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安镇实习报告

建安镇实习报告

来源:爱够旅游网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一、测区概况

该测区隶属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建安镇,测区西侧大约5千米处即建安镇中心。测区系建安镇,山内长有松树、柏树以及少数的其它树,还有其他的矮树丛等,测区内多有玉米地,随处可见的还有很多坟墓。测区内就是林地和玉米地,沿玉米地有一条小路可以通道山脚。到达山脚后有一天路,大约3公里就可以看见居民地。测区内的大片玉米地,给布网观测带来一定的困难。测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类别为山地。测区内没有国家布设的等级平面控制点或高程控制点。所以这次我们假定测区内已埋标石的“T2”点为已知控制点,“T2”点至“T1”点的边为已知方向边为起算数据。

二、作业依据及作业内容

(一)、作业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地形测绘实习指导书》 (二)、作业内容

1、建立测区图根控制网。

2、完成一幅规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图等高距为1米。

三、图根控制测量方法

(一)坐标系统

因为该测区内没有国家布设的等级平面控制点或高程控制点,所以该测区采用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假定高程系统),测图等高距为1米。

(二)、踏勘测区,选点布网 1、测区概况(小组测区)

到达住地的第二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组组长进行了踏勘工作,测区划定后,进行了一天的测区踏勘与导线定点工作。根据碎部测量的需求以及测区内地物地貌的分布,布设一级图根控制点。我们小组共布设了13个一级控制点。

2、作业方法: 重要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 3、仪器工具:

点位标志(木桩或大铁钉)、小铁钉、斧头、红布、记号笔。 4、注意事项: (1)、全测区内不得出现编号相同的点。 (2)、木桩上的编号应注写于接近木桩顶端处,免得钉木桩时埋进土里。 (3)、先打木桩,后钉小钉,以钉帽作为点位标志。 (4)、对于难找的点位,应画草图,做点之记。 (5)、用内业字体在地面标注点号,字头朝北。 (6)、在土路做好点位标记后,如地面都是土则将红布条上注写点号并将

1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其钉在点位木桩上,并在附近的固定地物上注明点号及方位;如点位周围是玉米地,可将红布条系在玉米杆上,确保下次来测量时仍然能找到。

(三)、图根控制测量外业: 1、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一付,钢卷尺一个,全站仪一台。 2、作业内容:

根据图根控制测量网形图,确定每个控制点上应观测水平角、垂直角、边长。

3、作业方法及限差

图根导线的水平角,使用DJ6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当观测方向2至3个时,可不归零观测;当观测方向4至6个时,应归零观测;

(1)、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

图根三角网及导线水平角观测限差 表1

仪器 DJ6 测回数 2 测角中误差 20″ 方向观测法 半测回归零差 24″ 方向值上下半测回测回差 角值互差 24″ 40″ 测回法 同测站不同测回角值互差 24″

(2)、测距仪的有关规定

①、中、短程电磁波测距仪基本使用方法

将测距仪和反射棱镜分别安置在测线的两端,仔细地对中。接通测距仪的电源,然后,照准反射棱镜(光瞄准),检查经反射棱镜返回的光强电信号(电瞄准),待合乎要求后,实测测站的气压、温度,进行气压参数改正,即可开始测距。为防止出现粗差及为了提高精度,一般应照准n次、每次照准应连续读取m个读数(称为一个测回)。

②、电磁波测距仪对中装置精确要求

与电磁波测距仪配套使用的对中装置,其对中精度要求如表2。

电磁波测距仪对中装置精度要求(单位:mm) 表2 测距仪精度等级 I II III、IV

2

对中精度要求 ≤0.2 强制对中或精密光学对中器 ≤1 光学对中器 ≤2 对中杆或锤球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③、使用电磁波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如表3。

电磁波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3 每边测回数 等级 使用测距仪精度要求 往测 返测 备注 二等 三等 I、II I II、III I、II III I、II、III IV 4 2 4 2 4 2 4 4 2 4 2 4 或用不同时间段代替往、返测 四等 等外 注:i 一测回是指整置仪器照准目标一次、读取数据五个。

ii 时间段是指完成一距离测量和往测或返测的时间段,如上午、下午或不同白天。

④、各等级电磁波测距仪观测较差限值如表4。

电磁波测距仪观测较差限值(单位:mm) 表4 测距仪精度等级 I II III IV 一测回读数间较往返测或时间段内较测回间较差限值 差限值 差限值 2 5 10 20 3 7 15 30 2(A+B³D³10-6) 注:i D---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实测边长,表4中以mm为单位。

ii A---电磁波测距仪标称精度固定误差,单位:mm。 iii B---电磁波测距仪标称精度比例误差系数,mm/km。 (3)、图根水准测量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高程点;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4)、对于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当测图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当测图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应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施测。

