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来源:爱够旅游网
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的一些调整,抓住机会,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实现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并重。本文以武昌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共同进步,并对人才培养的课程调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紧随湖北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在此环境中成立的武昌工学院,又与2012年成功获批了绿色风机制造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在新形势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紧随变化,从细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 立足地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自成立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科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本可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科研型大学,他们在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实验条件、学生素质等各方面具有很强实力,该类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研发、设计、材料创新等工作;第二个方向应用型大学,他们是顺应社会需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为主, 学生本科毕业后大多数分配到企业生产一线单位。 武昌工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一所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管、工、文、经等学科协调发展,在湖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

普通高等院校。

湖北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汽车、纺织、机械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模具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分析湖北经济发展需求,模具产业基本格局为:以十堰、襄樊、随州为中心的汽车模具;以鄂州、黄石为中心的塑料模具;以荆州、宜昌为中心的轻工、军工模具,湖北省内约有300多家模具及模具标准件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故省内模具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材料成型专业的核心课程应以冲压模具、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为主,实现学生对基本模具设计及制造能力的掌握。 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既有利于人才培养,也促进了科学研究,更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内容。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把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中来,引入到培养的全过程,形成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格局中来,进而改变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就在于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

以武昌工学院2012届、2013届就业情况来看,几乎半数学生第一份工作选择了省内,另外半数基本分布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这些城市中同样模具行业极其发达,说明了对材料成型专业人才的

广泛需求。如果能将其中一些知名企业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对口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甚至部分企业工程师引入高校课堂等等这些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培养专业性知识扎实、应用技能强的人才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类课程,特别是核心专业课程类的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熟练、企业欢迎的人才。 3 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2012年度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旨在面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一流的创新环境,聚集和培育优秀创新人才和团队,产出一流效果,建设一流的学科,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湖北科学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围绕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重大要求,聚集和培养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和团队。湖北高校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将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一批政、产、学、研、用等参与的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要素构成的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武昌工学院机械系获批了绿色风机制造湖北省协同创新

中心(培育),“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目标为风机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新的风机模型建立、以及与之相关的科研与教研课题的展开。以武昌工学院的现有条件、资源以及师资情况最后结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目标,确定了以下目标:(1)学科建设要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紧密结合,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建设、教材改革、教师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一切措施,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2)科研方面结合华中农业大学相关资源,展开风机在养殖行业通风除尘方面的应用研究。

在这一契机下,对于材料成型这样的综合性、多方向的专业来说,除了加强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模具类的课程体系外,应利用创新中心资源,加强绿色风机的研发及制造,在不偏离专业目标的条件下,可在本专业中设置相关选修课。

该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服务于绿色风机制造,那么风机的材料、性能、尺寸等等的设计及优化就成为研究重点。原有的cad\cam\cae课程就是实现从构思到设计再到制造的系列化加工制造,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优化处理。

除此之外,性能优化是设计的关键部分,不仅对于该协同创新中的风机制造,对于行业中的产品测试都需要性能优化,那么就需要增加部分优化分析。目前,优化分析的主要工具是有限元分析软件,这类软件涉及面也较广,涵盖了应力-应变分析、电磁场分析、热力学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等,其内容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更新周期愈来愈短,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

更加迫切,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是提升产品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项有效手段,所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有限元法在工程设计和科研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已经成为解决复杂工程分析计算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汽车到航天飞机几乎所有的设计制造都已离不开有限元分析计算,其在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建筑、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船舶、铁道、石化、能源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已使设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说,原有的cad\cam\cae课程可增加部分课时,增加静力学分析,这部分可利用原有的cad/cam一体化软件,这样不仅上手快,分析数据减少了导入误差,学生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该类软件。

在新形势下对于材料成型专业的选修课,应增添有限元分析及相关基础类数学课程,考虑到本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此类课程可在相关的软件学习之前的部分学时中增加。 4 结语

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要加强原有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侧重实践课程,加强校企合作,还需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适应新形势需求,完善培养方案。本文以武昌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共同进步,并对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几个选修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杨少锋,柳秉毅.基于校企合作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

[2]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理,2009,3(6):42-48.

[3]彭可,龙小华,李仲阳.产学研模式下高层次应用型电子人才培养的研究[j].湖南第一印花学院学报,2011,6(3):77-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