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好莱坞很有可能将步入第四次危机——无论是裁员、减少电影预算还是死抱住3D这条大腿,都说明好莱坞电影人已经意识到:凛冬将至(出自美剧《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然而与此同时,美国大片在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引爆了票房:《里约大冒险》在巴西拿到了4300万美元,《变形金刚3》的中国内地的票房超过1.5亿美元(当然,分成是另一个问题)……
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乱世,好莱坞内部开始静悄悄地洗牌,掌控全球电影业的六大公司中,华纳兄弟和派拉蒙、迪士尼地位超然,无人能够挑战,但近况不够稳定的二十世纪福斯、索尼和环球,就要直接经受新玩家的挑战。或许,好莱坞的未来格局正在形成。
阴云笼罩好莱坞
1、迪士尼裁员200,各大公司相继跟进
今年六月中旬,迪士尼制片厂的年度巨制《加勒比海盗4》总票房跨过10亿美元大关,对于米老鼠之家来说,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仅有的8部全球10亿美元票房电影中,他们一家就此占有半数,而同为六大的索尼和环球,连一部10亿电影都没有。不能不提的是,迪士尼制片厂去年日子过得也不错,《玩具总动员3》和《爱丽丝梦游仙境》全球票房双双过10亿美元。
然而几乎同一时间,也就是6月15日,迪士尼制片厂却宣布了裁员200人的决定,约占其5000名员工的4%。本次裁员的重灾区是家庭娱乐部门。挥起屠刀的好莱坞大玩家不止是迪士尼一个,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微型大公司狮门都在积极实施“减员增效”。事实上,好莱坞的裁员潮去年就已拉开序幕,索尼电影公司裁撤了450个职位,派拉蒙则宣称,通过裁员53人,他们每年可节约1000万美元成本。
裁员总是不祥之兆,与危机相生相伴,今年以来六大不断向下的股价就是证明。迪士尼最近两年屡有大动作,2009年,接替强人迈克尔·艾斯纳担任迪士尼 CEO的罗伯特·伊格尔就解雇了为公司效力38年的制片厂主席迪克·库克,他对后者的业绩很不满意。接下来,迪士尼缩减了制作和发行规模,并出售旗下独立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前不久,迪士尼为了把《独行侠》的制作成本降低到2亿美元,甚至甘冒与“沃宾斯基-德普”组合闹崩的危险——两人打造的《加勒比海盗》三部曲可是创下25亿美元票房的奇迹呢。
2、好莱坞后院起火,北美市场持续低迷
好莱坞之所以强大,一个基本条件是拥有庞大而稳固的后院——本土市场,这个市场最主要的部分是影院票房和DVD销售,近两年,北美票房缓慢萎缩,而DVD则接近于崩盘:2010年DVD营业额为44.7亿美元,而创下纪录的2004年则是245亿美元。
8月26日到28日,是今年暑期档的最后一个周末,在美国东海岸遭遇飓风艾琳娜袭击的背景下,北美市场一蹶不振,排行榜12强三天只收了7476万美元,创下2000年以来的第三低的暑期档周末纪录。这也是今年整个北美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截至9月11日,2011年的北美票房是74.67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4.1%,考虑到今年大片必3D,拉高了平均票价,观众总数的减少就更惊人。而北美票房和观众总数两个电影业关键指标下降是从去年就开始的了。
回到2009年末,蛰伏12年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推出新作《阿凡达》,这部开创影史和3D电影新纪元的巨片光在北美就拿到7.6亿美元的票房,其中 2.8亿留在了2009年。在《阿凡达》和《大侦探福尔摩斯》以及《鼠来宝2》、《弱点》等圣诞档卖座片的推动下,北美电影市场年度票房以105.96亿超过翻过百亿美元门槛,比2008年增长足足一成。
2010年,3D大潮更加凶猛,不光蒂姆·波顿和约翰尼·德普组合的新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北美票房轻松突破3亿大关,就连春季档的伪大片,临时加上3D 的《诸神之战》也进账1.63亿美元。可是3D热来得快,去得也快,年底的《纳尼亚传奇3》只是勉强过亿,成绩远不如没有3D的前两部。盘点全年票房,倒比2009年下降0.3%,13.39亿的观众总数更创下新世纪以来的新低。而毫无疑问,按目前的趋势看,今年观众总数还将在去年之下。
3、六大削减成本,不惜与巨星闹翻