(5)、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路线应起闭于高程控制点,其边数不应超

3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过12条边。二级图根高程控制,应以一级图根高程控制点为起算点,采用交会高程点的方法布设。

(6)、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路线的每一条边的边长可单向观测,也可対向观测;每一条边的垂直角均应对向观测,其垂直角、指标差的观测限差见表5。每一条边对向观测(或单向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当边长大于300米时应加入“两差”改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应≤40D(该式中的D是同一条附合或闭合三角高程路线光电测距边长,以km为单位;按该式所算得的结果的单位是mm)。

三角高程路线观测限差 表5 垂直角互指标差互仪器高几觇标仪器 垂直角观测方法 测回数 差 差 高 DJ6 中丝法 2 24″ 24″ 量记至毫米

每一天边对向观测(或单向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的限差 表6 规范版本 每一天边对向观测(或单向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的限差 80D,D是某一条光电测距边长,以km为单位,按此时所得的结果的单位是毫米。 《城市测量规范》

4、图根控制外业观测注意事项: (1)、对于背景模糊的点位,设置了明显的辅助照准标志(组员艳色衣服),以便寻找。

(2)、观测者在作业开始前,先找到各观测方向,记住目标背景的地形特征。

(3)、照准目标时,先用粗瞄器瞄准目标,然后,再用望远镜精确瞄准。 (4)、水平角观测时,瞄准目标根部;垂直角观测时照准目标顶部。 (5)、垂直角观测时每站量取仪器高及觇标高。 (6)、观测过程中,观测者不随意离开仪器;休息时,将仪器收好,盖上仪器箱,放倒脚架。

(7)、记录员认真进行记录。原始读数复诵后确定无误再记录到手簿中;严格执行“测量外业手簿记录与资料整理的一般规则”中的有关记录数字修改

4

《工程测量规范》 0.04³S,S是某一条光电测距边长,一百米为单位,按此式所得的结果的单位是米。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规定。

(8)、经纬仪对中误差应控制在3㎜以内;对于边长较短的观测方向,其照准目标测站仪器更应严格进行对中。

(9)、每天必须有两个人检核观测手簿。 (10)、观测过程中,不要在同一测回内左右晃动照准部,应在盘左位置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而在盘右位置逆时针转动照准部。

关于“严格执行‘测量外业手簿记录与资料整理的一般规则’中的有关记录数字修改规定”细则补充: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字体:使用测量记录体数字。

②、字大:靠近底边线、占格高的三分之二。

③、记录手簿从头开始逐页记录,不空页,更不作它用。 ④、记录手簿上的任何文字或数字不用橡皮擦拭或刀片刮。 ⑤、对读错或者记错的数字进行更改时,用整齐的横线或者斜线将其划去,然后,在其上方(格内)写上了正确的数字——被划去的数字仍能看清楚。

⑥、记录手簿上的所有数字或文字用铅笔书写。

⑦、对于水准测量,原始中丝读数的后两位(厘米位和毫米位)数字没有更改;有错时,本测站已测数据用一条斜线划去,然后,对本测站进行了重测、重记。

⑧、记录手簿上的所有内容不允许转抄。

⑨、记录手簿上两个相关的原始读数,不允许同时更改。 (四)、图根控制测量内业 1、计算工具

使用计算器(应具有函数计算功能及显示至少八位数)或使用微机编程进行计算。

2、计算内容

计算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并进行精度评定。符合限差的成果才能采用,否则,应立即查找原因,重测某一部分或全部。

应按照规定形式的表格进行内业计算,以便进行中间计算结果的检核。 3、计算方法

图根级平面与高程控制的内业计算,要求按近似平差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每两个人组成一个计算小组,按同进度进行计算,以便进行检核(也称对算)。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1)、角度平差 ①、角度闭合差: W=[内]-(n2)1800 式中:n──折角的个数。 ②、角度闭合差限差: W允=40n (″)。 ③、角度改正数: Vi=-

Wn

④、检核计算:

5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V]=-W ⑤、平差角计算: i=i+Vi

检核:[]=(n2)1800

(2)、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①、计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i1800 i1i左 ②、检核计算:

从已知边AB开始,再推回到已知边结束,则已知边BA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值BA与其已知值AB1800相等。 (3)、坐标增量计算 ①、坐标增量: XiDiCosi YiDiSini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

WX=[X测]-X理=[X测] WY=[Y测]-Y理=[Y测]

2WY2 (WS为导线全长闭合差) WS=WXWS允=±0.3²M(mm) (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W111=S≤ (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D]N2000N ③、坐标增量改正数:

WXDi [D]W Vyi=-YDi

[D] Vxi=-

检核计算:

[Vx]=-WX

[Vy]=-WY

④、改正后坐标增量: Xi=Xi+Vxi Yi=Yi+Vyi 检核计算:

[X]=X理=0

[Y]=Y理=0 (4)、坐标计算:

Xi1XiXi(i1) Yi1YiYi(i1)

检核计算:最末点坐标的XB、YB的计算值与其已知值完全相等。

6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4、计算限差计算 (1)、计算时角值取至1″,边长、高程、高差和坐标取至1mm。 (2)、单三角锁的坐标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1n(mm)(n为三角形个数)。 (3)、各组所布设的重合控制点、测角交会的测角交会点两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4)、单三角锁的实量边长与计算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 1500(5)、侧方交会法由坐标反算的检查角与其观测值之差不应大于:

Mn。式中:M—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10000SS—检查边长,以米为单位。 (6)、交会点由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不得超过0.2h(h为测图等高距)。

(五)、控制等级划分及网形布设 1、控制等级划分:

首级控制 → 一级图根控制 → 二级图根控制

首级平面控制

首级控制 首级高程控制

一级图根控制 → 1条闭合导线

二级图根控制 → 单三角形 2、网形布设: (1)、整个测区采用坐标系统,采用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布设为环形网。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的图根点共用。

(2)、一级图根平面控制点,采用闭和导线方式布设成环行网。一级图根点不足时,我们布设了二级图根控制点,二级图根点采用的是单三角形的方式加密

(3)、图根点密度满足测图需要,保证有足够的点数,根据图幅内地形情况而定: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 表7 测图比例尺 1:500 (4)、点位的设置本着利用率高(即视野开阔)、图形强度好、通视、便于设站、观测、利用、保存等原则布设。

7

图根点密度(点/KM2) 120 埋石点(点/KM2) 24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5)、图根点一般采用临时标志:木桩、铁钉。 (6)、导线选点的原则:

①、导线总长及导线边长按相应观测等级的规范要求执行 ②、点位利于保存(土质坚实、避开道路当中等,免受破坏)、且利于安置仪器及观测。

③、相邻点位通视好,且便于测角、量边。 ④、点位的周围视野开阔,利用率高。

⑤、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避免从短边突然转向长边,或者从长边突然转向短边。

(六)、DJ6经纬仪的检校 1、检校项目及限差 (1)、照准部管水准器的管水准轴应垂直于仪器竖轴。

限差:将校正后的经纬仪进行精确整平,将照准部缓慢地旋转一周,转至任何位置,气泡中心位置离水准器零点不宜超过一个格。 (2)、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水准轴。 限差:应严格符合要求。 (3)、视准轴以垂直于横轴

视轴误差限差:C≤1′。 (4)、横轴应水平

横轴误差限差:i″≤1′。

(5)、垂直角度盘指标差x应接近于0′ 垂直度盘指标差限差:x≤1′。

(6)光学对点器光轴应与仪器竖轴重合 限差:其误差不应大于1mm。 2、注意事项 (1)、检校仪器时,动作必须轻、稳、细心,不许用强力拧动校正螺旋。校正螺丝的改正原则一般为先松后紧。

(2)、需要校正的项目,应先请示指导教师,得到允许后,方可校正。 (3)、校正后,应进行复核,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检校的方法及实际误差大小应附于实习报告中。 (七)DS3水准仪的检校 (1)、圆水准轴应平行于垂直轴

限差:整平圆水准气泡后,将望远镜水平缓慢旋转一周,圆水准气泡应仍居中。

(2)、十字丝横丝应垂直于仪器垂直轴 限差:应完全符合要求 (3)、视准轴应平行于管水准轴(i角)

限差:i\"≤20\"

(八)、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 1、水平角观测:

8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1)、观测方法:不归零方向观测法。 (2)、观测步骤:

