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研究述评

来源:爱够旅游网
【 iF/BAN COMM l 汀Y C()NS R i ljC I ION —■■■■■■■_ 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研究述评 ◎ 王鹏杰 摘要: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基层社区内形成民 主管理,社区事务的治理以居民自治为主、.多方参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我国城 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研究文献,从主体视角和机制视角分析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现状。概 括了党政机关、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居民自治中的不同作用,分析了社区居民自治中 政治机制、法律机制和文化机制的作用。目前的居民自治研究主要从宏观着眼,为我国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指明了道路,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并不多。 关键词:城市社区建设居民自治 自治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2.8 doi:10.39694.issn.1674—7178.2015.05.006 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起源于上世纪 社区建设中应当确立起以群众自治为核心 90年代开始实施的城市社区建设。在近年 的基层民主化的主导方向…。在当前的城 来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政治、 市社区建设中,不仅需要政府参与,更需 经济、社会问题,开始迫使政府转变执政 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方略,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社会 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居民自治的卒十 治理这一概念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并成 会治理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为我国政府执政的重要理念。城市社区建 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只靠政府 一、相关概念界定 出面已经不能解决,城市社区发展中遇到 的问题还主要依靠社区居民自己解决。费 关于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研 孝通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 究,涉及的概念主要有城市社区建设、居 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新的 民自治、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等。 变化,城市社区的人群内部必然形成了不 同的关系和组织结构,在外部就必然要求 (一)城市社区建设 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城市 徐勇认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 《城市观察》2(].5年第5期 47 Ujban s|g tt No.5 2015 i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利用社区资源,强 主要包括居民委员会以及由居民委员会 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 领导、指导成立的职能部门,如治安民调 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 委员会、协调共建委员会、服务福利委员 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会、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体教育委员会、 的过程 。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质 环境物业委员会、楼栋网格等组织、业 上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改 主委员会及居民自治理事会等 。其中, 革,是我国政治管理体制的变迁和创新。 关于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 法》第2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 (二)居民自治 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础群众性 李秀琴等认为,居民自治就是居民通 自治组织。于洪卿认为,社区居委会是指 过居民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对关系到自 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民实行自我 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行 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 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 群众性自治组织 。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参与本居住 在广义上,社区自治组织除包含社区 区各项事务的管理和建设 。于燕燕认为, 居委会,以及由居民委员会领导、指导成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以社区自治主体组织 立的职能部门外,还应该包括各类社区社 ——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的,社区居民参与 会组织,如文娱活动类、志愿服务类、维 协商的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社会 护权益类和便民低偿类等社区居民白发成 的过程,从而达到“四个自我”和“四个 立的社会组织。 民主” 。朱光喜认为,居民自治是社区居 民基于公民权,以居民委员会为平台,依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自 据相关制度规范自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 治的研究现状 过程 。其实,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就是社 区居民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通过居民 整理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自 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并结合社区成员 治的研究文献发现,可以从居民自治的相 代表大会和社区的协商议事会等,以民主 关主体和相关机制来阐述目前我国城市社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 区居民的自治现状。 