赚取高薪的好莱坞大公司高管,虽然经常为烂片开绿灯,但他们的智商不容低估,几年前就意识到危机,便着手削减制作成本,尤其是高成本影片的成本,今年以来,制片厂几乎不可能为2亿美元以上的影片放行。我们前面提到,前不久迪士尼为把《独行侠》成本降到2亿美元,不惜得罪长期合作的超级巨星约翰尼·德普,而环球发行的暑期档影片《拉瑞·克劳》,是主演汤姆·汉克斯自己筹措的制作经费。从下面这个表格也能看出好莱坞大公司在削减制作成本上的努力。
2009年到2011年北美票房最高的25部影片成本一览 (单位:百万美元)
名次 1 2 3 4 5 6 2009年 片名 《阿凡达》 制作成本 237 2010年 片名 《玩具总动员3》 制作成本 200 2011年 片名 《哈7(下)》 制作成本 250 《变形金刚2》200 《爱丽丝梦游仙境》200 200 《变形金刚3》《宿醉2》195 80 《哈利·波特6》《暮光之城》250 50 《钢铁侠2》《暮色3:月食》《哈7(上)》68 250 《加勒比海盗4》《速度与激情5》《赛车总动员2》250 125 200 《飞屋环游记》《宿醉》175 35 《盗梦空间》160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平均成本 《星际迷航》《弱点》150 29 《卑鄙的我》69 《雷神》150 《怪物史莱克4》《驯龙高手》《魔发奇缘》《功夫梦》《创战纪》165 165 260 40 170 《美国队长》《伴娘》140 33 《鼠来宝2》75 《大侦探福尔摩斯》《大战外星人》《冰川时代3》《金刚狼》90 175 90 150 《猿族崛起》93 《功夫熊猫2》150 《X战警:第一战》《里约大冒险》《蓝精灵》《帮助》160 90 110 25 《大地惊雷》《诸神之战》《长大后》38 125 80 《博物馆奇妙夜2》《2012》150 200 《假结婚》40 《拜见岳父大人3》《超级大坏蛋》《国王的演讲》《最后的气宗》《禁闭岛》100 130 15 150 80 《超级8》《兰戈》50 135 《赛车风云》《特种部队》《百货战警》《圣诞颂歌》85 175 26 200 《绿灯侠》《恶老板》200 35 《拯救小兔》《随波逐流》63 80 《天使与魔鬼》150 《二流警探》《特工绍特》100 《终结者2018》200 110 《吉诺密欧与朱丽叶》36 20 120 《美食从天而降》《无耻混蛋》100 70 《蠢蛋搞怪秀》《情人节》《黑天鹅》 20 52 13 118 《坏老师》《青蜂侠》《豚鼠特工队》150 130 《牛仔和外星人》 163 118 (注:表格数据来自boxofficemojo网站) 危机还是衰退
1、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美国电影业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了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消,其对好莱坞的影响逐渐显现。所谓电影业“越金融危机,越赚钱”的说法并不成立,类似的说法还包括“危机中穷人需要到电影院逃避现实”,即便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好莱坞也不是一直大发横财,而是先亏损,后盈利,而且要跟进口片竞争,并受制于行业自律审查的“海斯法典”。
电影曾是25美分的镍币一张票的便宜娱乐,但如今显然不再是了。现在电影是中产阶段的娱乐,但今年失业率高达9%,美国中产阶级受到严重打击。2010年北美的平均票价是7.89美元,大城市的3D电影比这还要贵上四五美元,以洛杉矶一家三口看《变形金刚3》为例,光是电影票就要花掉约40美元,
再加上外出晚餐、停车费、小吃,还有变得昂贵的汽油,总花费轻易超过100美元,很多家庭不得不减少了看电影的次数。相比之下,免费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还有租DVD显然更加便宜。2010年,美国DVD出租额增长而销售额下降便反映了这一趋势。
2、新世纪人口上升,影院上座率持续下降
好莱坞的一个秘密是票房纪录常刷常新,原因是电影票价会随着通货膨胀逐年上涨,比如说,1980年美国的平均票价是2.69美元,1983年突破3美元到3.15美元,1990年又突破4美元达到4.23,1999年首次突破5美元到5.08,而今年的平均值是7.97美元,几乎是1980年的三倍。票房纪录的另一种标准是看观众人数,从这个意义来看,1939年的《乱世佳人》卖出超过2亿张电影票,那是永远无法超越的。
通过考察历年观众总数和美国人口数,也能看出好莱坞是否景气的大趋势。近30年来,美国的人口一直是增长的,1990年美国人口比1980年增加了9.78%,而观众总数上涨16.3%,这个十年里好莱坞跑赢了人口增长率;2000年美国人口比1990年增加了13.15%,但观众总数增加19.54%,好莱坞持续景气。