用不归零方向观测法观测见右图中的水平角β的大小,一测回观测步骤: ①、在B点安置仪器。 ②、第一测回测得的水平角值1。 ③、第二测回测得的水平角值为2。

1④、当1与2互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差时,取其平均值β=(1+2)

2作为结果。

(3)、观测限差:

水平角观测限差 表8 项 目 仪器对中差 限 差 ≤3 m 照准部转至任何方向时,照准部管水准器气泡中心偏离零点不超过一个格 仪器整平误差 不同测回同一方向的方向指互 差 ≤24〞

2、垂直角观测 (1)、观测方法及限差

①、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进行两个测回对向观测(直反觇观测)。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在A点安置全站仪,在B点安置棱镜。用小钢卷尺量取望远镜旋转轴中心至地面点A的高度称为仪器高,记为i;观测A至B的垂直角,用望远镜十字丝的横丝照准B点棱镜中心,用钢卷尺量取自其底端至棱镜中心的长度,称为目标高,记为V。这个过程称为直觇观测(图8)。当不需考虑“两差”改正时,A、B之间的高差为:

hABDABtgAiAVB

在B点安置全站仪,在A点安置棱镜,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这一过程

称为反觇观测。当不需考虑“两差”改正时,B、A之间的高差为:

hBADBAtgBiBVA

②、垂直角、指标差计算公式:

盘左为顺时针注记形式:

1 α = ( R – L – 180゜) (垂直角一测回公式)

2

9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X =

1( R + L - 360゜ ) (指标差一测回公式) 2

③、观测限差:

垂直角观测限差 表9 仪器 测回数 一测回各方向指标差互差(″) 24 一测站各测回同一方向垂直角互差(″) 24 DJ6 2

④、注意事项:

a、零方向不用对度盘,测回间不用也不能变换度盘位置。

b、可对单方向单独观测,但此时应注意测量规范中的具体要求。

c、限差的采用,应视观测方法,目标的倾角大小不同而异,具体请参见测量规范。

(2)、导线边长观测

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在照准点上安置棱镜,连续五次按平距按钮,读记读数。

注:当平距互差﹥3 mm时,应重新测量。 4、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工农大路向北自由沿长春工程学院湖东东校区正门口同志街T向南同志街向南已知点 T。路线为闭合路线。 大路向东(2)、观测程序(使用双面标尺): ①、在测站上安置仪器、调焦。

②、照准后视标尺:先照准黑面,读取视距、水平中丝读数;再照准红面,只读水平中丝读数。

③、照准前视标尺:先照准黑面,读取视距、水平中丝读数;再照准红面,只读水平中丝读数。

上述程序可简述为:“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

10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3)、观测限差: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限差 表10

项目 路线闭合差 视线高 视线长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距累积差 同一标尺黑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一测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限差 ±20L(毫米) 三丝能读数 100 m 3 m 10 m 3 mm 5 mm

注:①、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闭合环线的水准路线单程视距总和,以km单位;当L不足1km时,取L=1km。

②、表中n为往返测段、附合或闭合环线的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

③、在相邻两固定点之间应进行偶数站观测,仪器到两标尺的距离在100以内。

④、观测时视距差超限,需要调节。当前视为转点时,移动前尺垫;当前视为固定点时,移动仪器。

⑤、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小于80—100㎞,结点间长度小于30㎞。

⑥、只有在记录者计算观测数据符合线差要求后,方可换站,后尺才可移动变为前尺。

⑦、立尺者应该站在标尺的侧面,观看标尺是否前仰或者后倾。

四、地形测图方法

(一)、平板手工半只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 (1)、裱糊测图板。 (2)、测绘坐标格网。 (3)、展绘控制点。 2、使用工具

坐标格网尺一根,6H铅笔一支,绘图橡皮一块,裱糊好的聚酯薄膜或大图纸一张,手套一副。

3、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按表11执行。经检查各项误差均未超过限差,可注记控制点点

11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名和高程,并刺点。

展绘坐标格网及控制点限差 表11 项 目 方格网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 控制点间的图上长度与坐标反算长度之差 图廓边、图廓对角线图上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 坐标格网线粗度与控制点刺孔直径

5、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用矩形(40cm³50cm)或正方形分幅(大比例尺地形图为50cm³50cm)。

