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K5K0+420-K5K0+620段
路基填筑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单位: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五月
路基填筑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路基填筑首件工程处于K4、K5、K6线出岔区的曲线地段,起讫 桩号K5K0+420-K5K0+620,全长200m。主要施工内容:本段路基以填方为主,基床顶面单线宽9m,三线宽21m,最大填土高度为5m,最小填土高度3m,平均填筑高度4m,A组料900m3,B组料3000m3,C组料22000m3。 二、设计情况
基床表层0.3m范围采用A组填料,基床底层0.9m范围采用A、B组填料,基床以下部分采用A、B、C组填料。路堤边坡坡率为1:1.5,路基基床单向横坡坡率为2%。
基地处理:清表完成后,地基采用重型碾压处理。一般路堤设计代表断面如下图所示:
K53.55围墙718.922.5%10.3m 基床表层(A组填料)0.9m 基床底层(A、B组填料)1:51.1:1.5基床底以下(A、B、C组填料)K5K0+420断面图示意图 1
K4K5K63.55.026.265围墙717.320.3m 基床表层(A组填料)2.6%11:51.0.9m 基床底层(A、B组填料)基床底以下(A、B、C组填料)1:1.5K5K0+620断面图示意图
三、首件工程目的
1、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1.1松铺厚度、松铺系数
1.2机械组合方式及碾压变数、碾压速度 1.3确定最佳含水率及含水控制方法 1.4压实指标检测方法
2、通过试验段工艺总结,修改完善作业指导书,以指导本标段类似路基工点施工,确保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路基填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四、施工组织
1、工期安排
路基填筑首件工程拟定于2015年5月10日开工,6月10日结束。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时间2015年6月11日至6月20日。
2、人员配置
2
4-1主要管理人员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姓名 朱 雳 朱显良 邢亚峰 蔡双喜 韩奎 吴鹏 马爽 张崇清 李科 琚新杰 马才德 郑松 王剑 王知修 职务 副经理 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 工程部部长 测量班长 试验主任 队长 技术主管 技术员 技术员 质检员 实验员 测量员 安全员 职责 负责施工管理、协调 技术总负责 负责现场施工技术指导 负责编制施工方案,监督施工过程 主管测量 主管试验 负责现场施工 负责编制施工方案及现场技术 负责现场技术 负责现场技术 负责现场质量 负责现场实验 负责现场测量 负责现场安全 3、机械配置
4-2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机械名称 挖掘机 装 载 机 推 土 机 平 地 机 振动压路机 洒 水 车 自卸车 型 号 CAT-32O ZL50型 TS140型 DY180型 20T 10m 3数 量 2台 2台 1台 1台 2台 1辆 10辆 备 注 20m3 五、工艺试验方案
路基填筑首件工程施工确定起点里程K5K0+420,终点里程K5K0+620,全长200米。拟定试验方案如下:
3
1、松铺厚度试验方案
5-1基床底层以下试验方案
起讫里程 K5K0+420-K5K0+620 K5K0+420-K5K0+620 K5K0+420-K5K0+620 K5K0+420-K5K0+620 K5K0+420-K5K0+620 K5K0+420-K5K0+620 长度(m)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层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填料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砾石类土 砾石类土 砾石类土 松铺厚度(cm) 30 35 40 40 45 50 5-2基床底层试验方案
起讫里程 K5K0+420-K5K0+620 K5K0+420-K5K0+620 K5K0+420-K5K0+620 长度(m) 200 200 200 层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填料 A、B填料 A、B填料 A填料 松铺厚度(cm) 30 35 35 注:基床表层松铺厚度参考基床底层第三层试验参数。 六、施工工艺
1、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本试验段施工分为四个区段,每个区段长度为50m。
路基填筑施工面布置示意图
填筑方向路堤填筑边线自卸汽车倒土点点位布置图检测区碾压区平整区填筑区用压路机碾压反复碾压至实用推土机和平地机配合整平 2、施工工艺流程
4
检 合 测 格
填筑下一层 质量检验合格 平整压实,达到设计要求 填料摊铺,分层厚度不超过工艺试验确定的标准 原地面碾压 原地面清表 填料选择,符合设计要求 测量放样 施工准备 填料含水率及粒径检验合格 工艺流程图
3、填料填筑由低到高,详见纵剖面分层示意图
718.92717.32终点K5K0+620路基顶面起点K5K0+420原地面K5K0+420-K5K0+620纵剖面分层示意图
七、施工方法
1、基底验收
5
清除地表0.3m厚腐殖土,检查基底几何尺寸及含水率,平整碾压检测地基系数(地基系数K30不小于80MPa/m)。符合标准后,进行第一层填筑,达不到标准,则继续进行晾晒碾压处理,一直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系数为止。
2、测量放样及卸土控制
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根据填筑厚度在场地中划出方格网(见表7-1),并用白灰洒出,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方格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根据现场地形由低向高分层进行填筑。
7-1不同填筑厚度网格面积表
填筑厚度(cm) 30 35 40 45 50 卸土方量(m3) 20 20 20 20 20 方格面积(宽*长) 5*13 5*11 5*10 5*9 5*8 3、摊铺整平
为保证每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路基边、中、边每隔10米钉标杆纵横挂线,进行厚度检查核实。
填料在摊铺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颗粒骨料集中现象,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工程中,辅以以人工配合,对大颗粒骨料集中地方进行二次拌和或撒细颗粒以确保所摊铺的填料均匀填料摊铺平整。
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路基顶面做成单侧
6
2%的横向排水坡。
4、晾晒、洒水
碾压前检测现场平整后填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过高时,应采取疏干、松土、晾晒或其他措施;当含水率过低时,应洒水润湿,加水量mw(kg)可按下式估算:
mw mw= ×(wopt-w) 1+w
式中 mw---所取填料的湿重(kg);
w 、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优含水率。 5、碾压
