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12年秋学期《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依力夏提江·艾买尔的老婆穆妮热·图尔洪

一、判断题

1.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2.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 (×)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

4.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5.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6.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7.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8. (√)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9.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0.(×)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大气中氮气的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原因。 13.(×)频度最高的种类就是往往就是一个群落的那群种。

1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就是说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全面的。 15.(√)环境它能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16.(×)水在零度时密度最大。

17.(×)有冬眠特性的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与平时差不多高。

18.(×)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当中是春分日日照最长,立冬日日照最短。 19.(×)蚕豆与玉米比较起来,玉米是属于长日照植物。

20.(√)P=C-Fu-R是初级生产公式,当中R表示呼吸损失掉的能量。 21.(×)青蛙的死亡曲线是凸型的,人的死亡曲线是对角线型的。

二、选择题

1.(D)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2.(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浓度的增加。 A.CO2 B.SO2 C.NO2 D.NH3

3.(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4.(D)下列不是可持续农业做法的是 。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5.(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6.(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阴性植物比耐阴植物更耐阴 B.耐阴植物是介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二类之间的植物 C.耐阴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不好,能忍受遮荫的植物 D.耐阴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 7.(D)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8.(B)生物群落是 。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9.(B)生物群落是 。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10.(A)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 。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11.(C)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 。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12.(C)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3.(C)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 。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14.(B)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5.(A)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 16.(C)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D)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8.(B)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9.(C)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20.(D)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21.(D)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22.(A)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23.(B)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三、名词解释

1.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如过高的温度,过强的光,过多的水。P:11

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P:208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其中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有机体的多样化,物种多样性包括种的数目以及种的均匀度等;生态系统多样涉及到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P:160

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P:85 5.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P:159

6.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P:134

7.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P:227 8.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P:211 9.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会受到伤害的温度。

10.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P:20 11.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P:12 12.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 13.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P:159

14.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P:24 15.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P:1

16.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P:6 17.种群:同一时间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P:66

18.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结构、功能、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P:216 19.群落:同一时间一定空间内各生物种群的集合。P:154

四、问答题

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答: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谱成分三个方面:

①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植物形态建成。植物对光强形成了阳性、阴性、耐阴等适应。

②光照时间对生物的作用形成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适应形成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动物对光周期适应形成了长日兽类、短日兽类。

③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产生不同影响。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青光诱导植物的向光性;红光与远红光是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

2.试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

3.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①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水是

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②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水量对植物的生长也有最高、最适和最低3个基点。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在水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

③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水分状况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以降水、空气湿度和生物体内外水环境三种方式对生物施加影响,这三种方式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分布。降水是决定地球上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降水量的多少与温度状况成为生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3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及干旱荒漠区。

4.简述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

答:生态位理论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移动、生态位分离。

生态位理论表明:①在同一生境中,不存在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

②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不同或相似物种必然进行某种时间、

空间、营养或年龄等生态位的分异或分离。

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物种的生态位之间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叠现象,只有生态位上差异较大的物种,竞争才较缓和,物种之间趋向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应从时间、空间、分布、形态、行为、年龄、营养等多方面对农业生物的物种组成进行合理的组配,以期获得高的生态位效能,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例如:利用不同作物种间在形态、生态习性、生理特性和实践上的差异性,通过间套复种组建合理的作物复合群体;在水域进行立体养殖;利用林果冠层下的空间种植药材,培育食用菌。。。。。。都可以大大提高生态位的利用率。同时,人们应努力去除农田中的病、虫、草以及水体中的有害生物等,以控制其对生态位的争夺,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试述自疏法则及其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答: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6.简述种群调节的主要机制。

答:种群数量变动是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凡能影响这4个因素的因子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生态学家提出了外源性调节和内源性调节理论:

外源性调节——气候学派:提出天气对种群调节的影响较大。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竞争、寄生、食物等生物因素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 内源性调节——行为调节学说:提出社群等级、领域性等行为影响种群密度。 内分泌调节学说:提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遗传调节学说:提出遗传多型影响种群密度。

7.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

答:①裸岩→②地衣群落阶段→③苔藓群落阶段→④草本群落阶段→⑤灌木群落阶段→⑥乔木群落阶段→⑦森林群落阶段

8.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为什么?

答:北方植物常形成与北方的温度和日照条件相适应的生态型。因此,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的高温、低温、积温、日照长度,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完成发育。

9.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答: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其他种生物的全部或部分。

捕食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形成二者长期的协同进化。 ①淘汰被捕食种群中老、弱、病、残的个体,提高种群个体的质量,提高种群的适应力和竞争能力; ②抑制被捕食者数量,防止种群过于扩大,对环境造成破坏; ③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④会使被捕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

⑤过度的捕食会影响其他生物的食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

10.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

答:①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山脉阳坡和阴坡景观的差异,是光照、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的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②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到两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③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同一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不同,也就是说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如低温在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

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可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对生物,或通过影响其他生态因子间接作用影响生物,如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氧等;间接作用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的,如山脉的坡向和高度通过对光照、温度、风速及土壤质地的影响,对生物发生作用。

11.简述高温对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及植物或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答: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与对动物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 Ⅰ.(1)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①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和利用失调; ②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

③加速生长发育,减少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④促使蛋白质凝固和导致有害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2)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①形态方面——体表有蜜绒毛和鳞片;植物体表呈浅色,叶片革质发亮;改变叶片方向减少光的吸收面;树干和根有

厚的木栓层。

②生理方面——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盐或糖的含量,增强蒸腾作用。

Ⅱ.(1)高温对动物的影响:①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凝固变性;②造成缺氧;③排泄功能失调;④神经系统麻痹。 (2)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①生理方面——恒温性。 ②形态方面——骆驼的厚体毛等。

③行为方面——躲避高温等。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