主要形式,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 我服务的活动,来处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 (一)居民自治中的相关主体 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居民自治的本 蓝宇蕴认为,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 质是城市社区居民能够有效参与到社区公 暂时还难以离开政府的主导性参与,但需 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去,以实现社区利益 以发展社区自治为前提,需根据不同的社 的最大化和居民利益的均衡化。 区发展阶段,适时进行职能调整,以求政 府与社区关系的动态平衡 ’。 (三)社区自治组织 王思斌认为,社区治理就是一个促进 在白友涛看来,基层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秩序形成的过程和活动,强调社会多 48}《城市观察》2015#: ̄577j Urban# ̄sight,No 5 2015 U RBAN C O M N TYC ONSTR LJ Cq LONM LI}晨詈■■■■■■■■■■■_方力量的参与,形成生活共同体 。在当 实践,需要政府管理机关及其成员知行 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合一,在居民自身尚缺乏自治动力和热情 中,要求社区形成民主管理,社区事务的 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需要适时、适当地培 治理要多方参与,回归到建设社会生活共 育、激发居民自治的动力和热情 。郑张 同体的目标。通过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文献 根的研究指出,现阶段的居民自治应在基 得知,居民自治中的主体主要包括起引导 层政府引导推动下先进行个案试点,然后 作用的党政机关、发挥促进作用的自治组 再复制推广。居民自治作为我国目前一项 织、作为主要参与者的社区居民。 1.党政机关的引领 在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就是在 政府的自觉推动下进行的。徐勇的研究认 为,我国的居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的,是一种典型的“规划性变迁” 。党 的十六大新修订的党章中明确规定,社区 党组织应当领导本地区工作,支持和确保 群众自治组织行使权利。吴从环的研究显 示,源竹居委会在居委会选举改革试点中 做了有力的尝试,即把党组织建立在居委 会上,作为居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党支部 本身构成了居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引导居民自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汤 艳红认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的实践中,离不开政府管理机关的引导, 在居民自身缺乏自治动力和自治热情的情 况下,党和政府需要及时、适当地培育和 激发居民自治的动力和热情,并在居民的 ta治动力和热情得以形成以后,尊重居民 自治组织的职权、保障居民自治的权利” 。 徐勇认为,在我国社区建设和居民 自治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居民自治 属于政府主导型自治。主要是因为,在我 国居民自治还处于萌芽阶段,很不成熟, 需要政府的主动培育和引导 。汤艳红认 为,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社会管理范式 下,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 教育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和民主管理 仍处在培育过程中的基层社区民主形式, 离不开区县、街道的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指 导,需要先试点、充分做精个案,最后在 总结个案成败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复制、 推广” 。总之,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发展 是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的。 2.社区自治组织的促进 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比较重要的自 治组织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居委会、居 民会议和社区社会组织。 居民委员会作为当前城市社区居民 自治的重要组织平台,是社区居民进行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的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当前困扰居民委 员会真正发挥其代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 务治理的一大难题就是,居民委员会承担 了太多的社区行政事务工作,沦为“政府 的腿”。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直接关系到当 前社区居民自治的成效。王东的调研结果 显示,深圳社区居民自治改革的重要举措 是在社区居委会之外另外单独设置社区 工作站,实行工作站与居委会并行的“居 站分离”的管理模式。这样一来,社区工 作站就成了街道办在社区的工作平台,其 主要负责政府部门在社区的行政性事务, 具体提供针对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而社 区居委会就可以从繁琐的行政性事务中抽 身,作为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 的决策和监督,同时还可以通过社区服务 《城市观察》2o15年第5期 49 L 由a Insight No 5・201 5 站对居民生活的需要做出及时的回应 。 是实现居民自治的关键一环,社区社会组 “居站分离”的管理模式是对议行分设原 织的成立和发展来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参与 则的贯彻,这对突破传统社区管理模式, 自治的意识,持续提升居民参与自治的能 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力,不断拓展社区自治的空间,推进社区 义。此外,白友涛的调研结果指出,位于 居民自治健康、有序发展。 南京市秦淮区的蓝旗社区,其社区治理最 3.社区居民的参与 显著的特点是将原行政社工分离出来,自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 我培育成立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行政服务 工作。与此同时,蓝旗社区居委会也实现 了减员增效,较好地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 来,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 幸福感,成为全国社区治理示范点 。汤 艳红的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 城市社区改变了传统的社区居委会议事和 执行层统为一体的做法,开始实行居民会 议议事、居民委员会执行的新做法。这不 仅有利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监督, 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决策 ”。 帕金森曾提出,在高度分化的现代 社会中,要想使单靠个人力量不能达到 的目标得以实现,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组 织。