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率符合试验选定的参数时开始碾压。本段采用20T振动压路机两台,以中线为界,各压半幅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从低向高)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0.4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压实不小于1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拟定为:第一遍静压(稳料)+弱振与强振相结合+最后一遍静压(收面)。自碾压第3遍后开始进行试验检测,根据试验数据调整碾压遍数,至合格为止。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6、检测标准
碾压结束后,进行压实指标检测。采用地基系数K30和孔隙率n
7
双项检测。
具体检测标准见下表:
7-2路基各部位压实标准
层位 填料类别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孔隙率n(℅) 地基系数K30(MPa/m) 孔隙率n(℅) 地基系数K30(MPa/m) 孔隙率n(℅)/K 细粒土 100 - 90 - 80 -/0.9 砾石类土 140 29 120 30 110 32/-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基床以下 7-3路堤填筑层压实质量的检测数量、检测方法
部位 基床以下路堤 填料种类 粉质粘土 检测数量 每层纵向每100m检查2个断面4点,距路基边缘2m处2点、中间2点 每层纵向每100m等间距检查2个断面6点,每断面左、中、右各1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1m处 每100m等间距检查4点(距路基边缘0.5m处,每侧2点) 检测方法 K30平板载荷仪、灌砂法 K30平板载荷仪、灌砂法 K30平板载荷仪、灌砂法 基床底层 砾石类土 路堤边坡 各类土质 7-4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高程 中线至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平整度 允许偏差 ±50mm ±5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土质路堤顶面:30mm 7-5基床表层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中线高程 路肩高程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允许偏差 ±20mm ±20mm 不小于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0.5% 8
八、工艺试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1、数据采集位置平面布置图(KK1968+420-KK1968+520)
95311062481219KK+46895KK18+96052K5KK19648+20KK19711+68445
8-1数据采集点平面布置图(单线)
2、数据采集位置平面布置图(KK1968+520-KK1968+620)
953右1中1左1106右2中2左2481295+58619KKKK189620+6K4K5K60528+619KK5548+619KK711
8-2数据采集点平面布置图(三线)
3、数据采集点剖面布置图
AB
8-3数据采集点剖面布置图
9
2、数据采集
(1)1-4点检测填筑层地基系数
(2)1、2、5-8点检测松铺系数、含水率,填筑层(C组料)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和地基系数K30,填筑层(B组料)孔隙率n和地基系数K30。
(3)9-12点检测路基边坡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地基系数K30。 3、数据采集方法 (1)松铺系数:
通过测量填筑面压实前标高及压实后标高差值得出压实厚度,通过计算得出松铺系数。
(2)含水率:
含水率检测采用酒精燃烧法。
碾压前含水率检测,每个平面位置检测图7-2中的A点; 压实后填料含水率检测,当松铺厚度为30cm、35cm、40cm、45cm时,每个平面点位置检测图7-2中A点;当松铺厚度为50cm时,每个平面点位置检测7-2中A、B点。
(3)压实指标
自第3遍碾压后,开始进行压实指标检测。
压实指标检测,当松铺厚度为30cm、35cm、40cm、45cm时,每个平面点位置检测图7-2中A点;当松铺厚度为50cm,每个平面点位置检测图7-2中A、B点。
汇总各类数据,通过计算加权平均值、绘制回归曲线图的方法整
10
理分析数据。 九、工艺试验总结
工艺试验总结必须从实际出发,本着低成本、高效率、切实可行的原则。总结过程中充分考虑水量及运距、机械、人工、总体工期进度等因素。
1、对工艺试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2、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遍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会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压实系数K值(孔隙率n)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
3、对不同松铺厚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松铺厚度。
4、同一松铺厚度,对不同的碾压方式和不同的洒水量进行经济成本分析比较,确定最佳的碾压方式和洒水量。
5、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编制工艺总结报告。评估通过后,修改完善作业指导书,在本标段类似路基工点施工中推广使用。 十、雨季施工
1、雨季施工时,应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雨天应停止填料并用遮雨布对已填料进行覆盖,在路基两侧修建临时排水系统,加强路基排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排水盲沟,以封闭填料、严禁雨水浸泡填料。待天晴,检测填料含水量,含水量太大时应晾晒;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2,-1)范围后再进行碾压施工。
11
2、雨季不宜全面开工,应根据现有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合理安排工作面进行轮流作业,保证快速施工。
3、雨季每次作业收工前必须将已填筑段压实完毕,换填路基的每一压实层面必须做好2%~4%的排水横坡,并在路基两侧做好临时排水槽,已防止雨水浸泡填料。 十一、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严格按试验方案、路基施工技术指南和路基验标进行施工;并用压实遍数和试验检测指标都满足要求的方法进行控制。
2、路基填筑时,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各区段、流程内严禁交叉作业。
3、路基填筑时,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及填料的含水量,并选择合适的压实时间;现场核查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变化时,应另取样做土工试验进行鉴定。
4、现场试验时,加强对搭接处的检测,认真、及时的填写试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以保证填方试验段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5、严格报检制度,对隐蔽工程检查项目必须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6、在施工时路基两侧修建临时排水系统,加强路基排水;及时修建挡水垛及泄水槽,防止雨季路基遭水害。路基施工完成后及时施工边坡防护工程,以封闭填料、避免雨水浸泡路基。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