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
1
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1.下面不符合“哲人”习气的一项是(2分) ...
A.打发、消磨时光 B.回避、无视生命的存在
C.把生命看成贱物 D.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2.对于“生之本质在于死”的含意或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而有限的。 B.享受生活,及时行乐,就可以说死而无憾。 C.生命的意义正是因为死亡得以彰显和延续。 D.生命一天天流逝促使人们看重生命的分量。
3.对“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句话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与生命本是“优越无比的”“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形成鲜明对比。 B.概括了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寄希望于虚幻未来的消极人生。 C.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作者表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D.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过得丰盈饱满”。
2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 C.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符合 .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拒绝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吾尝终日而思矣 蟹六跪而二螯 ..
3
B.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D.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对下列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虽有槁暴 有:通“又” .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 C.吾尝终日而思矣 尝:通“曾” .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
4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9.填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
(1)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何也? 。
(4)剑阁峥嵘而崔嵬, , 。 (三)古代诗歌阅读(4分)
10.阅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2分,共4分) 马 嵬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地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对 的关注与同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5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6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7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2.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3.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有何用意?(4分)
8
14.你认为大师说的“一种人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中的“民族精神”具体指什么?作者塑造的这群孩子是否多余?谈谈你的认识。(4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袅.(niǎo)娜 参差.(cī) 能裨.(bì)实用 n)期
B.癸.(guǐ)丑 愀.(qiǎo)然 绕树三匝.(zā) 曲水
C.扁.(biǎn)舟 幽壑.(hè) 山川相缪.(liáo) ōng)
D.镣.(liào)铐 赎.(shú)罪 浅尝辄.(zhé)止ěng)怀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寒暄 形骸 诧异 广袤无垠 B.默契 驽马 舟楫 放诞无礼 C.嫡亲 暇想 商贾 苍海桑田 D.战栗 杜撰 忖度 畏葸不前
9
匪我愆.(qiā流觞.(shāng)义愤填膺.(xi游目骋.(ch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地一项是(2分) ...
A.《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围绕魏、蜀、吴三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B.《红楼梦》的语言,形成了生动形象、准确精炼、流畅自然的特色,是汉语运用到炉火纯青程度的典范。 ....
C.动物们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
D.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读者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处理和存储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C.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大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19.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 ,画上者妙在 ,梦中者妙在 ,胸中者妙在 。
①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幻 ④丘壑深邃
10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20.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的一些礼貌用语现在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 问人姓氏说“贵姓”,情人赴约说“赏光”。请在下列横线处填入合适的礼貌用语。(4分)
等候别人说 ① ;宾客来到说 ② ;求人指点说 ③ ;赞人见解说 ④ 。
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3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五、作文(40分)
22.以“告别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从“朋友”“故乡”“陋习”“自卑”等词语中选择一个,也可以选择其他词语,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⑥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1
1、D 答案在第一段。
2、B “乐于生”并不是“及时行乐”。
3、D 作者引用这句话最主要是引出自己读生命的看法。 4、D 绝,横渡
5、C A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B项中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比。C项中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在那里”。D项中第一个“之”是代词,它;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
6、C
7、A 《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8、(1)君子的本性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9、(1)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2)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3)为天下笑者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用典 民间疾苦
11、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 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 的洁白无瑕。(写对两条得满分)
12、(1)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的人。这主要表现在:他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纪念碑前的吹奏表现出他出色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
12
最终被乐团录取也证明了这一点。(2分)
(2)朱丹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曲。(2分)
13、第一次写他小心谨慎地取出木笛是说明他很重视这次考试,与后来选择放弃形成对比,更能突出他的民族精神;
第二次是突出朱丹面对死难者纪念碑很庄重,体现他的悲伤之情。(每点2分)
14、①这种精神指爱国、不忘国耻、坚持操守等。(2分)
②不多余(1分)。孩子是希望,是未来,孩子哀悼亡灵的方阵又是自发出现的,这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孩子们在雪地里哀悼亡灵、聆听笛声的行为也体现了一种坚忍的精神,这些都深化丰富了这一民族精神的内涵。(1分)
15、C 扁piān 膺yīng 16、C 遐想 沧海桑田
17、D “忍痛割爱”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 18、C 不合逻辑,“大约”和“以上”是矛盾的。 19、D “丘壑”对应“地上”。 20、①恭候 ②光临 ③赐教 ④高见
21、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