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开始的日子,整个实习从8月29日到9月6日。
大概中午十二点左右,乘坐的大巴到达实习的驻地——九龙山庄,整个实习地区位于清西陵地区,为丘陵地形,植被茂盛,适合进行勘测实习。
下午两点在食堂会议室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付老师给大脚布置了这几天的任务和注意事项,强调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不得在文物建筑上和古树上进行标记,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随后,全体实习人员被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天负责不同的工作,轮流进行。以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接触到实习中的每一个步骤。一共分为选线组、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横断组、地形组、内业组。各个小组组长晚上7;30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天的工作,并安排明天的任务。会议结束后,我们第四组前往仪器室领取了水准仪、钢尺、水准尺、花杆、尺垫、脚架等仪器。并在山庄大院内进行了仪器熟悉和试测量,明天我们将按照四等水准测量完成水平组的工作。
下午小组成员还一起出去对清西陵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地形地貌和一些文物建筑,熟悉了一下实习区域。
2014年8月30日 星期二 天气阴
今天早上我们组5:30分就起床开始了今天的工作,今天我们组的任务是水平组,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两台、水准尺四根、以及尺垫。
沿线设置水准点,并测量出其高程,供中平和施工测量作依据,同时填写水准点表,
再用基平布设的水准点,测量出各个中桩的地面高程。
组长安排我先去选线组熟悉线路和交点位置,以便在后续测量中能够及时找到桩的位置。组内的其他人员则从拟定的水准点引高程都起点,由于很久没有用到测量仪器,在读数和计算时还出现了一些小的差错,进行的比较缓慢。四等水准测量按照前后前后的读数顺序,和去年的工程测量实习差不多,当我们好不容易将高程引至交点1附近时,老师发现我们将第一个水准点直接放在了起点桩上,这是不允许的,开始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影响桩的实际高程,于是我们又从拟定的水准点重新引高程。
基平完成后,待中桩组的同学将桩定位后,我们开始了中平测量,中平测量只需要沿道路走向依次在各个中桩立尺,只需要读出黑尺中丝读数即可,在水准仪搬站后,需要读出上一站水准仪读数的中桩的至少一个,将高程传递下去。下午组长在复核数据时,发现有一个高程有误,于是组员又再次从K0+000桩号重新引高程至BM3 附近。这也给了大家一个教训,以后一定要边测边算,如果有误以便及时重新测量。
2014年8月31日 星期三 天气阴
今天进行的是横断组的工作,由于中桩组的定位桩任务还未完成,我们横断组出去的时间稍微晚一点。
横断组的工作任务是在实地各整桩及加密桩测量各个中桩在线路横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地形图,进行横断面方向的确定,根据地形情况测量线路各个中桩的横断面地形,为路基横断面设计,土方计算及施工放样做准备。我们携带的仪器有水准尺、水准仪一台、花杆两根、十字架一个、50m钢尺一把,我在工作中主要负责拉尺和读数,大家在草丛中穿来穿去也挺辛苦的。横断面方向利用花杆和十字架确定,在需要确定横断
面的桩点上立十字架,一人在前一个桩点上立花杆,方向瞄准花杆,则此时方向架的另一个方向为横断面方向,2人各拿1花杆在中桩左右定向,我们采用的是花杆法测量相对高差,在特征点立花杆,拉钢尺测量距离中桩的位置,并计算相对于中桩的地面高差。
我们采用的是地形图绘制比例为1:200,左右各测15米,我们组测到了K0+840桩号位置,晚上在会议室根据各个桩号的横断面数据进行了地形图绘制。
2014年9月1日 星期四 天气阴转小雨
今天进行的是地形组的工作,也就是测绘地形图。
地形组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与收集沿线的地形资料,配合路线总体布设,进行实地勘测,其他排水构造物的技术要求。根据比例尺的大小,测定中桩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形以及特殊点和地物的高程。我们组今天测定的区域位于景区内的林区,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太大的地势起伏。
我们组携带的仪器为全站仪一台、全站棱镜两杆,小平板仪一套,对中杆两根,对讲机一对。由于对全站仪的使用不太熟悉,开始对全站仪的学习耽误了一定时间,后面付老师途径时进行了讲解指导,组长和总工进行了商讨后做出了测量方案。于是大家开始分工表合作,两个人操作全站仪,四个人轮流扶棱镜,两个人负责绘制草图,一个人计算数据。特别需要留意的就是道路、小桥涵的定位,需要多测定几个点,根据道路的走向,选择合适位置来架设平板仪和全站仪,尽量选择离中桩较近处,并且能够通视路线周围重要的地物和中桩,选择的点是周围重要的地物,利用全站仪读数记录平距、水平角、高差,作出草图,用比例尺作出该点的平距。当不能够在本站测定的点,或者是视线被遮挡时,需要搬站,在搬站前,需要选好下站仪器架设的点。我们组最后测量到K0+860桩号处。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天气小雨