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路径探索中,除 了“解放”社区居民委员会外,培育发展 社区社会组织是促进居民自治发展的又一 重要举措。通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无形之中就在社区范围内宣传了社区自治 精神,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的意识。 马贵侠和叶士华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建 立。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依托,同时也为居民表 达利益诉求和满足生活需要提供了有效 载体 。徐勇和贺磊的研究认为,在社区 之下的更小规模范围内建立居民理事会等 的自治组织,便于居民直接参与公共生活 和社区建设 。孵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50 《城市观察》2o15年第5期 }UrbanIns ht,No 5,2015 征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而人民群众行使 当家做主这一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之一就 是广泛的政治参与。衡量社区居民自治水 平的标准就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 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离开城市社区居民 的积极广泛参与,社区居民自治便是一句 空谈、没有实效。城市居民自治的本质在 于社区居民能够真正参与到社区重大公共 事务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去。 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调动其 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志愿精神,培养 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黄晓军认为,只 有居民养成志愿精神和志愿性参与社区建 设的习惯,才能彻底走出计划体制下被动 参与的窠臼,改变社区自治参与不足的 现状 。张平和李静在他们的研究中也指 出,社区居民作为城市社区自治的主体, 对于我们不断完善城市社区自治,进一步推 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而导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 自治的热情和意识相对较弱的困境,利益 驱动的缺乏和参与机制的落后可以作为其 中的重要原因。利益是参与的最重要的驱 动力。谭洛明认为,当社区居民切实感到 社区与他的利益密切相关,参与自治能够 有效维护其合法利益时,他们自然而然就 会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意向与动机 。其 实,将居民的利益社区化就是要想法强化 居民与社区之问的利益关系,使社区居民 URBAN COMMUN rY l CONS RUC ON r ■■■■■■■■■_主动关心并参与涉及其切身利益的社区事 1.政治机制的支持 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差距 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政治机制的 不断拉大,社区居民之问的社会生活方式 支持包括社区治理体制的创新、基层民主 也呈现多层次性,这就导致同一社区中存 制度的完善、自治组织考核机制的改革和 在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需求。 政治资源的整合等。 徐勇和贺磊的研究指出,目前国内的 创新社区管理治理体制,规范并完善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大多都是着眼于居民的 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自治的运行机制。 内在需求和内在力量,居民不仅仅是政府 合理的社区管理治理体制会使社区治理的 治理的被动受益者,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共 权力在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之间形成 同体的主动参与者。同时,居民自发参与社 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运 区建设的行为给予社区领导以启示,就是 转,还可以有效避免政府在某一领域拥有 从微小的、看得见和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 过多权力而触发社区发展矛盾 。张俊芳 着手,动员广大居民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的研究表明,在社区治理体制创新上,基 大量事情由居民自己来办,可以激活居民 层政府应当减少对社区居民自治的干预, 的主体和参与意识,培育其公共精神” 。吴 充分让渡自治空间,大力培育适合社区居 巍的研究指出,可以在社区居民中试行分 民自治发展的土壤。只有基层政府对社区 层参与,依据不同群体的自治参与意愿、 的直接干预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基 参与类型、参与深度与广度以及其年龄、 层社区才有自主发展的权利和空间 ”。同 收入、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从政策和 时,基层政府还须加快转变职能,让渡权 行动上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活动给 力,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利,降低 予支持” 。通过支持社区居民根据需要自发 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成本。林龙飞指出, 成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自治组织,开 基层社区政府要进一步将治理权力下放, 展相关自治活动满足自身合法利益。这样 以此凸显社区居民自治的主体地位,培育 的话,社区各层次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就都 其自治意识,充分激发其自治活力 。 好调动起来了,发展社区居民自治就容易 不断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的选举、决 多了。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自治的主体, 策和监督等制度。民主选举是社区居民自 是基层社区治理的主人翁,社区的良性发 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关 展离不开社区居民这一内在力量,居民在 键,而民主监督则是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 社区自治中应积极主动参与,关注社区居 保障。此外,还要进一步改革对居民委员 民自治的发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会工作的考核机制。郑张根提出,以发动 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开门”考核为主要形 (二)居民自治中的相关机制 式,而不是闭门考核,圈内循环。同时鼓 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城市社 励居民委员会、各社会组织敢于抵制政府 区居民自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居民自治 部门下达的不合理任务 。社区居民自治 中政治机制的支持、法律机制的保障和文 离不开一定社区资源的支持,整合基层政 化机制的促进。 府政治资源,完善居民自治的投入机制。 