新世纪十年,美国人口又增加9.71%到3.09亿,观众总数却减少了5.75%。事实上,自从观众总数在2002年达到15.76亿的高点后,就无力上涨,之后一直在13和14亿之间徘徊,票房突破百亿美元的2009年,观众总数14.13亿,还不及2000年的14.21亿,立功的是票价上涨。
3、核心创意人才的老化
电影业与其它创意行业一样,依赖于顶级人才的才智。好莱坞的顶级人才主要是导演和明星,还有藏身幕后的制片人和编剧,其中最重要的是导演。好莱坞的老导演们一向有稳定的发挥,像去年的浪漫喜剧《情人节》,北美票房1.1亿美元,就出自76岁的盖瑞·马歇尔之手,但顶级导演的主力老牌一直是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这些人,而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样的“年轻”导演太少,是新世纪以来好莱坞无法解决的深刻问题。 好莱坞25位顶级导演年龄一览 (平均53岁) 人名 年龄 最新作品 《盗梦空间》《宿醉2》克里斯托弗·诺兰41 托德·菲利普斯贾德·阿帕图41 44 《滑稽人物》《超级8》J·J·艾布拉姆斯 乔恩·费儒 安德鲁·斯坦顿迈克尔·贝45 45 《牛仔和外星人》45 《机器人总动员》46 《变形金刚3》戈尔·维宾斯基大卫·叶茨47 48 《兰戈》《哈7(下)》昆汀·塔伦蒂诺斯蒂芬·索莫斯彼得·杰克逊罗伯·马歇尔山姆·雷米蒂姆·波顿48 49 50 《无耻混蛋》《特种部队》《可爱的骨头》51 《加勒比海盗4》52 《堕入地狱》53 《爱丽丝梦游仙境》约翰·拉塞特54 《玩具总动员3》罗兰·艾默里奇56 《2012》《绿区》保罗·格林格拉斯56 詹姆斯·卡梅隆朗·霍华德57 57 《阿凡达》《天使与魔鬼》《圣诞颂歌》罗伯特·泽米吉斯60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60 《丁丁历险记》《夺宝奇兵4》《禁闭岛》《罗宾汉》乔治·卢卡斯67 马丁·斯科塞斯雷德利·斯科特69 74 (注1:导演年龄以英文维基资料为准;排名以年龄为顺序) (注2:这些导演除了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外都在5年内有至少2部影片票房过亿) 造梦工厂洗牌进行时
1、新玩家顶峰娱乐&相对论传媒发力
危机不但带来危险,也意味着机会,对新玩家来说,乱世是洗牌重新分配权力的最佳时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好莱坞没有产生一家新的大公司,六大统治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业的局面持续了七十年。最近几年,顶峰娱乐和相对论传媒对六大发动了有力的冲击,六大格局开始松动。
成立于1991年的顶峰娱乐最初是做海外售片的小公司,直到2006年罗致了前派拉蒙首席执行官罗布·弗里德曼等顶级人才后,才转型为制片、发行一体的大公司模式,在2008年推出《暮光之城》并大获成功,前三部《暮光之城》电影,总制作成本不过1.55亿美元,而全球票房高达18.7亿美元。2010年,顶峰娱乐的北美票房是5.23亿美元,仅比六大中最后一位的环球少了3.59亿。该公司其它知名影片还有《赤焰战场》和《源代码》。
创立于2004年的相对论传媒曾是好莱坞最大的独立制作公司,卖座片有《当幸福来敲门》、《美国黑帮》、《通缉令》、《全民超人汉考克》、《妈妈咪呀!》、《伴侣度假村》、《特工绍特》等,在2010年就制作了20部影片,数量惊人。也是在2010年,相对论传媒进入发行业,虽然发行的多数影片成绩不够理想,但今年春季档的《永无止境》就获得了成功。
2、六大力量分化,考验核心资产含金量
在一定程度上,六大就等于好莱坞,华纳兄弟、派拉蒙、迪士尼、二十世纪福克斯、索尼和环球掌控了好莱坞大部分的权力。虽然顶峰娱乐和相对论传媒这些新玩家势头极猛,但撼动六大并非一日之功,标志之一是当红明星只跟六大合作。顶峰娱乐的《暮光之城》系列三位主角都是新星,其余的《赤焰战场》主演布鲁斯·威利斯和《源代码》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都不算是一线明星。
六大的权力格局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能否占据优势取决于核心资产的含金量。2008年到2010年发行公司三连冠的华纳兄弟拥有《哈利·波特》、《蝙蝠侠前传》、《宿醉》这些系列电影,而最近几年挤到前列的派拉蒙拥有《变形金刚》系列、《钢铁侠》和《美国队长》这些漫画改编电影,以及梦工厂动画;相比之下,索尼和环球虽然与威尔·史密斯和亚当·桑德勒这些巨星关系良好,但未能开发出前两者那样的核心资产,所以有掉队的危险。
