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观察家》 2020年第1期
文/曲 洋 《酒业家》记者
有相关人士认为,茅台在高速发展后选择主动慢下来,审视自身、解决问题、夯实发展基础,是为了再出发,而茅台酒和系列酒双5.6万吨产能、各子公司的序列化崛起则是茅台后千亿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极。
“以目前情况,茅台实现“千亿”已无悬念,我今天告诉大家,茅台今年的销售总量是1003亿元,我们将顺利摘下这颗桃子,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19年12月16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在2019年茅台酱香酒全国经销商联谊会上说道。
伴随着李保芳公开宣布茅台千亿,也标志着中国酒业历史上首家千亿级企业正式诞生,贵州茅台(1135.100,1.40,0.12%)集团率先撞线千亿,成为中国酒业第一家千亿企业,同时也标志着茅台集团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正式进入后千亿时代。
此前,2019年6月27日,一直稳守A股第一高价股的贵州茅台再一次创出历史新高,股价突破1000元大关,今年以来涨幅近70%,市值达1.25万亿元。
回顾茅台集团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十三五”以来,茅台正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以连续的高增长迈过千亿门槛。
一、20年暴增100倍!
茅台不断上演“大象起舞”
相关数据显示,1999年,茅台集团的营收为10.48亿元,对比之下,2019年茅台实现千亿目标。也就是说,短短20年间,茅台集团的业绩增长了100倍,如此速度也更加佐证了 “茅台奇迹”这一说法。
从过去20年茅台发展的轨迹来看,茅台一直在前进,没有任何一年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从2006年~2012年期间,茅台经历了本世纪第一个增长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内,茅台集团业绩首次迈过百亿元大关,从53亿元迅速跃升到300亿元。
在经历长达4年的酒业“寒冬”后,茅台率先开始回暖,并正式吹响了向千亿大关冲刺的冲锋号。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茅台集团实现营收为362亿元。而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茅台集团业绩迅速飙升至439亿元,并且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超高速”增长。
以2016年为起点来看的话,茅台集团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实现了662亿元和869亿元,单年度净增均超200亿元。伴随着2019年茅台提前一年实现千亿元目标,也意味着茅台在“十三五”的前四年实现了从362亿元到1000亿元的巨大飞跃,业绩提升638亿元之多。
随着茅台千亿元目标的实现,对中国酒业而言,也使得产业的梯队结构更加完善。不出意外的话,五粮液(128.150, 0.05, 0.04%)集团也将在今年撞线千亿元目标,届时,中国酒业将
有2家千亿级别的巨头。在百亿阵营中,洋河、泸州老窖(80.730, -0.13, -0.16%)、剑南春、劲牌、郎酒五家已经是百亿企业,预计到年底,古井贡酒(121.080, 2.97, 2.51%)、汾酒、牛栏山也将相继步入百亿阵营。
二、系列酒+子公司!
“双轮驱动”推动茅台千亿加速
茅台千亿元是必然,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茅台自身经营的结果。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底蕴,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茅台能够率先走出酒业“寒冬”,在引发酱香型酒热的同时,茅台也是酱香型酒热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更重要的是,近些年来,茅台自身不断以居安思危的意识,在战略上走在前列。
首先是打造“双轮驱动”发展格局。所谓双轮驱动是指茅台酒和系列酒共同发展,2016年,茅台首次提出打造“双轮驱动”格局,经历几年时间对系列酒的打造,李保芳宣布,2017年,“双轮驱动”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双轮驱动”格局已经形成。
伴随着茅台酱香型系列酒也于2019年实现百亿元目标,进一步固化了“双轮驱动”的格局,从此,茅台开始“两条腿走路”。
其次是对品牌矩阵的打造,尤其是大单品集群的打造。在茅台“133”品牌战略的引领下,把茅台酒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把茅台王子酒、迎宾酒和赖茅酒3款品牌打造成为全国性品牌,把贵州大曲、汉酱和仁酒3大品牌打造成为区域性品牌,茅台实现了品牌集群的集体跨越式发展。
在茅台集团的品牌中,2018年,茅台酒大单品销售超过600亿元,茅台酱香型系列酒实现营收近90亿元,其中茅台王子酒单品成为一款40亿元级的大单品,习酒窖藏1988成为一款30亿元级的大单品,汉酱酒和赖茅酒业相继跨过10亿元大关。
再次是打造茅台集团子公司的序列化崛起,为千亿元助力,更为后千亿元打造增长极。目前在茅台的子公司中,茅台股份在2018年实现营收772亿元,其中茅台酱香系列酒近90亿元;习酒实现近60亿元销售,技术开发公司和保健酒业公司也理清思路再出发,茅台葡萄酒公司和生态农业公司也步入发展的正轨。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作为茅台集团的千亿年,子公司也是持续发力。茅台酱香型系列酒已提前一个月实现了百亿元目标,习酒公司有望实现80亿元的营收。不出意外的话,到2020年,茅台集团内部将出现3家百亿级别的子公司。
三、后千亿提前布局!
