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林业1980年创刊2012年第2期 总第217期 盐湖区“一村一品”建设实践与经验探讨 朱锦红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林业局, 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从产研结合,争创名牌、整合技术资源,完善经营体系、创新模式,统筹规划等方面介绍了盐 湖区“一村一品”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盐湖区;一村一品;探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73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707(2012)02—012—02 近年来,运城市盐湖区充分发挥运城中心城市 全国优质鲜枣及枣加工品评选会上荣获中国红枣优 区位优势,整合资源要素,创新产业模式,大力推进 质产品奖,并通过国家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省 “一村一品”建设,在全区形成以红枣、双季槐、油桃 红枣协会授予任村“山西示范枣园”证牌。2010年,该 村一品”建设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 元,人均收入11 000余元,比2000年增长10倍。 源,完善经营体系。推进规模发展 为主和林农、林果、林牧复合经营的特色村70多个。 村农林副总产值1 362万元,其中冬枣产值800余万 “一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 2“一村一品”与林业工程项目相结合,整合技术资 生了明显变化,让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1‘‘一村一品”建设以科技为先导,产研结合,争创名 牌。力促产业升级 林业部门积极鼓励支持群众发展新兴产业、特 色产业,把发展易栽、易管、见效快的双季槐作为“一 盐湖区委、区政府确立“提档升级、打造品牌、争 村一品”建设的重点。并结合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创名牌”的发展思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鼓励支持 专项工程、世行贷款造林工程,集中技术资源优势, 专业村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科技引领产业 引导扶持群众在北山峨嵋岭旱垣区和中条山区大规 发展,组织专业村和示范园区参加“品牌节”,推介展 模营造双季槐生态林,现已建成集中连片的双季槐 销产品,注册产品商标,争创名优品牌,推进“一村一 示范基地667hm ,形成沟东、石沟南、八将门、三路 品”,促进产业升级。安邑街道办事处任村地处盐碱 里等6个槐米特色村。2010年,盛产期槐米收益面积 滩地,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村民仅能维持温饱。该村 达到334hm2,生产优质槐米55万kg,销售收入1 650 深入调研,科学调产,因地制宜,在盐碱滩大栽枣树, 余万元,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人均纯收入7 850元, 举全村之力建成优质冬枣丰产园67hm2,并通过外 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48%。上郭乡路家庄结合 出考察观摩、引进良种、国际专家讲课、建立种植实 实施退耕还林,营造优质油桃、苹果经济林213hm2, 验基地、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建设3 O00t贮藏保鲜恒温库1座,打凿深井8眼,建 赢得技术支持,探索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当地环境和 成1个果品交易市场,成立了四良果业有限公司;组 气候条件的冬枣丰产栽培与贮藏保鲜技术。该村还 建由10名经纪人组成的营销队伍,形成健全、完善 建成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中心命名的“国家农产 的林果产业经营体系和成熟牢固的产业链,实现产、 品保鲜工程中心山西省红枣贮藏保鲜试验示范基 贮、销一条龙服务和一体化经营。盛产的油桃、苹果 地”,培育出具有盐湖区特色的两个冬枣新品种,被 产品注册“露露红”商标,并通过无公害认证,远销上 山西省红枣协会誉为“中国冬枣之冠”,分别注册了 海和广西、广东等省(区)。2010年,人均纯收入12 “河东脆”、“五千年”两个商标。“五千年”冬枣在首届 300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0倍。 一1 2一 ・调查研究・ 3“一村一品”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融为一体。创 家小企业以外,还没有干果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 新模式,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业,蜜枣加工还是小作坊式生产,带动乏力。三是标 盐湖区委、区政府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准化程度低。大多数乡村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培 把“一村一品”建设纳入城郊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与 育重视不够,标准化生产还未大面积推行,销售的主 多数产品仅限于包装层次。全区林果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融为一体,林、农、果牧相互复合, 要是初级产品,创新模式,整体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取农林复 产品仅任村冬枣和路家庄油桃取得产品认证和商标 其余均无牌子,市场竞争力不强。 合模式,点、线、面结合,宽林带、多层次、立体化布 注册,局,乔木建带,花灌点缀,绿化网带之间建设蔬菜大 棚。园区建设总面积1 334hm2,建成东阳、中阳、西 阳、北古、东古等特色产业村11个。绿化园区建设主 干路辐射路27km,建设园林绿化景点11个,营造农 田林网200hmz,绿化面积15.47hm2,栽植乔灌花木 25.6o万株,建设大棚1 000多个。园区景色秀丽,形 成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客商络绎不绝,大棚菜火爆热销,亩销售收人 3.0万元以上。地处峨嵋岭台地的郭村三面环沟,地 形支离破碎。他们充分发挥“沟”的资源优势,确立 “农林结合、种养并举、突出乡土特色、多元发展沟域 经济”的思路,推行沟坡造林、林下种药、沟内养鸡的 发展模式。在坡地营造经济林,沟边点缀风景树,村 边栽植小片林,路边设置景观林带,植树4.70万株, 美化了山村环境。组织群众栽植核桃66.67hm2,在核 桃树下种植柴胡、丹参等中药材6.67hm2,在沟里发 展林下养殖,饲养凤乌鸡5.0万余只。并建起“金凤 凰山庄”生态园,吸引游客前来采生态酥梨、品绿色 乌鸡蛋、购山区特产、体验农家窑洞生活。这两个景 点形成集农、林、种、养、游一体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农 民增收。201 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 000余元。 4“一村一品”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4.1“一村一品”建设存在问题 盐湖区“一村一品”建设虽初步形成区域化发展 格局,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较大 差距,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 困难。一是主导产业规模偏小。部分“一村一品”专业 村虽然特色突出,但主导产业区域集中度不高,规模 偏小,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刚刚起步,不少专业村 群众参与度低,大多数农户还没有真正融人“一村一 品”发展之中,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增收缓慢,难以 形成规模优势。二是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不足。目 前除了加工苹果的“海升”企业和加工蜜饯山楂的几 4.2对推动“一村一品”建设的建议 4.2.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发改、林业、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出台新 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惠农支出结构,建立林业专 项基金,大力扶持林业基地、新兴产业、新产品培育 和农民培训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要积极争取银行 支持,加大政策性信贷扶持,扩大小额贷款范围和规 模,并要吸纳社会资本投入“一村一品”建设。要综合 运用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等手段,建立政府扶持、农 民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 4.2.2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品牌培育 政府的林业、发改、金融、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 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在信息培训、品牌认证、商 标注册、基本设施建设、信贷、市场营销与技术推广 等方面,为“一村一品”建设提供多方位服务。要大力 推进标准化生产,努力开发绿色、无公害、有机林产 品,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名牌产品。要大力支持专业村 认证绿色有机产品,注册驰名商标,组织开展林产品 展示展销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2.3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政府职能部门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 持、培育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新、效益好的林产品贮 藏保鲜和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辐射 和带动作用。要推行林农结合、林果结合、造林育苗 结合的产业模式,促进种、养、加、销、游一体化经营。 要鼓励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促成 产、加、销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向集团链条化方向发 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贮、加、销 一条:龙的产业链和特色产业跨村跨乡规模经营的发 展格局,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作者简介】朱锦 ̄K(1967一),女,1989年浙江林学院毕 业,现任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1-02-10;【修回日期】2012—04—10。 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