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不如我们来个成语大比拼,看看我们能说出多少以“自”开头的成语。每人说一个,注意不能重复奥!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板书:故事、道理
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
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学、明)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
读得真好!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读字词:矛 盾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3)让我们继续读。生读字词:锐利 、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
(也行。)
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4)接着读。读词:拿、卖。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5)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师:“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显示: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读一读。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
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播放FLASH动画)
(自夸、耍小聪明、不动脑筋、愚蠢可笑、爱说大话)
4、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男女生分读)有问题吗?
(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
还可以怎么问他?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的语句来说说吗?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
(4)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 (相互抵触、不一致。)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板书:张口结舌
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谁来说说!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哎,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谁能告诉大家,这段古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教后反思:
一、关于成语积累的反思
成语的积累训练:自( )( )( ),这部分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效果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在设计这部分的教学流程时,我是这样想的:
1、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丰富的寓意。尤其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本体,从寓言中我们可以读出许多的“自我”来,因为“寓言说的就是你呀。”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所在。
2、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教参上提供的一种寓意。寓言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在解读中就会以喻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
3、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就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在解读寓意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部分,学生对于练说文中的人物活动表现得很好,参与面广,回答也较准确,联系课文思考成语的意思水到渠成,应该说教学活动设计得比较巧妙,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了发展。只是在提示自相矛盾的意思时过程的设计还不够清晰,对于楚人说的二句话,应该进一步让学生推断,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以对矛盾论这一逻辑有一个相当清晰的认识,这里处理得不太精细,看来于细微处见真功夫这句话还要好好琢磨。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跟预计比较吻合,学生对古文很有兴趣,让学生读读,讲讲,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古文,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古文的兴趣,由于前面的学习活动比较充分和深入,学生也消除了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拓展活动。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由于以往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时很难找出合适的例子,这次采用病句分析判断的方法,学生表现踊跃,分析得都很到位,并且掌握了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巩固了认识,提高了思辨能力。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沟通
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
二、回顾、朗读、揭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
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
三、学习《矛与盾》
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
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
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
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
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
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
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
9.运用和体会寓意:
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
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 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
(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
(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4)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
(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
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我背着书包悠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伴随着马达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琳琳,上来坐车吧!” 一辆摩托车驶到我的身旁,原来是王东的爸爸送他上学。我谢绝了王叔,他们便开着车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盏红指示灯亮了起来,可王叔却硬是冲了过去……
看了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东家,王叔带回一本交通安全画册,里面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王叔还给我们讲交通常识和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他说:“过马路时必须 ‘一慢二看三通过’。”
王叔理应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可是他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这样,不但不会给周围的人做出好榜样,而且会给人们带来更坏的影响。
难道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吗?
E、小结:看了这么多的实例,你能总结出《矛与盾》这则寓言的寓意
吗?
F、幻灯出示练习题,填空再幻灯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 )。 《矛与盾》是一篇古代( )故 事 ,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语 是 :( )。这则寓言的寓意:( )。
10、拓展练习:
A、这个人能不能卖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卖出去吗?
C、讨论各持己见,小结,幻灯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读。
新自相矛盾
那个人什么也没卖出去。他想:今天一无所获,回到家我该怎么说啊!哦,对了!有主意了。他扛着矛和盾回到家。妻子问:“叫你别吹你非吹不可,看,什么也没卖出去吧?”“我虽然没卖出去,但我有了个好主意,你要帮助我,明天你去西城卖矛,我去东城卖盾,怎么样?” “那饭谁做呀?”“我们可以出去吃啊!”“但是……” “就这么定了。”第二天,他俩分头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快来买啊!”丈夫在东城喊:“快来买啊!我的盾坚固的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天没黑,他俩就把矛和盾卖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兴,一起去餐馆大吃了一顿。他俩异口同声地说:\"今天过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读原文,背诵,积累词语。
12.再看动画片《自相矛盾》。
四、作业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记录下来。
2、用自己的话把《矛与盾》这个故事写出来。注意写活卖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给卖矛和盾的人出个好主意,让他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快点儿卖出去。并写下来这个好主意与同学们分享。这可是智慧哦。
4、课后与好朋友一起表演卖矛和盾。并把表演经历写下来。
(可以任选一题 也可都做。看你喽!)
5.读读写写: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没有抵触: A、 教室内人声鼎沸,笑声轰鸣。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B、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宇:“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C、不努力学习未来成为一名知名的科学家。
D、一边跟人家说减肥需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一边往嘴边塞东西!
E、告诉孩子做人不能说话不算数,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F、天天开会说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G、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H、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在发动着战争让世界不得安宁。
I、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们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学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L、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M、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N、一边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一边说自己的盾坚不可摧。
O、劳动了一整天,他实在太累了,一坐下来,他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是,他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哪里还睡得着呢?
P、清明节那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了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Q、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R、新学期开始了,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