《城市观察》20 5年第5期 51 Urban Insight.No 5,2015 l 谢群慧的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陆家嘴街 步规范居民自治的决策与管理体制,确保 道将核拨居委会工作经费的新增部分设立 社区居民自治有法可依。法治建设作为社 为“居民自治金”。有了经费扶持,社区 区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社 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就调动起 区居民自治的根本保障。 来了 。其实,这个“居民自治金”说到 底是一个关于资源配置的问题。 2.法律机制的保障 3.文化机制的促进 社区居民自治本身也体现为一种社 区文化、一种文明的氛围,是一种文化现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 象,能体现出人们的文化素养。童星认 南(JamesMcGill Buchanan Jr.1曾提出,“为 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陶冶社区 了获得满意的集体行动方案,重要的是 人的情操,增进社区人的交往,提高社区 改善产生集体行动方案的程序和规则”, 人的素质,增强社区人的认同感与归属 就指出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社区居 感,提升社区人的形象 。这样可以为社 民自治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法律机制的保 区居民自治打下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解 障。黄晓军认为,应当根据现阶段我国城 红晖认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民主意 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系 识,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自治”氛围, 统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社区居民 能够为城市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良性 自治步人法制化轨道,逐步改变当前无法 互动营建适宜的文化环境或氛围,利于社 可依和有法不依的局面。制定《居民自治 区居民自治的良性发展 。 。 法》,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不适 社区居民自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 合的部分,填补旧法中的缺漏等 。 区自治理念的教育和引导。李来和等认 郝永华等提出,目前我国社区居民自 为,社区自治理念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 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其主 前提,它是可以通过加强社区教育、扩大 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制 沟通范围、建立社区参与途径等进行培育 体制不健全 。徐家良和武静认为,导致 的 。除了要培育自治理念外,发展社区 当前绝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难以获得合法 “自治文化”与培养居民“主体意识”也 性身份的原因,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 同等重要。陈超指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 健全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在合法性身份的 居民参与,是“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的 获得上面临较高的门槛。在国家层面上, 民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践行。居民 社会组织领域的法律规范仍以《社会团体 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社区自治文化和居民主体意识的培育 。 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为 完善社区自治的文化机制,还需要 主,对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主要依其 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文化教 开展,这些条例并未对社区社会组织做出 育。通过不断的文化宣传教育,以及一些 专门性的规定。上位法的缺失造成了地方 效果明显的社区自治的典型事例,向社区 政府在对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中随意性大且 居民展现社区自治的成效,来增强居民社 门槛较高 。应当重点加强法制建设,逐 区自治文化的认识、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认 52;《城市观察》2015年第5期 Urban s No 5 2015 l煅皓AN CC)MM(JNI Y c0N RUC_『K)N—■■■——_熊吏 堡塑 塞■■量曼■  同和信任,来慢慢引导他们主动加入社区 促进其健康发展;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本 自治组织的活动中来。 质是社区居民的广泛而有深度的参与,离 开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居民自治就成了一 三、研究述评 句空谈。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发 展,是离不开政治机制、法律机制和文化 目前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研 机制的保驾护航的。居民自治的开展离不 究文献,整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居民自治 开宽松的政治空问,也离不开政治资源 的相关主体和相关机制研究。城市社区居 的大力支持;规范和完善居民自治的法治 民自治的三大主体分别是党政机关、自治 建设,是社区居民自治顺利发展的“护身 组织和社区居民。社区居民自治作为一项 符”;而完善居民自治的文化机制,营造 在探索中前进的基层社区治理事务,离不 浓郁的居民自治文化氛围,则是我国社区 开党和政府机关的引导,在居民自身缺乏 居民自治的持久发展的源动力。 自治动力和自治价值理念的情况下,党和 本综述以居民自治的主体和机制为视 政府需要及时、适当地培育居民自治的热 角,介绍了相关学者对社区居民自治的研 情,引导好居民自治价值理念的传播和发 究观点,基本上理清了为我国目前的城市 展;居民自治更是一项把个体化了的社区 社区居民自治的现状。不过现有的研究大 居民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部分是从宏观着眼,具体到怎样进行实地 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事情,自治组织作 操作还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逐步 为居民参与自治的平台,应当好好培育并 探索。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U1.江海学刊,2002(3):15—18. 【2】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5—13. I31李秀琴,王金华.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建设『M1.