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生产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管理思想,是美国生产组织改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平行生产是在工厂布局中,在不增加或少增加面积的条件下,通过扩大生产设备的能力而提高产量的一种方法。这种办法既可提高产品产量,又可节省基建投资,因此受到许多工厂的重视。在20世纪50年代,这种方法传入日本,很快被日本广泛采用。
平行生产方式在各个部门都采用同样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这种生产方式,往往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因而降低了商品价格,从而刺激了消费,刺激了需求,增加了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平行生产方式与扩大批量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强调平等地分配企业生产设备的能力,后者则强调有关人员对设备的合理利用。平行生产方式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汽车公司在制造新型轿车时,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发动机问题,大量生产发动机常常造成发动机损坏或丢失,于是有些汽车公司就放弃大批量生产转向平行生产。通用汽车公司首先把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运用到汽车制造上。 1955年,该公司通过大规模生产方式取得成功后,许多美国汽车公司也仿照通用公司的做法,放弃大批量生产转向平行生产,结果使发动机的产量猛增,从而使汽车公司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利润。
名词解释:平行生产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管理思想。主要是在工厂布局中,通过扩大生产设备的能力,从而提高
- 1 -
产量的一种方法。
1、标准化原则为保证企业内所有工作程序及活动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防止其发生变动和差错,必须制定明确的标准,并要求所有参与者按照这些标准严格执行,做到不走样。 2、文件化原则对所有文件(包括操作指导书、规章制度等)都应做出统一规定,形成标准文本,使每个工作者都能够识别标准和要求,便于他们进行比较、选择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在质量上保证标准的实施。 3、系列化原则根据目前产品系列化水平,确定采用什么标准,按什么顺序,由浅入深的安排标准内容。 4、相似性原则按照功能相似、结构相似、零部件数量及类型相似、零部件尺寸相似等的原则,设计工艺路线和标准件图样。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