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2013届高三高考仿真(二)文综历史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13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二)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9.“在特殊环境,什么都可以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南宋的文天祥就是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0.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11.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1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3.历史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14.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各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正式建交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D.上海世博会的举办

15.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C.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1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根据这一原理,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③“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④《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4道题。其中26~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8.(25分)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5分)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4分)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 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 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8分)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2分) 29.(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启蒙运动一般被公认为纯粹的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没有利用过也无须利用任何来自其他文明的精神资源。按此逻辑,启蒙运动所构想出的包括现代民主政治在内的全部现代 性,乃至建筑在启蒙原则基础之上的整个现代文明,也都被看成了纯粹的西方性和西方 文明。 可是,西方文明在锻造现代性的时候远不是这样“自足”的。启蒙思想家们看到了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他们还看到了佛教、道教在中国都可以自由传道,这在他们心目中是欧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由此可见,启蒙运动的核心信条——“自由、平等、博爱”的奠立,就曾得到过来自远东的中华儒家文明的支持和推动。

——摘编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评述材料中关于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部分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材料二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贷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5分)

(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2分) (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3分)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政府的形式以最高权力,即立法权的隶属关系而定,既不可能设想由下级权力来命令 上级,也不能设想除了最高权力以外谁能制定法律。所以,制定法律的权力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

——约翰·洛克《政府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的主要思想。(4分)

(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如何发展了洛克的思想的?(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民主政治的认识。(3分)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争是残酷的,如何应对战争对赢得战争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9年6月18日,戴高乐将军发表著名的《告法国人民书》,内称:许多年来指挥法国武装力量的领袖们,已经成立了政府。这一政府断定我国军队失败,已经开始和敌人进行交涉,以便停止敌对行动。

但这是最终的结局吗?我们是否必须放弃一切希望呢?我们的失败是否已成定数而无法挽救了呢?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不!我是根据对于事实的充分了解在说话,我说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我请求你们相信我。

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终有一天会使我们转败为胜。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明天我将再次从伦敦广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6分)

(2)材料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省略了戴高乐将军对“我们会转败为胜”原因的论述。请结合当时的背景至少写出两点理由。(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