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不小的缺失,研究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进一步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 问题 思考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今天的教育涌起了民办兴学的高潮。所谓民办学校校园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产业化的运作方式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它是企业文化和教育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包含了民办学校的存在、发展方式的总和。如果追溯我国民办教育的起源,从春秋战国前的私立教育至今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21世纪的中国民办教育却仍然如同新生事物一样,受到来自人们思维定势或处于思维转型期观念的困扰。在部分民办学校里,分配及评价机制上的物质偏向,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教师的道德缺位,学校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严重挑战,如果民办学校不引起高度重视的话,这所学校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比较狭隘和偏激,大多仅停留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层面上;研究不细,内容零碎散乱,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理论研究与学校全面建设结合不紧,相关制度不配套,经常处于“半成品”状态,没有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方略;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
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认识的片面,往往“欲速则不达”;不顾自身学校特点,盲目模仿。
1、办学历史短、历史文化积淀少。全国首批民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浙江树学等高校于1984年首批获得举办,距今也不过 2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很少,而校园文化十分讲求历史文化的积累,讲究厚积而薄发,讲究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功效,在此方面民办高校显然远不如公办高校。民办高校虽然物质设施较齐全,但物质文化的韵味不足。物质设施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民办高校在校园物质设施方面花了较多的投资,也获得了学生的较好评价。但校园环境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却没有得到学生同等程度的认可。可见,目前民办高校在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存在忽视培育人文精神的倾向。
2、制度日臻完善,但制度文化缺少民主性。制度文化主要是反映在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民办高校由于它的“民办”特性,因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它的规章制度比公办高校要更严格,更高效。但是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解或不认同,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还存在一定的怀疑。日益完善的规章制定后面反映出其在制定过程中的民主性、参与性不足的严重问题。制度是制度文化的载体,它又是精神文化的反映。因为校园的管理思想和发展理念都蕴涵于校园的规章制度当中。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对学生意见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办高校在管理上仍处于“以学校为中心”的状态。
3、急于求成,功利主义色彩严重。不论是学校的举办者还是学生本人自身,都想尽快地取得较高的教育回报,于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急切近利,功利主义色彩严重,其具体表现为: ( 1) 片面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简单地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 2)过分单纯地追求毕业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目前绝大多数的民办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实施,人为地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置、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因而,极大地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4、理论研究与学校全面建设结合不紧,相关制度不配套,经常处于“半成品”状态,没有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方略。公办高校近几年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却几乎为零,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加之各民办高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期待有效的理论指导。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任重而道远,亟需加强。
5、为打品牌过分注重移植外国的教育理念忽视本国优秀文化的挖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对于用社会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高校校园文化阵地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忽
视了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正确的导向; (2)过分注重引进西方文化,忽视对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导致有的民办高校校园内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外来文化、诋毁传统民族文化的现象;(3)重视国外教育理论的吸取,忽视针对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致使某些错误、消极、甚至有害的理念充斥校园,产生了负面效应。 二、改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的几点思考
1、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民办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校训和校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厚德、博学”的学校人文精神,开展各类典礼和仪式活动,在诸多的活动形式中,仪式和典礼最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园精神文化表达方式。为此,民办学校应每期都开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种授奖仪式、入队仪式等,通过仪式和典礼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传递了学校的价值观和信仰。同时,要大力开展各类的文化活动,重视造就一个有浓厚文化气氛的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熏陶。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也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了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各种教育功能。
2、完善计划管理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严格,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和校园文化开展的有力保障;管理科民主,则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校园文化蓬勃健康发展的推动力。民办高校应调整管理方式,强化目标管理体系。学院领导要改进作风,提高水平,发扬民
主,善于沟通。协调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工作目标的设立和管理工作,合理授权,给员工创造自由完成目标的条件,使目标工作切实可行;细化工作岗位,充分考虑管理细节,制订量化指标,全面目标管理;加强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 都处于目标计划管理的指导之下,更进一步改善员工工作表现。学院的监督机构要发挥作用, 如围绕教学为中心,实行“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的管理,全力搞好教学工作。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服务意识, 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加强理论研究,不断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要认真研究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手段、方法、地位;要认真研究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实现途径;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外通识教育的研究,吸收其合理的成分;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总结我国民办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努力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
4、校园文化建设应力求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校园文化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要兼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目的。为此,校园文化的建设既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章清.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 j] .浙江树学学报, 2004, ( 2)
[2]黄百炼.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 ( 24)
[3]董建江.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高校理论战线.2004, (7) . [4]柯佑祥.新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 j ].理工高等教育研究,2003(3).
注:本文为安徽新华学院素质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ifqe201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