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纵横坐标来表示,以km为单位。 6、注意事项 (1)、正确抄录坐标,要认真进行复核。 (2)、每点至少要有大致相垂直的两条边长做检查。检查方法是:先从图上量的距离,然后,与边长的反算值比较。

(3)、展点完毕并检查合格后,将图廓点及图根点位刺点,用细针刺孔(原来是用铅笔轻轻绘制的),应刺透。

(4)、图板裱糊后应放置阴凉通风干燥处,不可置于阳光直射下曝晒或靠近热源烤干。

(5)、进行展点与绘制坐标格网时,应戴手套,以保持图纸清洁(整个测图过程中,也应戴手套作业)。

(二)、测站工作顺序: 1、DJ6经纬仪: (1)、在测站架设仪器,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 (2)、先找到度盘的零刻度处,用度盘制动按钮固定。用竖丝瞄准制零目标的根部,松开制动按钮,定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在测完10个碎部点后回测检测角,看其角度是否有偏差,如无偏差可继续观测,偏差较小可调整检测角度后,继续观测,偏差较大,则必须重新置零重测。

(3)、立尺员根据测量员的指令定点,前提测量员能够观测到。测量员进行测量,读取视距作为斜距,中丝读数作为目标高,然后读水平角,天顶距。记录员重复读数,确认无误后记录。

(4)、若标尺不在地面上时,立尺者应及时向记录者报出标尺抬高高度。

2、全站仪:

限差(mm) 0.2 0.3 0.3 0.1 (1)、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进行对中、整平,仪器对中偏差应小于3mm。

12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并在测量前量取仪器高,取至厘米。

(2)、打开电源。

(3)、取与测站相邻一个控制点作为零方向点,将全站仪准确瞄准零方向目标,然后按照全站仪水平度盘制零的方法制零,定零后同DJ6经纬仪一样设置检测方向。

(4)、立镜人根据测量员的指令,在碎部点放置棱镜,用全站仪准确照准待测碎部点进行水平角、天顶距和斜距测量,在测量后测量人员把全站仪屏幕上的显示的结果,诵读给记录人员进行记录。

(5)、立棱镜员应随时报出棱镜高。

在进行碎部测量的时候,由于有的地物特征点不能直接观测到,我们在可以确定其方位的方向线上定两点进行观测,用皮尺量取定位点与特征点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确定,这样就提高了外业测量的速度。

(三)平板测图

1、地形原图的图纸,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2、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表21的规定。

3、平板测图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视距常数范围应在100±0.1以内 (2)、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超过2’。 (3)、比例尺尺长误差,不应超过0.2mm。

4、碎部测量高程注记点应均匀分布,地貌特征点——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地、岸边、水涯线、以及其它倾斜变换线上,均应测注高程注记点。

5、纸介质地形图测绘的两个重要原则

(1)、测绘地物、地貌时,必须遵守“看不清不随意描绘”的原则。在测站上看不清碎部点地貌时,可移侧板至已测的立尺点,依原测站标定方向,就近描绘。微型地貌可采用间曲线、助曲线描绘

(2)、边测边绘。地形图的线划、符号、注记应在现场完成,站站清,天天清。

6、地形测图的步骤

(1)、在地形特征点上立尺,测绘于图上10个点左右。

(2)、实地勾绘地物轮廓:连接地性线,构成地貌骨架,边测边绘。 (3)、较为准确画出地物符号:在地形线上确定出等高线通过点,对照实地形态目估勾绘等高线,并加注计曲线高程。

(4)、一天外业结束后,回到室内整饰外业的地物、地貌符号及等高线。 7、注意事项

(1)、每天到达第一个测站开始测图前,应检校仪器垂直度盘指标差。 (2)、应采用长边定向,检查方向可稍微短些;测图过程中及一测站结束

13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时,还应再检查定向方向的正确性;对于大平板仪测图,定向方向与检查方向应近于垂直为好。

(3)、每一图幅的各边均应测出图廓线外至少5mm;轮廓地物一般应完整测出;线形地物应测至转弯处。

(4)、境界线通过内图廓时,须在图廓间注出区划名称。

(5)、测图过程中,图纸不测部分及测完部分可用白纸盖住,一保持图面整洁。

(6)、对于绘图、计算、观测、跑尺选点(地形特征点)工作,均应轮作,不可偏废。既要训练对照地形目估勾绘等高线的基本功,又要掌握地形变化规律,练习跑尺选点、取舍得当的基本功。