3、历史上好莱坞如何度过危机
这次危机应该算是好莱坞历史上的第四次,第一次是1929年大萧条引起的,那次危机中,福克斯的创始人威廉·福克斯甚至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而大公司应对危机的方法是引进有声电影等新技术,吸引中产阶级观众,开发出歌舞片和黑帮片等新的类型。
1948年的派拉蒙判例是好莱坞第二次危机的导火索,最高法院判令八大与旗下的影院脱离关系,这次危机的实质是二战后电视的普及和居住郊区化令影院观众大量流失,从好莱坞黄金时代就掌权的电影大亨们无法适应这些变化,米高梅甚至打起把片场改为坟地以赚取现金的主意。直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通过引进新一代的创意人才,并在题材上适应年轻观众,好莱坞才回到正轨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录像带的兴起导致好莱坞又一次陷入危机,实质是创意危机,类型乏善可陈。这次的解决之道是通过计算机特效等新技术扩展了电影人的想象力,《阿甘正传》、《独立日》和《泰坦尼克号》这些巨片令主流观众痴迷不已,迪士尼改良的动画电影,以及新生的皮克斯,都给好莱坞注入了活力。
等待拯救的好莱坞
1、吸收海外人才,开发新兴市场
从海外吸收人才是好莱坞的一大传统,早在默片时代,就重金邀来刘别谦和弗里兹·朗这些德国大师级导演。最近几年,为了解决核心创意人才的老化问题,好莱坞加大了海外招揽人才的力度,饥渴程度远胜以往。拍出《守夜人》系列的俄罗斯人提莫·贝克曼贝托夫给找来导演了《通缉令》;巴西人卡洛斯·沙尔丹哈导演了《里约大冒险》;《青蜂侠》的导演是古灵精怪的法国导演米歇尔·冈瑞……英国更是被“掠夺”的重灾区,很多年轻导演忽然获得拍大片的机会:39岁的鲁伯特·瓦耶特,只拍过一部小成本电影的菜鸟导演,一到好莱坞就执导了《猿族崛起》;凭低成本黑帮片《夹心蛋糕》起家的马修·沃恩,拍《X战警:第一课》
得到了1.6亿美元的巨额制作费;《源代码》导演邓肯·琼斯,此前只执导过低成本科幻片《月球》……
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海外市场,是好莱坞另一种解决之道,华纳兄弟早就用全英班底拍《哈利·波特》电影。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墨西哥是电影业的金砖四国,市场扩张极快,经常有20%以上的年增长率,而且对好莱坞电影的需求无穷无尽。我们看到,《赛车总动员2》从日本飞驰到欧洲,《功夫熊猫2》的故事发生在成都,《速度与激情5》和《里约大冒险》的主角之一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喜剧片《宿醉2》,居然一路从拉斯维加斯跑到了泰国。
2、3D并非解决之道,本土市场是关键
去年至今的好莱坞3D飓风,如今看来更像是为了涨价而排演的闹剧,我们套用里根讽刺政府作用的名言,就成了“3D不能解决问题,3D只能制造问题” ,只有极少数电影人掌握了令3D物尽其用的技术和观念。
这次的好莱坞危机,特别之处是北美影院市场萎缩,但又伴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张,历史上共有六部电影海外票房在7亿美元以上,其中一半在今年,分别是《哈利·波特7(下)》(9.44亿美元),《加勒比海盗4》(7.99亿美元)和《变形金刚3》(7.65亿美元),这就给好莱坞的调整带来困扰,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电影业如果无法解决本土观众流失的问题,在海外市场恐怕迟早也会受挫。
结语
好莱坞不能以电影中经常使用的“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方式结束金融危机,更不能套用前三次危机的解决方式。
我们自然也很难给出一剂解药。只能推测解决方式可能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说,电影科技的升级。还有最近几年,好莱坞发现的女性喜剧这个新类型——今年暑期档小兵立大功的《伴娘》和《帮助》就属于这个类型。此外,重口味的卖座喜剧《宿醉2》和《恶老板》显然颇对成年男性观众的胃口,这也是寻求解决的正确方式:找到新的观众群。如果大家还记得2008年的《黑暗骑士》带来的惊喜,它可能标示了巨片的未来方向。
更重要的是,好莱坞只有重新满足青少年和家庭观众两大超级群体,北美上座率才有可能止跌回升。哪家电影公司能做到这一点,哪家就能在大洗牌中成为赢家。未来,到底是凛冬还是气候变暖,还要看好莱坞能否励精图治,改天换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