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3) ,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 (《诗经·子衿》)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描写老人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 ”。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7)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
二、填空题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到江南赵庄去,在jiǎo jié (1) 的月光下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到延安窑洞去,围坐炕上,聆听nǎo pàn (2) 响起的脚步声;到黄土高原去,感受一场不容束缚、不容 jī bàn (3) 、不容闭塞且zhèn hàn (4) 人心的安塞腰鼓……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将在你眼前一一展现。 (1) (2) (3) (4)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昆曲,如一坛经年醇厚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上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 ..
C.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中,舒徐缓行。 ..
试卷第1页,共8页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受益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发展。(删去“前所未有的”或“空前的”)
B.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C.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发式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删掉“使”)
D.体育锻炼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关系他们的身体健康。(将“更”改为“而且”)
四、综合性学习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认为低碳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关联吗?你会响应低碳生活的倡议吗?下面是某学校的“校园低碳环保调查”数据(节录)。
【材料二】
地球并不是传说中的聚宝盆,事实上,地球的宝藏正在被人类一点一点地吞噬,地球上每分钟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在消失。我们所消耗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根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计算,人类每年消耗的自然资源,需要地球花大约1.5年的时间再生。更好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无止境的物质消费。如果我们太肆虐的消耗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森林会退化,草原会变成荒漠,生态系统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会下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图表中的主要信息。
试卷第2页,共8页
(2)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运用修辞手法)。(20字以内)
五、名著阅读
6.班级开展以“《经典常谈》阅读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某同学读了 《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2)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
试卷第3页,共8页
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①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①夕舂:夕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 (1)心乐之( ) (2)卷石底以出( ) (3)往来翕忽....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请给下列句子用“/”线划分三处停顿
石 篑 数 为 余 言 傅 金 吾 园 中 梅 张 功 甫 玉 照 堂 故 物 也 急 往 观 之。10.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试结合内容分析。
七、综合性学习
小舟接到校学生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他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
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署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 5—n 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试卷第4页,共8页
材料二:
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全球COVID—19候选疫苗研发进程
材料三:
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由中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参与试验的108名成年志愿者被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陈薮指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据悉,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专家们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快新冠疫苗攻关至关重要,不应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现在有很多关于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的争论,各方压力很大,但“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27日)