千亿茅台增长的后劲在何处
“2020年,茅台有能力延续高增长,但牢根基、强后劲,才是茅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在2019年11月召开的茅台海外经销商大会上,李保芳表示,基于这一考虑,茅台把2020年定为“基础建设年”。
记者注意到,2019年下半年以来,茅台方面也多次释放“千亿无悬念”的信号,而随着千亿无虞,茅台方面也几乎提前两个月便开始规划2020年的工作,并从子公司、基建、生产、瘦身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提前为后千亿的发展布局。
2019年11月19日,在茅台集团2020年度工作安排(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汇报会上,李保芳明确表示,2020年工作的重点,关键要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基础,按照“适度合理增长,注重基础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思路和原则,推动茅台行稳致远。
关于2020年“基础建设年”要怎么做,茅台方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也足见茅台对于2020年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关于开展“基础建设年”,李保芳表示,一是茅台在长期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沉下心来理性、冷静地思考未来;二是高速增长带来的不适应、不协调现象逐渐显现,需要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三是我们对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四是通过基础建设年,提高全体茅台人的危机意识。
在瘦身方面,一方面是品牌瘦身,李保芳表示,要把加强品牌管理作为2020年工作的一大重点,大力整顿品牌,坚定不移瘦身,做好准备迎接“求质时代”到来;另一方面是子公司瘦身,日前,茅台集团总经理李静仁表示,要抓好子公司清理整顿工作,坚决清理有损茅台利益的子公司,确保茅台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近期,茅台集团高管也开始密集调研赖茅酒公司、葡萄酒公司、保健酒公司等子公司,为子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助力。
有相关人士认为,茅台在高速发展后选择主动慢下来,审视自身、解决问题、夯实发展基础,是为了再出发,而茅台酒和系列酒双5.6万吨产能、各子公司的序列化崛起则是茅台后千亿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极。
四、茅台股价突破1000元大关!
回顾A股历史上两只千元股的前世今生
2019年6月27日,一直稳守A股第一高价股的贵州茅台再一次创出历史新高,股价也突破1000元大关,2019年以来涨幅近70%,市值达1.25万亿元。
其实,回顾A股市场历史的千元股,还曾诞生过两只千元股。
1.真空电子。
曾经的“老八股”龙头真空电子,发行价就高达365元,一年半的时间里,股价连翻6倍。其股价在1992年4月14日便达到1030.10元(不复权,下同),此后一路上涨并在1992年5月25日,盘中一度涨至2587.50元。此后,真空电子更名为云赛智联,目前仍在A股上市,但当下股价只有7.81元。
2.飞乐股份。
历史上还有一只千元股就更加惨烈,曾用名飞乐股份,即现在的*ST中安,股价报1.79元,而在1992年,这只股票股价曾最高涨到3550元。1992年1月10日,那时候的*ST中安还叫飞乐股份,飞乐股份股价冲破千元关口,成为第一个千元股,到了5月25日,飞乐股份股价盘中涨至3550.00元,至今没有股票能超越这一记录。
鉴于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当年千元股的真实价值显然远不如当前的水平。试想一下,当年A股市场的交易规则尚且不完善,且整个市场的容量非常低,对部分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爆炒的现象也不足为奇。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终究还是离不开时间的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