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喀布尔人》学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喀布尔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泰戈尔;理清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品味并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3.情感目标:体会喀布尔人深沉的父爱,并联系实际感受“父爱”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喀布尔人深沉的父爱,品味并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 泰戈尔名言识记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3.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4.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

5.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6.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喀布尔是阿富汗共和国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个历史上的英雄城市。它位于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度,东经69度。群山环抱呈U字形,海拔1950米。在古代,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而喀布尔人在印度多为小贩。

A级学习任务

1.给下加点字注音,解析词语。

敷衍( ) 污秽( ) 喀布尔( ) 霹雳( ) 蜿蜒( )........疟疾( ) 嘈杂( ) 温煦( ) 冥想( ) 婚筵( ).....瑟缩: 温煦: 冥想: 糊里糊涂: 引人入胜: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2.简要概括本文的情节。(提示:故事中的喀布尔人是什么身份?他是怎样与小敏妮成为朋友的?又是因为什么事情被投入监狱?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B级学习任务

1.喀布尔人疼爱敏妮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我们平时说“一篇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乎细节”,也有作家说:“细节就是上帝”。可见在小说中,细节描写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那么何为细节呢?细节细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细小的情节,是细微但是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就是让人难忘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小的场面。比如(幻灯)宝玉挨打时林黛玉万分心疼,这双肿得像桃子似的眼睛就是细节。我们正是通过这双眼睛感受到黛玉对宝玉的缱绻情意。比如朱自清的笔下,那位父亲的蹒跚的为儿子买橘子,这个佝偻的背影就是细节。我们也正是通过这个背影体会到父亲伟大的爱。可以这么说,细节被人记住了,人物就鲜明了,小说就成功了。

这篇小说是否有三两个细节让你印象深刻呢?请找出来并说说你的理解

C级学习任务

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是怎样体现的?

2. 小说到了倒数第三段本来可以收笔的,但作者为什么还写了最后两段“ 我节省婚礼开支送钱给拉曼”这个情节是不是画蛇添足?

课外阅读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

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右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地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选自《第二届全国微型小说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16.面对车夫,“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17.文中画线的语段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18.作者塑造车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现实意义?请作简要阐述。(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