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 【4】于燕燕冲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由来及功能【『1.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4):47—48. 【5】朱光喜.业主自治:城市社区自治的新逻辑——基于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的比较视角【LII-成都行政学 院学报,2()12(4):52—57. 【6】白友涛.加快形成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有效机制研究报告,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结项 报告(2()14). 【7】于洪卿.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对策研究卟广西社会科学,2007(12):154—157. ㈣蓝宇蕴.政府主导型社区建设研究U】.城市观察,20140):76—88. f9】王思斌.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与实践l-I1.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6):41—43. 【10]吴从环.城市基 ̄-g-R,自治的体制构架U1.探索与争鸣,1999(10):19—21. 【11】汤艳红.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完善——以城市居民自治发展新要求为视角『_Jll政治与法律, 2()12f121:110—118. 【12J郑张根.从上海实践分析居民自治的环境和路径卟科学发展,2013(5):95—103. 【13]._T--东.论社区管理中居民自治和政府机构的互动——深圳社区工作站模式的启示l‘Jll四川行政学院 学报,2006(6):60-62. 【141马贵侠,叶士华.以服务促自治: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民自治的实践路径卟探索,2014(6):145—149. 《城市 察》2015年第5期 53 Urban Ins/jbht,No 5 2015 j 【15】徐勇,贺磊.培育自治: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卟东南学术,2014(5):33—39. [16】黄晓军.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政治文明uJ.大理学院学报,2004(7):70—73. [17】张平,李静.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影响因素的访谈研究——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Ill社会主义 研究,2010(4):59—63 【18】谭洛明.社区居民自治浅谈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3):41—44. 【19】吴巍.对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参与不足之分析卟理论探索,2002(7):4—9. 【20】解红晖.城市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卟社会科学家,2013(1):45—48. 【21】张俊芳冲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刍议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27—32. 【22】林龙飞.社区居民自治的困境及路径优化——基于一个典型个案的调查与思考….理论观察, 2015(1):70—71. f23]谢群慧.“自治金”打通居民自治路径——陆g-嘴街道探索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新模式卟浦东发 展,2012(5):20-22 【24】郝永华,吴红.善治视野中的社区居民自治路径探索——基于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的实证分 析[I1_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11):31—35. [25】徐家良,武静.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思路lIl_上海城市管理,2015(3):42—47. [26]童星,陈新颜.社区服务:现代社会的“安全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社区服务功能llI.南京 社会科学,2001(¥2):189—194. 【27】李来和,宋杉岐.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有效制度的形成及相关政策研究叭河北学刊,2008(5):219—223. 【2 8J陈超.社区党组织引领居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ll_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8):54—56. 作者简介:王鹏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建设、残疾人福利。 (责任编辑:卢小文)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Residents’Autonomy in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angPengjie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democratic management in grassroots community and the gov— emance of community affairs based on residents’autonomy and multi particip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 aut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bject and mechanism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autonomy in china.It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roles of the party and gov— emment institutions,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in residents’autonomy, examines the functions of political mechanisms,legal mechanisms,and cultural mechanism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autonomy.Current studies on residents’autonomy mainly take the macro viewpoint to illuminate a clear path for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autonomy in China, but specific operational methods are not numerous. Keywords: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Residents’autonomy;Autonomous organiza— t nn 54 《城市观察》2015ff;-gg5 ̄ Urban/',)sight,No,5,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