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

论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

来源:爱够旅游网


论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应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从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三风”建设、校训提炼等方面着手,系统设计,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

[标签]民办高校 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 办学理念

它不仅决定民办高校的发展,甚至决定了其生存。同时,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又面临着与公办高校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民办高校以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来筹划学校的未来发展,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系统设计,注重实效,持之以恒地推进文化建设。

一、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大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本质上是传承、创新、研究、融合文化的文化机构,因而,文化建设对于大学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不注重文化建设或者文化建设不成功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一所好的大学,也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大学的应有功能。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所有名牌大学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其独特的核心价值理念而著称。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碰撞甚至冲突更为经常、普遍和深刻,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矛盾冲突,而这种冲突在更深层次上是后发展国家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欧美等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类追求物质生活永无止境的欲望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导致各国之间和一国之内的两极分化并使固有的矛盾更加激化。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所决定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就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文化,不但重视本民族文化,而且重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重视人本、平等、公平、正义等普适价值及其实现形式。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大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推进人类的文明进步,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与公办高校相比,我国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面临着较为不利的条件,文化建设对于民办高校是一项更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表现在:

一是生存的首要任务使大多数民办高校无暇顾及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创建初期,需要筹集资金,建校舍、添设备,招生办学,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生源、稳定规模,立足生存是头等大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般对文化建设还无法给与足够关注。

二是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潮影响办学理念,文化建设意识淡化。民办高校兴起之时,正值“教育是生产力”、“教育产业化”等观念盛行,高等教育普遍深受影响,许多高校都把创收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民办高校由于其后发和相对弱势的地位,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更为严重,很难重视文化建设。

三是建校时间过短,文化积淀不足。大学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办学实践总结、凝练、完善的过程,民办高校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对教育规律的理解认识还有待深入,借鉴其他大学经验、结合本校特点设计大学文化还需时日,文化建设一般都比较滞后。

二、精神文化是民办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关于大学文化的构成和表现方面,学术界目前有多种划分方法,一般来说应当包括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学科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等。无论怎样划分,其核心与灵魂是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关于大学的本质、使命、精神以及价值的理论观点,沉淀着大学的精神内核与学术传统,凝聚着大学的办学力量与目标追求。而其中,大学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又是其灵魂。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之所以必须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首要任务,这是因为:第一,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灵魂,统领大学文化其他方面,是文化建设之根本。搞好精神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民办高校明确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发展方向,走内涵发展的正确道路。第二,学校刚建立,队伍新,各项管理有待加强,高等教育竞争激烈,急需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办学的根本。第三,精神文化建设关键取决于民办大学校长具有先进理念和超前意识,自觉结合本校特点,传承、创新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办学时间短的就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第四,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院校新、束缚少、灵活高效,这是推进精神文化建设较为有利的条件。

建设精神文化是长期任务,要做大量工作,主要应包括这样几项:

一要明确办学理念。办学理念表明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它是大学价值观、使命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办学理念往往体现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比如,华桥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学校“成为中华学子成才并走向世界之桥梁,成为中西文化和璧之桥梁”。这样的办学理念内涵丰富,并表明其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办学特色是语言及文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是走向世界,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二要确立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指明学校将遵循怎样的发展道路,最终发展成为何种理想状态。比如,华桥外国语学院的战略目标是“求公致远,追求百年”。“求公”,即坚持公益性办学道路,不仅强调高校一般意义上的公益性质,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些高校自觉不自觉地把追求经济收益作为首要任务的形势下,旗帜鲜明地强调民办学校的公益性质。这既是向社会的庄严承诺,又是自我保证和自我约束,体现着大学精神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致远”即致力于长远发展,实现远大目标,也是“求公”合乎逻辑的结果。“追求百年”则更为明确地设定办学的远大目标:创建同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著名私立大学一样的百年名校。

三要樹立校风、教风、学风。校风、教风、学风是高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鲜明体现。比如,华桥外国语学院确立的校风是“致远、务实、求精”。“致远”倡导的是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和高雅的志趣,有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品质和能力,又有把学校办成百年名校的眼光和信心。“务实”即“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强调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浮夸浮躁。“求精”即做事不求大而全,但求细而精,高标准、出精品、有品位。华外所确立的教风是“敬业爱生,博学善导”,它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努力奉献,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楷模;又要潜心钻研,有渊博的知识,对学生学习、做人、做事、与人相处、服务社会能给与很好的启发指导。华桥外院的学风是“自强自律,求是求新”,它体现着自信、自立、自强和刻苦、勤奋、向上的精神,要求学生学会自尊自重自爱,严格自觉自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追求并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发展真理。

四要提炼校训。校训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练,它以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除了精神文化的核心内涵。比如,华桥外院“会通中外,励志敦材”的校训,表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精通一门外语,理解中外文化,掌握一两门专业知识,做到“会通中外”;学生要“励志”,勤勉学习,扎实积累,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实际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人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实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的外语外事人才。同样,学校也要“励志”,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三、以严、精、细的作风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是系统而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民办院校的文化建设尽管有许多不利条件,但只要发挥好其新、灵活高效的特点,系统设计,细致操作,持之以恒,就会有所成就。

大学文化是具有多个层次、内容丰富的系统,必须进行系统设计,根据社会发展和变化趋势、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等,在总结借鉴国内外高校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按照系统一致、突出特色的原则,周密设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校风、教风、学风、校训以及制度文化、校园文化、学科文化等,这些内容要统一于精神文化并且体现精神文化的思想。每一层次还要细化。比如教风中,就不能没有师德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一要求应该是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在教师行为中的体现。

文化建设不可能单一、孤立地推进,必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与其他重大计划、方案配套实施。比如,文化建设要服务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并结合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项工作协同开展,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同时,要结合学校各方面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具体方案,使文化建设有的放矢。

文化建设属于软件建设,容易流于形式,必须紧密结合具体工作,抓实抓细。比如,精神文化中的师德建设,要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等项工作加以推进,包括教师的政治素质、劳动纪律、工作作风、仪容仪表等。又如,行政后勤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就要落实到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

量等各项具体工作中。此外,还要对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做细做实。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在确定精神文化,特别是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等核心精神,并据此设计好总体方案之后,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以严、精、细的作风予以贯彻落实,并不断总结、提高,使文化建设的过程既成为指导大学教育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文化建设总体设计得以丰富完善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推进民办高校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景春,朱兴涛.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反思及未来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5).

[2]王培英.民办高等教育应对我国文化发展需要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