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丑小鸭》教学反思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个探究成长足迹的单元。而安徒生的《丑小鸭》正是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童话。文章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进初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对于文章的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学生并不难达到。但对于课文难点的理解:如何使学生理解丑小鸭的成长经历,如何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难度。

最初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后寻找丑小鸭美丽蜕变的历程,理清文章的思路。紧接着很自然地引出当丑小鸭是如何面对生命历程中的这些不幸的,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无论你出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只要你永不放弃,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终将变成一只美丽地白天鹅。并通过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的品读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后,利用巩固拓展环节让学生了解到“丑小鸭”其实是就是作者的一个自画像,让学生能从作品来加深对作者的理解。但一堂课下来,我就发现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影特别注意的事项。

在我的设想中,第一个环节应该较好完成,因为都是书上的内容,但学生在完成时,已经显露出了一种力不从心。在这里我预设的时间是5分钟,可实际操作下来却用了双倍的时间,这样一来课堂整个就

近乎于一种沉闷。当学生开始寻找不幸时,对于这些不幸的具体句子的分析近乎于零,我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找到了不幸,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不幸。所以在分析主旨的时候,学生的总结就显得过于肤浅,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因此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赶场,只是用了一堆的问题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串了起来,而脱离了文本。这可以说是本节课最大的一个缺陷。

其次,课堂灵活性不够,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在课堂实施中很大程度上受到手中的教学案的影响,不能很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总有不把学生引导到自己既定轨道誓不罢休之感,如果学生的回答和自己原定的答案不一致时,总是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因此,我在课堂中总感觉放不开,有缩手缩脚之感,在课堂中总会时不时地错过学生的精彩之处,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后,我及时作出了总结,认为语文课应该给学生分析一下他

们在自己阅读过程中无法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分析一下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就能找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无效而且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我重新设置了一些主要问题:丑小鸭经历了哪些不幸?

这次分析时,我紧密结合文本,对不幸展开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丑小鸭的这些不幸。这时我将丑小鸭成长的

心路历程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将安徒生相关的经历作为一条副线,两线交叉进行,既避免单纯分析苦难的单调,又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因此,最后在分析文章主旨的时候,学生就能根据

前面的内容总结的较为全面和深刻。通过前后两次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深入分析文本的重要性。以前在备课的时候,我总是先看一下课文,然后马上就看学案上设计的问题,看看应该如何处理学案上的问题,然后就是各方面的去查找资料,看看别人的意见对自己是否有用,然后觉得和自己的大体想法差不多,就修改一下作为自己的上课材料了。这样一来我对文本的分析始终处于一个表面、浅层的状态,如果老师自己对文本都不熟悉,自己理解都不深入,那么如何把课讲得生动呢?在经历了二次修改教学设计之后,让我对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于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有了新的认识,如何把课上得厚实,如何把课上得有效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所要探寻的。

至于课堂灵活性的锻炼,最为主要的就是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多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在课堂上要能放手,要能把解读课文的主动权放在学生的手里,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给与肯定,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灵活调节教学环节。这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这还需要课堂上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课后及时的回顾与修改补充。

虽然这次上课留下了很多遗憾,但遗憾本身就是一种美,有遗憾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经历中我已经拥有了一笔财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