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梁少芳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4期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的身心、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总体目标,从而构建了技能、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领域,同时还要融合体育、心理、生理、卫生、社会、安全和营养等诸多学科,以“健康第一”作为基本理念,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方面的兴趣,真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真正承担学生个体方面的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同时要求体育老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这样有助于我们提出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和实践。 【关键词】新课标 个体差异 体育教育模式 实践 前言
新课程紧紧围绕着“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真正立足于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全面的发展,树立科学的治学态度。
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教学工作水平低
作为青年教师,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他需要从编写教案、场地器材布置、讲解示范,最后到课堂的小结,都尽量做到认真负责尽善尽美,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比较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方面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从而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教学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大部分存在着重运动技能,轻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只重视在教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但是往往忽视真正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方面的培养,这样往往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忽视终身体育的能力。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但是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太大的作用,离开学校后就会忘记在学校学习的东西。 (三)教学方法太简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关注教师的教,但是并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这样做,而是“依葫芦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瓢”,这种重技能,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度降低,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激发,从而造成了学生只喜欢体育类活动,但是对于体育课却忘而生畏。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明确发展方向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全面的一次改革,推出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健康第一,提出体育课堂的教学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健康是首要的标准,它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更贴近人性化教育,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人们的体力活动在大大减少,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理念的诞生,就是防止“文明病”的蔓延,提高国民的体质健康问题,所以注重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追求,体育教师要想教好体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利用体育教学去改善学心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引导学生掌握生活的基本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从而增进身体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二)新体育课程需要提倡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的前提。新课程的推进需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的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还需要多鼓励并且关怀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切实去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服务者。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在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由居高临下指挥者,变成是合作学习的良师益友,从而使体育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比如教师可以上一些示范课《动物狂欢》利用体育游戏去教学,创编出一些新奇的游戏,从而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比如“拯救森林”、“消灭害虫”,真正遵循儿童的好玩性,让他们参与到群体活动和手段,克服自身的障碍,同时遵守游戏的规则,服众裁判,学生在游戏当中克服困难,教师在游戏中也可以给学生相应的帮助。
(三)新体育课程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和性,在自主学习中真正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过去教师一般都是传授式教学法,让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教法上可以改进,比如教授《短跳绳》,课前让学生模仿兔子和袋鼠的教学尝试,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然后再进行布置一些学动物跳绳,比一比哪个学生学习得快,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相应的赞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如50米跑教学,若同一起跑线起跑,胜利者只有一位──冠军,而其他人都是失败者,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起点。即利用“反方向跑”教学,当第一位学生到达终点时,教师鸣哨,其他同学各自将此时的位置记下,然后把这个位置作为他们的起点,向反方向跑。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有可能得第一了,于是人人争先。如此一个小小的规则变动,使全体学生都发挥了积极性。所以,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就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自学、乐学的目的。 结论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模式主张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创造出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 参考文献
[1]池建《小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北京体育大学大学报[J] [2]江百龙《小学生体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 [3]阮胜《小学生体育教学制度运动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