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互动研究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互动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互动研究 邱广宏 (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文学和影视有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 文学作品 不仅是影视作品的基础,还作为其题材的重要灵感来源而存 在;而影视作品改编的不断实践,则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及内 涵的表现及延伸,是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基础在情节设定、 人物刻画等等方面保持互动,相互依存发展的最直接的纽 带。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由于电视人在急功近利的 2 商业影视浪潮中不加节制的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翻拍,甚至 篷 于重拍,也使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走入了发展的误 第 区。如何恰当地融合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无疑成为现今文化 二 朝 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改编 互动 术 文学属于语言艺术,影视艺术是科技与艺术接合的产 台 物,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其起源和基础的不同就 i 决定着他们从根本上不可能被对方完全取代,电影不是文学 丈 『七 作品的附庸,文学作品也不是电影的奴隶。但是他们仍旧不 自 能彼此离开且需相辅相成的发展。 皤 文学作品以时间为主线平面叙述,影视作品以空间为主 。 线立体叙述,两者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他们都属于叙事艺 术。“文学与影视在叙事上的相通,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互 动和转化,影视在成为艺术之后,仍然需要从文学中汲 取营养,而文学也借成熟影视艺术的推动,自觉地凸显其电 影性和日益丰富自己的叙述手段。”Ill总的来说,文学作品用 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艺术 形象具有直观性。文学作品与影视的融合无疑成为当今时代 的一种需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文化朝着多 元化方向发展。 一、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基础 文学的繁荣为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文学作品 在内容上、叙事手法上、形象塑造、风格建构、艺术品位以及 审美等多方面,已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所以影视 作品从文学艺术作品中取其精华,无疑是一条捷径。另外, “文学作品注重思想层面和美学层面给人以双重生活写照, 这样的写照能有效地克服影视艺术商品化造成的弊端。以画 面为基本载体的影视艺术,如果没有影视文学作为支撑,很 容易陷入单纯追求画面、声效感觉的束lJ激误区。”12l 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厚实的人文底蕴,它可以使影视 艺术作品的思想深度与文化品位得以加强,以至于以文学作 品为基础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影视艺术作品 只有在文学艺术支撑的基础上,才能展现其内在价值;才能 通过屏幕给大众范围最广、吸引力最强的直观展示。 (一)文学作品为影视拍摄提供题材 “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主要是 小说)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 银幕荧屏。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 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日 实践证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使得影视取得备加的成 功。如《飘》、《傲慢与偏见》、《老人与海》、《简爱》、《呼啸山 隶南锫档2012年第2期(总第90期) 庄》、《阿Q正传》、《雾都孤儿》、《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还有《山楂树之恋》等最近拍成的影片。就是由文学作品改 编为影视作品的成功案例。此类作品从人物的再现到情感 的发挥,从内容的铺张到时代社会的问题揭示,都达到了艺 术的审美标准,反映出了艺术的人文性,审美性的特征。由 此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具备影视艺术作品的基本要 素。 (二)文学语言是镜头语言的基础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抽象性, 这种思想性和抽象性为影视作品的镜头提供了语言的创新 空间,并成为影视作品丰厚的艺术底蕴关键所在。” I 以最基础的写景方面为例,小说《山楂树之恋》中,静秋 行人到达西村坪时描写到:“之间一条小河像条绿色的玉 带,蜿蜒着从山脚下流过,环绕着西村坪。沐浴在初春阳光下 的西村坪,比景秋以前下去锻炼过的几个山村都美丽,真算 得上山清水秀。”