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省西安市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模拟卷二

来源:爱够旅游网
陕西省西安市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1.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通过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赞美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C.《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2.(题文)下列成语意思与成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草木丛生的样子──莽莽榛榛 B.形容非常疲乏──疲倦不堪

C.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无所事事 D.指心灵手巧,突然想出办法或注意──灵机一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或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yùn niàng) 澄清(dèng qīng) 憔瘁 狭隘 B.风筝(fēng zhēng) 贮蓄(chǔ xù) 分岐 殉职 C.黄晕(huáng yūn ) 棱镜(líng jing) 徘徊 云宵 D.蓑衣(suō yī) 粗犷(cū guǎng) 匿笑 热忱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__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____着我的动静。

(3)母亲____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____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默写

(1) 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3)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4)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5)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6)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泓清澈的湖水,折射着柔和的光芒,波光潋滟的暗示里,有几许嗔( )怪几许羞qiè( )几.

许热望。风正静谥水亦安详,我瞬间成鱼自由徜徉。婆娑迷离的芳草,轻轻掩映着湖岸迷人的曲线。幽蓝的天空漂荡着洁白的云裳,穿过翠绿的芦苇和缠绵的水草,游向湖心的岛屿。那一颗镶嵌着真诚与善良的瞳仁,熠熠生辉,璀璨明亮,让我恋恋不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 ) ( )——( )

(3)“恋”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恋爱;②想念不忘,不忍分离。“恋恋不舍”的“恋”是第 种解释。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佛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B.《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作者以简明生动的句子写捕鸟过程,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三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我”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我”很讨厌他。

B.他对“我”很严厉,“我”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我”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我”对他很恭敬。 六、现代文阅读

11.《济南的冬天》选段(14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2分) 2)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4分)

① ② ③ ④ 3)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3分)

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3分) 5)读完文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小题。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候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5)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6)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

7)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

8)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七、作文 13.写作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感受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D C C 二、名句名篇默写 6. 行舟绿水前 树木丛生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随君直到夜郎西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三、诗歌鉴赏

7.1)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2)①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辉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四、综合性学习 8.(1)chēn 怯

(2)谥——谧 漂——飘 (3)② 五、文言文阅读 9.1)吃改变喜爱

2)(1)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2)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

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3)A

10.1)表现了对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2)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D

六、现代文阅读 11.1)小雪后的山色。

2)①山上 ②山尖 ③山坡 ④山腰 3)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4)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顶”字写出了雪之美。 5)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12.4)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忙碌包饺子一夜未眠。

5)1文章线索 2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6)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7)1为父母默默付出,无私关爱而感动 2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3为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8)答题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经历,围绕父母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文 13.雨中花溪 有幸雨中游览花溪。

人很少,花溪却是葱茏依旧,清丽依旧,精巧依旧……不过,若细细品来,雨中的花溪是很特别的。 宁静、含蓄。视线被绿色封冻了。置身其间,顿感被这封冻的绿淹没,竟对所有杂色视而不见。高大的树木伸出枝叶在空中自然交织,撑出一块块无雨的天空。然而,总想步入雨中。

那雨不大,纤细,也不密,恍如未织上纬线的网。时有微小的风,拉扯一下绿叶,撩动一下青草,在雨点成群的河面设浅浅一层皱。远处,景物叫雨丝渲染得失去了形态,没有边缘,没有轮廓,仅剩一团团苍翠……

雨中草地,石桌两端,有棋人对弈。相对的沉默,绝对的搏杀,智慧和灵气在方寸之间演绎较量。湿了衣襟,浑然不觉。花溪和雨都成了身外之物。观此景,不由得加深了对超越的理性认识。石桌是道具,草地当舞台,雨丝万缕权充帷幕,谁来评说胜败?

迎着雨走,驻足于某建筑围墙外,又被一奇景吸引。一簇青竹,摩肩接踵,拥挤成堆,却独有一枝,耸耸地高出几米。想来,这一独枝必是挣扎奋斗的产物。它虽然遭遇着更多风雨的肆虐凌辱,但却正是这样的不一般,将它区别于普通之外了。风中的摇摆,不正是独树一帜的舞蹈吗?被雨丝鞭打而产生的动荡,不正是别开生面的表达吗?俯视脚下,众多的同类倒像是平庸的裙带…… 终于见到了和我一样的游人,他们都张开着伞,都兴致勃勃,笑声和雨声纠缠不休。

只是,我为他们遗憾——这样的雨,别去撑伞。和花溪一道沐浴其中,纵横你的思绪——生命中也常常有雨。只有阳光的生命不完整,也不会有持久的活力。来了雨,将尘埃、颓废、沮丧洗涤一净,精神随之抖擞,为之振奋,好不好?至于雨中的淋漓凄凉,雨中的风寒萧瑟,原本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 雨 ,飘飘洒洒。 心田的每一个角落均被浸润,青春也就渐渐地生动起来。撩开氤氳的雨帘,既没有远景也没有尽头。想象一颗稚嫩的果实,正忘情地吮吸着,正毫不犹豫地悄然生长,义无反顾地扩展自己的空间……于是,对未来的憧憬产生了,在雨中。

雨不停,在淅淅沥沥地诉说什么呢?对花溪,对雨中的游人,诉说亘古,诉说永恒。用心去听,这诉说里有节奏,有旋律,听得醉人,人便和雨融为一体了。最终,雨是花溪,花溪是雨。雨成了花溪和人的

主题,成了一切一切的意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