11.任务一: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这句话表明人类历史上研发疫苗成功并不容易,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 (2)“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
(3)“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试卷第5页,共8页
专家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争论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没有意义,要有耐心等待,以确保研制的新冠疫苗真正安全有效。( )
12.任务二: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13.任务三: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说出理由。
八、现代文阅读
“偷”字 高巧林
①我跟同龄人比,上学念书是晚了些的。九岁那年,虽然已经萌生了最初的求知欲望,但苦于家境贫困,交不上学费,最终迟迟得不到上学的机会。开学前,村小学校里的老师上门来动员我这个学龄孩子,可惜最后,硬是被父亲的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顶”了回去。而我呢,只是在阳光底下见了个彩色肥皂泡似的——美好的希望一下破灭。
②此后,多少个清晨,我每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去,羡慕之心无法形容。村小学校坐落在村庄南头,沿着弯弯的河边小路,走上七八分钟就到了。逢到南风劲吹日子,还可隐约听到从教室里传出来的琅琅书声和来自课间十分钟的追逐嬉闹声。
③记不得哪天,我禁不住痒痒的脚,徒手跟随背书包的同龄人,偷偷地走进村小学校。
④起初,只是在敞开着的泥地操场上无所事事地转悠,或者去哪处墙角边捡些破碎的纸张、耗尽了蓝油的复写纸和黄豆大小的粉笔头等。后来,挡不住书声的诱惑,也就壮着胆子,厚着脸皮,一步步趋近教室,抻颈探脑地趴在走廊边的窗沿上,看语文老师如何操起白粉笔,运用或像水滴或像豆芽或像火柴梗或像丁钩的笔划,将一个个神秘的方块字写在光溜溜的黑板上。随后,又支棱起耳朵,静静地听着语文老师,听他如何操着宏亮的噪音,将方块字一个个地念出来,并让他的学生们跟着他念上三遍。响亮的书声犹如巨大的气浪,呼啦啦冲出窗口。我暂且忘了自己的身份,也就下意识翕动嘴巴,轻轻地跟着念。
⑤一次,我正趴在窗沿上有模有样跟着念字时,我的目光与老师的目光突然“狭路相逢”。我猝不及防,迅速躲开,尴尬与慌乱不可言喻。不过,尴尬与慌乱退场后的我,依然是满怀欣喜的,因为,我开始带着沉甸甸的获得感,走到无人处,把捡来的一截枯 枝当作粉笔,把怎么也涂不完的泥地当作黑板,歪歪扭扭涂上几个自以为正确的方块字。
试卷第6页,共8页
⑥后来,随着智商的发育和经验的积累,我的“偷”字目标开始转向更广的空间,更多的领域。也就是说,除了去村小学校“偷”字,还会去刷着标语口号的粉墙上“偷”字;去贴在公告栏上的收支表上“偷”字;去广播喇叭里“偷”字;去乡夜露天电影的银幕上“偷”字…… ⑦那年冬天,我乘坐父亲的运肥船,第一次去了一趟苏州城。运肥船泊在山塘街一处河埠后,父亲兴致勃勃带着我,上岸去溜街,逛商场,让我开开眼界,见见世面,随便也可让我尝尝苏州城里的风味小吃。可是步行途中,我的兴趣和注意力并没有归顺于父亲的旨意,而是倾注于水巷边的路牌、桥名、商店幌子和园林匾额等。不用说,我又开始“偷”字了,“偷”石路、观前街、饮马桥、拙政园、松鹤楼、彩芝斋等一个个方块字。当然,那些笔划多、写得草的方块字我是没法“偷”走的。正当我“偷”得兴致十足时,一直陪在我身边的父亲突然消失在了人民商场门口的茫茫人流里。我急了,到处找父亲。可是找了半天没找着。惶恐与绝望间,我的唯一希望似乎就是独自走回泊船地。结果呢,我把来时“偷”得的一个个方块字当作返程中的“路标”,边看边走,步步为营。最后,赫然出现我眼前的,是镌刻在一座古石桥栏板上的三个方块字——“山塘桥”。父亲早已在船上等我,看见我回来了,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知道我“偷”字这事后,父亲既惊讶又感动。 ⑧又一个新学期到来时,父亲终于想着法子,替我凑上学费,让我成为村小校里的一名正式学生。我欣欣然翻开油墨幽香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书,粗略一看,书上的许多方块字是我认识了的。真正坐进教室读书后才知道,这些“偷”来的字居然有力地助推了我的学习,让我的默写和朗读先人一拍,让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让我的课外自学能力比谁都略胜一筹。而且开始懂得:我的这种“偷”字行为其实是求知欲望驱使下的勤学表现;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仅仅依赖老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凭着自己的努力,不停地去“偷”,才能一步步地登上知识的顶峰。 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是也。 ⑩于是,从小学到高中,再到踏上工作岗位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不但没有“金盆洗手”,还在把“偷”字目标不停地瞄准更浩瀚的书海呢。 14.文章围绕“偷”字,记叙了“我”在求知路上的艰辛和收获,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九岁那年 后来 情节 心情 家境贫困无法和别人家孩子一样上学 (1) (2) 尴尬、欣喜 试卷第7页,共8页
那年冬天 (3) 喜悦、自豪 高兴、奋进 新学期到来时 (4) 15.文中对“父亲”的着墨不多,请你结合文段,分析他的形象。 16.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1)而我呢,只是在阳光底下见了个彩色肥皂泡似的——美好的希望一下破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最后,赫然出现我眼前的,是镌刻在一座古石桥栏板上的三个方块字——“山塘桥”。..(赏析加点词语)
17.“偷”字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九、作文
18.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经常失意的年轻人,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接待他时,首先给他用温水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没有品出茶的味道,大师于是再用开水给他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喝了一口后立即品尝出茶的味道。大师说,人生就如品茶,要慢慢磨炼。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磨炼”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