如果要给电影定义一个颜色,那么《山楂树 之恋》无疑是青涩而朦胧的绿色,因为其一开场就用山清水 秀的景透露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文学作品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文学作品 文本中并无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面,文中塑造的形象需要 依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所以将文学作品改编为 影视的过程,既是导演自己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 在头脑再转化,复现为逼真可感的艺术形象,利用镜头描绘 出来,使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具有直观性。另 外,“小说文学的整体艺术不仅体现在全书布局结构和情节 安排上,而且也体现在人物性格塑造上。”l5 如静秋与老三第 次见面的惰节,电影完全尊重了原著,从侧面刻画出老三 耿直爽朗的性格、阳光又具有艺术气息的形象,使得静秋虽 然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这个人各个方面都很“小资”,但是 却忍不住向其倾心。凸显了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静秋对老 三怦然心动却自身纠结不已,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既向住浪 漫的生活方式和爱情,又被现实与家庭的原因所迫,不得不 压制自己内心渴望的静秋的艺术形象。 (三)文学叙事是影视叙事的源泉 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文 学是以时间艺术为基础的线型叙述艺术,而影视艺术是以空 间造型为主导的时空综合艺术。” 从有剧情片开始,当文学 式的叙述方式就开始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就是剧情片历史的 开端时间。这种原始的经典的电影叙述技巧从空间和逻辑上 的线索,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无论是《广岛之恋》的 意识流,还是《英雄》的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所 有五花,'kl'-I的叙述方式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成。而《山 楂树之恋》张艺谋更是难得一见地摒弃了花哨的手法,单纯 地用情节主导结构。 二、影视手法使文学作品立体化 总体上讲,文学作品是平面的,而影视作品是立体的。从 叙事结构、镜头的运用、声效的村托、还有色调的设计到场景 布置、演员动作设计、语言的表现等等。影视通过给观众视觉 与听觉的强大刺激,使文字的描述在脑海里逐渐立体化。 囊文麓 怠 学术平台一文化传播 》 (一)镜头语言使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更饱满 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和间接性,而影视艺术通过蒙太奇 把一个个分切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直接完整地呈现 给观众,因而其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形象性。 以两类作品中“细节”描写为例,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可以进行细致的细部刻画,其中对诸如道具式的细节刻画必 须花费一定的篇幅。这样就是以暂时中断故事情节叙述的线 索为代价来换取的,因而对情节性较强的作品而言 就不适 宜花费过多的时问和笔墨停留在细节的描写上,以免影响情 克制隐忍的写实路线,平静内敛的旋律虽然不至于马上让人 有掉眼泪的冲动,但是总让人有那么点感觉,以至于积累到 片子结尾,静秋闻讯赶到医院,看着病床上的老三,静秋哭着 呼唤,背景音乐此时淡淡地入景,此时仍旧是那样平静内敛 的旋律,与静秋的哭泣和呼唤、老三的病容和泪水,还有老三 视线上方两人欢笑的黑白合照结合起来,让人潸然泪下。 音和像相辅相成。影视作品中的画面内容,画面色调,镜 头的快慢,揉合了音乐,不着一字,也尽得风流。 三、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互动发展之路 节的进展和故事的铺叙。但在影视作品中这种担心就不必要 了。因为影视手段具有立体化的画面感,它可以通过镜头的 变化如:使用特写、快慢镜头或者反复呈现等方式来直观地 描写细节,引起观众的特别注意。甚至通过场景的布置,道具 的使用,人物动作的设计在几个短短的镜头转换间流畅地刻 画出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深意。因此影视作品中的细节表现往 往和影视叙述接合在一起进行的。所以相对来说比文学描写 更加流畅。 如电影《山楂树之恋》中老三和静秋在凉亭休息,两人合 披大衣太小了,于是老三便把大衣穿在自己身上。此时作品 就通过特写镜头语言去表现静秋脸上微微不满的表情。当老 三将静秋拉到怀里,两人面对面站着裹着,说:“这样还冷 吗?”这时镜头又特写静秋依偎老三怀里,脸上出现了羞涩的 表情。这样利用特写镜头语言来表现恋爱中的少女——静秋 那种娇羞的内心细节,也体现在年代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渴望相拥……由此推动戏剧情节向前发展。使人物有血有 肉,形象饱满,让情节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二)色彩基调对作品整体风格的体现 “电影色彩的运用,是视觉上对影片的故事内容和人物 性格的塑造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在情绪上则是视觉的心理暗 示。” 