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故事、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们理解并牢记成语的含义,并学会正确应用成语。
教学内容
1.讲解成语故事:杞人忧天。将PPT中的古文用现代文讲出来。
从前,杞国(杞国:周代的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2.引导学生猜测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提问学生,并予以鼓励。
3.解释成语的含义: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4.观看“杞人忧天”的动画视频。时间为1分16秒。
5.引导学生用“杞人忧天”造句。
6.课堂结束。
备注
1.可以准备一些棒棒糖,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2.视频需退出全屏模式,然后双击“杞人忧天”视频图标即可播放。若遇到问题,可退出PPT直接打开视频文件。
3.视频中“杞”错念为qi3,同时,视频中的部分“杞”错写成“齐”,若学生有疑问,可向学生解释。
3.选讲:杞人忧天文言文注释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通“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 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止。
果:如果。
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四虚:四方。
躇(chú)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奈地坏何:何,怎么办
行止:行动和停止。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语):我听说五一班的同学上课时不但专心听讲,而且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大家可要好好表现,别让我们失望,好吗?小学五年,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谁最勇敢?来说一说。 (相机表扬学生:你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你真棒!真是个能说会道的好孩子啊!你的记性真好!)
(过渡):大家说的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那成语是不是只有四字的呢?(学生答)我们一起来读读成语的自述(学生齐读)这节课我们以复习四字成语为主,以便大家能够灵活的把成语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板书:成语复习)
同学们,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复习呢?(学生答)
(过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为了公平竞争,我们先来明确比赛规则。
二、比赛规则:
1、四个小组展开比赛,每组选一个记分员记分,最后得分高的一组荣获冠军。(注:记分员只管记分,不参加比赛)
2、加分原则:①老师根据同学的表现给以加分。②答题加分。
三、比赛过程
(要开始比赛了,准备好了吗?)我们进入比赛的第一个环节:通过分类整理,以便巩固成语。(板书:巩固——分类整理)
第一关——数字成语
要求:1、发挥集体智慧,写对一个成语一分。
2、时间一分钟,老师宣布计时开始方可动手。
(注:组长记录,其他同学说)
一鸣惊人 二龙戏珠 三思而行 四面楚歌
五光十色 六亲不认 七手八脚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万火急 百发百中 百花齐放
千山万水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万事如意
(各组交换读幷报分)
(过渡)XX组,真棒!继续加油! XX组虽然暂时落后,但是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是不甘示弱的,有信心追上来吗?。在这一关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个个不甘落后,为了小组的荣誉力争上游,这种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老师佩服你们。希望下节课的比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功。
第二课时
第二关:看图猜成语 要求:以小组开火车的方式看图猜成语,三秒钟之内猜不出,其他组可以竞猜,从而获得得分。
(过渡)看起来,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了不止孙悟空去过,六1班的小朋友也都去过了,人人都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啊!太厉害了。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一个故事,就是《三国演义》里关羽从曹营里杀出来,可用哪个六字成语来形容时。(过五关,斩六将),对极了,现在大家也正“过五关,斩六将”,后面的关卡更难了,还敢继续闯关吗?我们再来看一下各组的得分(XX组,太棒了!反败为胜,继续加油,XX小组,为自己加把劲,一起跟老师说“我是最棒的!”)
第三关——抢答成语 (答出两个即可,所在组加2分,齐读一遍)
(注:谁先站起来谁说)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嫦娥奔月 八仙过海 坐井观天 叶公好龙
含人体部位成语: 含有动物名的成语:
出人头地 赏心悦目 车水马龙 笨鸟先飞
描写大海的成语: 描写四季的成语:
无边无际 风平浪静 百花盛开 风雪交加
表示友情的成语: 形容危急的成语:
情深似海 同舟共济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与孙悟空有关的成语:
舍己为人 坚贞不屈 千变万化 除恶务尽
趣味成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对策:给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 词语。
2、 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学生自己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自己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相机讨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交流、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
(6)思考: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难点: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
对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学准备:学生事先的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默写词语:腾空 墙角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逼真 神韵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考。
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戳穿
自相矛盾:夸口 矛 ---------- 盾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 一样的俸禄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张口结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