(7)、提倡立尺者画草图,尤其是当观测者看不清立尺处地形时。 (8)、严禁离开作业现场描绘等高线,一定要做到站站清、天天清。 (9)、碎部点高程注记数字的字头应指向北方向,其点位与小数点在测图过程中可共用,但在最后整饰时应将小数点位分离。

(10)、等高线过坎应当错开,不能直接相连。

(11)、旱田里等高线不能机械地以等高点相连,应辨清地貌整体特征,正确描绘等高线。

(12)、不要漏测冲沟内等高线。

(13)、等高线遇路堤、路堑、建筑物、石坑、断崖、湖泊、双线河流及注记时,应中断。

(14)、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短于5mm时,可舍去。

(15)、陡崖、蚀余岩峰、石、雨裂、冲沟、路堑、路堤、梯田坎、土堆、坑穴等,均需测注比高。

(16)、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包括镇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地域名称,均需进行调查核实,并正确地按现有名称注记。 (17)、从零米等高线算起,每隔四根首曲线描绘一根计曲线,当图上相邻两根计曲线间隔小于2.0mm时,可只绘计曲线。

(18)、地形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 ①与被注物体位置关系密切; ②避免遮断重要地物、地貌; ③易于判读。

(19)、注记的字列法则

地形图上注记的字列法则常见的有四种:

①水平字列;②垂直字列;③雁行字列;④屈曲字列; (20)、高程点注记与比高注记的布置

注记时,采用直立等线体阿拉伯数字,字大见表12,以接近字隔、水平字列方式注记,一般将注记的数字注在测定点位的右边:为了避免压盖其它符号,也可注在下面。

14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图根支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 表12

测图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注记说明 表13

注记内容 高程点高程 比高 等高线高程 水系名 山名 居民地名 道路名 字大 11K 11K 13K 字体 等线体 等线体 等线体 左斜字体 等线体 等线体 细等线体 字大及字体、注记位置,详见《地形图图式》的有关规定 其它说明 取位见表 取位至0.1m 取位:与基本等高线高程相同 平均边长(m) 100 150 250 边数 3 3 4

(四)、测量注意事项

1、仪器架设好之后应立即量取仪器高,防止忙于换站遗漏。 2、置零后应先顺时针照取检验角。

3、每观测一定量的碎部点之后应该回测检验角,进行检验。

4、当尺高有所调整时立尺者应及时报出。 5、碎部测量的最大视距遵守了表14的规定。

碎部测量最大视距 表14 比例尺 1:500

注:在进行碎部测量时,对于比较开阔的地方,在一个高点上可以测完大半幅图,就不要因为距离“太远”(其实也不过几百米)而忙于搬站。对于比较复杂的地方,就不要因为“麻烦”(其实也浪费不了几分钟)而不愿搬站,要充分利用全站仪的精度。

15

地物点(m) 40 地貌点(m) 70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五、特别作业方案

(一)后视置零

在碎部测量时,由于需要在后视点置零作为展点的参考方向。由于测签不够或忘带,可以将铅笔放置在后视点后方,使其在后视点与测站点的连线上,在测图时可以照准铅笔尖置零。

(二)仪器对中误差较大

在碎步测量时,由于我组经纬仪圆水准轴与垂直轴偏差较大不能保证平行,致使盘左与盘右对中偏差过大。通过询问老师解决了问题。解决方案:分别记住仪器在盘左和盘右时的对中位置。再次使仪器对中,使本次仪器对中目标瞄准两次对中位置连线的中心点位置。

(三)展绘碎部点

在图板上确定了碎步点与测站点-后视点连线的角度位置时,再次根据算出的平距展碎步点会遇到量角器刻度不够的问题,可以用三角板的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整数刻度对齐量角器的整数可度以延长量角器长度。

(四)全站仪测碎部点

由于开始时全站仪测碎步点缺少棱镜杆,如果用脚架假设棱镜的方法太浪费时间,于是我们将棱镜头用铁丝固定在大致竖直的木棍上,并量取木棍底部到棱镜头中心的高度作为目标高。

(五)单三角测量

由于首级控制点布设时不太合理,造成了有些区域的碎部点测不到,需要布设二级控制点进行进一步测量。我组用单三角的方法布设了二级控制点。

1、角号与点号的对应关系: A——α B——β

PP——γ

2、三角形闭合差的计算

γW=α+β+γ-180° W允=±60 \"