。 色彩是影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是影视工作者审美 情趣和主观意识的集中表现。虽然线条、形状等组成了画面形 象的基本造型、丰富多变的构图样式和视觉形象,但色彩却可 以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心理,在画面中显示出强烈的冲击 力和影响力。在影视后期特效的设计与制作时,影视工作者必 须具有较强的色彩构成意识和色彩表现意识,掌握将色彩从 般视觉生理体验上升到心理审美的高度技巧,通过对色彩 的选择、调整和组合,使画面具有和谐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基本色调是绿色,影片中也大量使 用了绿色的场景及道具等元素,为的就是凸显静秋和老三之 间这一场纯洁的爱情主题。开始时西村坪青涩的、朦胧的绿, 表现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环境下初恋的纯净。后来两人隔河 相望,两岸绿树相应浓翠欲滴,连河水也被倒映出浓烈的绿。 这种色彩的运用恰当地表现出两人情不自禁浓烈而纯 粹的感情,突出了该部作品浪漫、凄婉的纯爱主题,这也是影 视作品相对于文学作品的~大优势所在。 (三)声效对叙事节奏的支撑 影视语言中的画面部分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只有画面的 影片是苍白的,就像从前的默剧,于是声效的重要性不可忽 视。影视中的声效是由人声、音响、音乐三个部分构成,做影 视后期的剪辑师们是最重视声效的。音乐能带给影片新的灵 感。它决定了一个片子的风格、节奏、情绪。一个镜头的动作, 要切中音乐的节点,才能让观者看着舒心,这也是影视作品 相对于文学作品的另一大优势。在《山楂树之恋》中,其主题 曲是前苏联歌曲《山楂树》原名《乌拉尔的山楂树》,它描写工 厂青年的生产生活和爱情,曲调悠扬潺潺,词语意境深绵。韵 律起起伏伏间,流转着浓郁的乌拉尔风情——纯真、优美、浪 漫。所以老三第一次“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出场,就给人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吸引了静秋。而《山楂树之恋》的 配乐是由陈其钢所作,曲风也印证了影片在时代背景下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互动的最佳方式即为文学作品的 影视改编。影视作品要在滚滚商业浪潮中更好地发展,取得 更大的突破,贵在深挖文学作品精髓,并不断艺术创新。如果 仅仅将影片停留在娱乐和附庸风雅的艺术层次,或者被植入 性广告等条件等局限,那它充其量不过是一道内涵贫乏的精 神快餐。如果在改编过程中对原著理解不够,虽然其在票房 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还存在不少这样的缺憾。例如静秋 在修篮球场,老三在静秋家发现静秋的脚都被石灰烧伤了, 当时就流下了心疼的泪水,小说如是说 “她没听到他答话,抬头一看,见他站在那里,盯着她的 脚,满脸都是泪。她慌忙说:“你一一这是干什么呀——,男的 哪兴流泪的?”老三抹一把泪,说:“男人不为自己流泪,男人 也不兴为别人流泪?” 而在影视作品中,老三看着静秋的脚只是难过的表情。 虽然这看似改不改无所谓,但是因为这与后来静秋的母亲与 老三的对话有联系,且如此平淡地处理老三心疼静秋而流泪 的情节,让只看电影的观众摸不准老三对静秋的深厚感情。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现代商业发展的背景 下经历着机遇和挑战。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主旋律文化的载 体,而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寓 教于乐的视听盛宴与丰厚的文化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 活。在影视与文学互动的同时更应注重影视作品文化和艺术 价值,深刻地理性地思考文学作品的发展之路。文学作品改 编影视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不盲 目跟风,而影视改编文学作品也不应只是将剧本改为故事脚 本的过程,深刻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才是文学和影视这两大艺术体系发展的基础和宗旨。也是两 种大众文化互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审美特征.卟电影文学, 2f)1@(11). 【2】佚名 漫谈影视文化审美品味【】m/oq.(2008-lo-o5)htt p /瑚 qiqiS.cn/article/B1/34/2008/2008lO0564886_3htmt [3】刘文飞 文学改编影视艺术的综合表现力Ⅱ],电影文学, 2007(6) [4I佚名_谈谈文化审美品味[E蘑tOL1.(2008-09-3 O)h ̄tp:l! ⅣⅥr.smda.net/Mo ̄e/080930 ̄11 150336-2.htm1. 【5】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f 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 0。 。 【6】佚名.文学与影视的区剐与相I ̄[EBtoq,(2Ol1一一10-27.) http://www.wenku.baidu.com。 0≯。 。 曩 【7】张会军 王鸿a-等.影片分析透视手册i【M】j北京j中国电 影出版禾 ,2OO7 46。 。  =作者简介: 邱广宏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现代传媒教育。 2012年第2期(总第90期) ;参≮ 孳 ≮ 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