由于昨天晚上的大雨今天还没停,测量工作今天无法进行,我们组今天的任务是内业。
内业组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整理和核对其他组的数据,具体的工作任务是对外业勘测组的资料进行整理,复查并汇总;有关勘测图表绘制并打印出来交给各组;技术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归档;将数据输入纬地软件计算;派两名同学随选线组进行学习,把握明天的工作。
今天早上八点,在会议室李老师给我们开了工作会议,布置了今天的工作安排,然后让每位同学汇报了这几天道路勘测实习自己所做的工作,并提出了工作要求。随后组员对办公室进行了整理,组长给组员安排了任务,逐项复核外业交回的勘测资料和原始记录,及时发现错误并告知相关作业组及时重测和补测。由于今天外业的同学由于下雨没有出去工作,所以我们重点是处理核对的昨天各个小组的数据,明天待数据出来后再继续核对计算。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我组的任务是出去选线,选线的地方已经到了山上了,离驻地很远,有大约40分钟的路程,火辣辣的阳光在下工作对大家确实是一个考验。
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组长安排到测角组先进行了测角的学习,学习了测角的工作步骤,如何使用全站仪,以及仪器的调平和数据的输入。学习完毕后,再和组员汇合,进行选线工作, 选线的工作任务实地确定路中线位置,即进行路线察看并进一步确定路线布局方案,清除中线附近的测设障碍物,确定路线交点及转角并钉桩,选定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半径
长度、确定平面线形类型,在越岭线地段确定纵坡度。主要使用的是罗盘和花杆,在前点的同学根据路线的走线,多次细心观察,宏观布控,根据原道路两旁的植被,地形,建筑等因素,确定导线方向,做好标记。中点人员在标记附近插上花杆,观察是否通视,若通视良好及可行,若通视不良好,则让一人站高处观测,反复调整。将罗盘架设于交点之上,整平,用罗盘仪测得上一导向线的方位角以及下个导向线的方位角,并且确定纵坡度。最后确定桩号,用木头写明交点号定桩。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实习很快就要接近尾声了,今天我们组的任务是测角组,测角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项工作,大家完成的还比较顺利。
测角需要的仪器是全站仪一台,棱镜两把,花杆2把,要求我们较准确的理解选线组的意图,正确钉设路线的起讫点、交点、转点;测定交点右角,计算转角,丈量基线,计算平面要素,标定曲中方向;延伸直线;测量方位角和视距。路线测角:一般规定测右角使用全站仪以全测回方法观测,两次观测取平均值。在前后交点上架立棱镜,调整棱镜高度使其能被全站仪观测到,先以盘左(右)对准前一点交点上的棱镜,按下置零键,转动全站仪至对准下一交点上里的棱镜,转动时需要记下全站仪的转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此时记录下全站仪上的读数;再将全站仪置于盘右(左)以同样方法测出角度,两次测量值误差必须在40秒以内。整理测得记录下来的数据,制成表格,根据各点桩的数据,建立坐标(以起点为零坐标点最佳),计算出交点坐标值,运用纬地软件和饮雨软件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并输出直曲转表,将数据交于中桩组。在操作的时候需要来回搬仪器,并且需要根据视线及时调整棱镜的高度,使全站仪能够看到。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最后一天的工作是中桩,为了便于水平组的进行高程测量,我们组今天早上6:00就出发前往测量地。中桩组的工作任务通过对路线中桩高程进行测设,同时测量原始地面高程,进行中线丈量、钉设里程桩,根据地形地质情况进行加桩;整合资料,出路线表和直曲转表。
我们今天携带了全站1台,棱镜,脚架,支架,对中杆2个,木桩n个,锤子,瓶盖,钉子若干,颜料及毛笔,钢尺一把。 在定第一个曲线段的桩的时候,组长和总工发现计算机计算的数据和手算的数据有差别,产生了分歧,于是大家一起讨论,找出原因,在第一个交点花费了大概近两个小时,最后发现时半径输入错误。找到错误之后,大家利用计算机很快计算出各个桩的数据。数据出来后,调整全站上角度数据,按置零键,将初始边设为零边。将全站的水平制动拧紧,不让全站水平摆动。移动棱镜于零角边上,找中桩点。根据测角组整理出的直曲转角表和曲线要素表格,测设中桩点。先将交点至交点直线边得中桩测设出来。接4步骤,用钢尺先粗测距离,然后调整棱镜的角度及距离对准全站镜头,在全站上按DIST键,测出距离。逐步调整直至达到相同的距离。由于路上土层坚硬,无法直接打木桩,于是我们使用的瓶盖加铁钉,然后在旁边软土里用木桩写明桩号。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和合作,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虽然天气炎热,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困难,对道路勘测的过程有了切身的体会,培养了专业技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