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坡 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执笔教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法学法 自相矛盾 课时 1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3、理解寓意,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韩非子的资料、课件 围绕单元主题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品味,积累寓言的语言,理解寓意。 资源化备课教案 个人执教增删 教学过程 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猜谜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猜猜这些都是什么? 2、老师指导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介绍矛和盾指的是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 4、学生交流自己对寓言的认识。 5、师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一起读课文,通过互助把故事读通。 3、学生分段读文,纠正读音。 4、借助注释自学生字词。 (1)重点字词;矛、盾、坚、陷、鬻、利、誉、日吾、莫。 (2)理解生字词。鬻:卖。誉:称赞。曰:说。吾:我。莫:没有什么东西。陷:刺穿。或:有人。弗:不。 三、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是怎样学习的? 2、让学生说说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 3、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句子的停顿。 4、集体交流,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练习朗读,理解寓意。 资源化备课教案 个人执教增删
1、课件出示句子。 “吾盾之坚……。” “吾矛之利……。” (1)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 (2)指导朗读出炫耀夸口的语气。 2、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听到这个问题时,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3、理解“弗能应也”,指导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言文的意思。 5、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启发。 讨论:你有过自相矛盾的时候吗? 六、课堂总结: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无限夸耀,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人。启发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1、理解句子:①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②其人弗,能应也。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意思。 我的矛:利,无不陷。 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我的盾:坚,莫能陷 本文语言简洁,含义精辟,分析寓意时抓住重点词 句,采用反复朗读和学生讨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