3、角度改正数的计算

αAPW Vα=-3αβBAW VΒ=-3W 检核:[V]=-W VΓ=-34、计算p点坐标的余切公式:

Xp=

XA*ctg(β)XB*ctg(α)-YAYB

ctg(α)ctg(β)YA*ctg(β)YB*ctg(α)XAXB

ctg(α)ctg(β)Yp

16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六、质量分析

(一)、自我检查

1、水平角测回法观测外业计算数据:

记录员在外业观测记录时,两测回角度互差均是实地计算,只有在互差要求的范围内才可换站。

2、垂直角观测外业计算数据:

在外业观测记录时,有两名记录员同时同步计算指标差与垂直角,只有当两者的互差符合要求之后才可换站。

3、导线内业计算数据:

每条导线在计算之前都先算其它导线角度闭合差,只有在角度闭合差符合限差时才进行计算,计算时有两名人员同步进行,同步检查。

4、三角高程计算数据: (1)、直反觇高差计算:直反觇高差较差均符合0.04S的要求。 (2)、高程配附计算:高程路线闭合差只在路线闭合差允许值的范围内才会将其写入正规表格。

注:以上的图根导线计算与图根点高程计算均在指导教师编辑的程序下检查合格才进行计算。

5、四等水准测量内外业计算数据: (1)、外业观测过程中每一测站的视距差,视距累积差以及视距均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的限差之内。

(2)、内业计算的高程路线闭合差也严格参照规范要求。

(二)、碎部测量检查:

在测区内随机选取两测站采集一定的碎部点,室内输点在已画好的地形图上展点,比对点位、高程,以此来进行碎部测量检查。若有三个碎部点不合格则重新测量。

17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质量分析表 表15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观测或计算精度指标 项 目 实际 max 18 12 15 24 3 3.9 3 5 +13 +15 -13 +2 实际 min 0 3 0 0 0.2 1.6 0 0 -27 +7 -6 0 规范 限差 40 40 24 24 3 10 3 5 ±1.9 1 3000平均值 水平角半测回角值互差(″) 水平角不同测回角值互差(″) 垂直角指标差互差(″) 垂直角互差(″) 四等水准视距差(m) 四等水准视距累积差(m) 四等水准K+黑减红(mm) 四等水准同一测站黑红面高差之差(mm) 闭合导线观测左折角改正数(″) 闭合导线观测左折角角度闭合差(″) 闭合导线坐标增量改正数ΔX(mm) 闭合导线坐标增量改正数ΔY(mm) 高程误差配赋高差改正数(mm)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mm) 11 9 7 13 2.0 3.0 1.8 3.0 -66 ±260.6 1 443815 闭合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mm)

七、组织安排

6月28日出发进驻建安镇的建安中学,进行为期大约20天的的校外教学实习测量。

为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中,组成实习队。在实习队中,设有队长及技术指导老师以及从学生中抽调相应任务的负责人及成员。我们班级共划分为7个实习小组,每个小组设有正、副组长各一人。

我们组组号为4组,组长由韩鹏担任,副组长由赵珂担任,组员:林筹响、

18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楼涛烽、滕家飞、李大飞及李晶。

组长的职责:主要负责安排小组的主要日常工作。协助副组长管理仪器、工具、资料;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安排组员检查当天的外业观测纪录手簿及整饰地形原图,并负责监督检查;负责小组的技术资料上交工作;在组员遇到技术上的问题的时候,组长积极帮助指导、解决。

副组长的职责:当正组长因事不在时,副组长负责安排了小组的全面日常工作。除此之外,应主要负责本组的仪器、工具、资料的整理与使用监督工作。

每天的具体人员安排由测量任务决定。导线测量时,三人负责测量所用仪器以及脚架,一人记录,一人观测,一人机动。碎部测量时,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一人绘制草图,一人立尺,一人量距,一人机动。所有人员的任务不固定,每人轮换工种,做到均衡轮换操作 。

注意事项:

1、在实习的任意一个环节,不允许安排女生远距离单独行动。

2、实习中,同学们对技术问题充分讨论:若因技术问题的争论不止二影响到小组的正常工作进度时,组长或组员应与指导教师及时联系,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后,继续进行实习操作。不应在技术问题不明白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随意操作,也不应因技术问题的讨论而发生矛盾。

3、严守,对于手中应保密的技术资料(例如1:1万比例尺地形图等),不允许丢失或损坏,也不允许在非实习人员面前谈论或展阅应保密的技术资料。

八.经验教训

(一)、踏勘选点 测区制点标志:

问题:看起来非常好的控制点,在测量时发现通视不好。 解决方法:彻底熟悉测区地形,力争选取最好的点位。 优点: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损耗,加快工作进程。 (二)、图根导线控制测量 1、水平角观测记录:

问题:水平角记录计算时,两测回角值在互查范围之内,在内业导线计算时,角度闭合差容易超限,计算出来的控制点坐标不正确。

解决方法:外业记录结束后,外业观测手簿回到基地应由至少两个人单独进行计算检查,查找错误与失误。

优点:减少人工重复计算量,排除思维惯性错误。 2、垂直角观测切记仪器高与目标高:

问题:在进行观测时,由于立测签者忘记量仪器高,或是量了之后忘记了,导致在内业直反觇高差计算时没有目标高而没办法继续进行。

解决方法:测签架设者将测签高在现场直接喊给记录者。

注:若有纸抄写测签高,测签架设者必须写清测签架设站,记录者回到基地必须马上转抄,以防时间过长没办法对照。

优点:所有测站的目标高均有记载,是计算时的另一个参照。 (三)、手工测图工作

问题:在图板上展点时,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一定要正确,不仔细很容易出错。

19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解决方法:一个人展点完成后,由另外两到三个成员进行检查, 确保展点正确。

优点:展错点使整个碎部展点都错,所以正确展点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四)、碎部测量 1、零方向检测问题:

问题:零方向的轻微偏差,致使其他点位的偏移,却不容易察觉,影响碎部测量的成果及室内成图的质量。

解决方法:在制定零方向后,再设置一个检验方向,测量一段时间后,要对零方向进行检测。当置零点较近,环境不复杂时,可对零方向进行检测;反之,对准检验方向进行检测,如有偏差,调整角度后,再进行观测。

优点: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减少重新测量的情况。 2、测量协作:

起因:在进行测量时,我小组的测区地形较为复杂,测区的面积较大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因此在其他组完成自己的测量任务后,请他们帮忙在我们的下一个测站点架设他们的仪器等,这样可有效减少时间。

总结:在自己组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及时完成任务时,应该请已经完工的小组援助测量,充分体现同学间的团结友爱。

(五)、四等水准测量 1、视距差:

问题:用目量测站到两标尺的距离差不多,当立好仪器观测时发现视距差超限,再换站搬动仪器或者移动转战的前尺,费时而且还容易使人心里烦躁。

解决方法:因为在长春市进行的四等水准测量,道路两侧都有台石,可利用数台石的方法大致判定距离。

优点:可控制视线差,加快进程,缩短观测以外的时间。 2、视距累积差:

问题:当视距差的符号相同时,他们累积时就会造成视距累积差超限,影响成果质量,还得重新观测影响工程进度。

解决方法:由记录者计算提醒观测者适当选择测站位置,使前后视距差符号交替。

优点:减少超限情况从而提高测量速度。 3、测站数:

问题:由一个固定点到另一个固定点时,两点之间的测站必须为偶数,由于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路线往往无法进行估计,可能出现奇数情况。

解决方法:记录者记录测站站数,由组内机动人员探路,合理规划测站位置,从而控制测站数为偶数。

优点:控制测站减少没必要的返工。 4、后尺垫:

问题:水准测量中,后尺垫一旦移动,就再也无法找回原来位置,造成路线闭合差超限,就必须重新测量,会造成组员心情焦躁,影响工作进度及质量。

解决方法:组内所有人员时时提醒立标尺者注意尺垫,立尺者不能心情烦躁,在得到确定迁站的指令后再行动。切忌盲目迁站。

总结:

这次实习起到了融会贯通的作用,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战经验,并加强了体质锻炼。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模糊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

20

测绘0841 楼涛烽 0801441121

许多原来没被忽视的方面重新认识,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新知识。

个人体会:

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的内、外业工作经验,对提高了工作技能,为我们以后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强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多思考,以便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并学到本领。在实习中,我体会到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谨慎仔细,凡事都要实事求是,出现超限等情况,一定要查找错误或失误,而不能违造成果 。在实习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没有出现不愉快的一幕,但却常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动的片段,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往往更主动的承担小组内的体力劳动,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劲。但也暴漏出许多不足,例如个别同学粗心大意,出现人为的失误,也有部分同学急功近利却适得其反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每个人都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改正缺点和不足,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