购。真正的跨国银行通常是由两个以上国家的商业银行合资建立的一家新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并且是一个长久性的机构,有自己的名称,在业务经营决策上独立于股东银行。而对于一些股份制的银行,可以采用并购的方式。通过并购设立子银行是弱势银行进入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途径。采用并购方式可以节省新建投资的开办费用, 缩短从开办到盈利的时间,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目标银行的原有市场影响力、信誉、客户基础、营销网络以及长期以来构建的完整的运作制度和人才体系,迅速打开地区市场,拓展业务网络, 减少新建投资可能带来的经营失败风险,克服弱势银行难以赢得市场信任和客户资源的困难。

第四章: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伴随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必然结果。跨国经营政策的实施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全球发展战略、海外业务发展战略和本地化战略。

4.1制定全球发展战略。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区位优势,制定清晰的区位发展战略,有重点地选择跨国经营地区进行网络布局。法律和金融制度完善、

对外资银行限制较少的地区,可以减少监管成本,避免运营不确定性风险;优先选择国际金融中心设置网络,可以更好地贴近全球金融市场,方便银行从市场融资,能够更快获得市场信息,吸取更多的国际金融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也可以提升银行形象,扩大影响力。

4.2从优势业务切入,推进.海外业务战略发展。优势业务指的是在国内发展良好,同时在当地有较好市场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新设机构之前应有详尽的业务规划,分析自身的优势业务所在。对于在当地发展了多年,或采用并购方式进入的机构,具备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和业务经验,应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重新进行业务定位,逐步丰富业务品种,提供高端金融服务。

4.3 加快本地化战略,提高跨国经营的实施步伐。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应适时开展当地的零售业务,吸收当地居民的个人存款,并可开办私人银行业务,通过对高端客户的全方位服务,稳定增加私人存款。对公司客户的对公存款也是海外机构营销的对象,特别是在没有开办零售业务的海外机构,对公存款是唯一的存款来源。还应当把国内外派人员和本地雇员放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充分调动本地雇员的积极性,吸收本地雇员的管理经验和业务能力,特别应利用本地雇员的经验、人脉和对国际市场的把握,开拓新市场、新业务、新领域。

参考文献:[1] 薛求知,杨飞,跨国银行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慕刘伟,国际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赛红;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4年17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