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分析 ◆王 燕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2014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互联网金融首 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进入决策层视野。随 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手机银行成为银行业界的新式业务增长点 并呈现出飞跃式发展。作为各大银行创新亮点和竞争利器之一, 手机银行已使各大银行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市场争夺战。手机银行的迅猛崛起,无论是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还是扩大金融服务 廉。统计数据显示,手机银行交易成本仅为传统方式的五分之一。 手机银行的使用,不仅缓解了银行柜面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较低了 银行的运营成本,客观上也较低了手机银行客户的交易成本。手 机银行的这一发展优势成为了各大银行的竞争利器之一,根据 ((2o13年中国手机银行市场行业数据库》显示,2013年中国手机 银行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建行、工行、农行依然凭借着强大的用 普惠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从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现 状出发,分析了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 【关键词】手机银行;发展优势;制约因素;未来展望 手机银行,也称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 关银行业务的简称。手机银行功能丰富,业务范围覆盖账户管理、 转账汇款、手机支付、信用卡业务、投资理财、公共事业缴费、金融 咨询、信息查询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手机银行既是产品又是渠道, 属于电子银行的范畴,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的跨业合 作,以手机作为终端为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金融服务方式。 一、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 报告》显示,依托互联网与新兴技术,2013年中国银行业互联网金 融发展迅猛。具体来看,截2013年末,手机银行交易总额达12.74 万亿元,同比增长248.09%,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4.58亿户,企业 客户达11.43万户。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手机银行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手机银行业务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手机银行 市场潜力巨大。 (二)发展模式多样化 手机银行的发展方式主要有四种:以银行为主导、以移动运营 商为主导、以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为主导、以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 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目前的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发展模 式占主导,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主要有WAP(无线应用协议)、 客户端、短信三种实现方式。而以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为主导的 发展模式在市场份额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三)发展技术尚待完善 同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状况相比,中国手机银行的的发展技 术尚不成熟。虽然手机银行业务推出以后受到了市场消费主体的 青睐,但手机银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在软件配套、安全 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尚待完善。另外,手机支付尚没有形成统一的 技术标准,各行在推广业务产品和业务试点时,通信网络、基础设 施和技术协议各不相同,造成各银行的手机银行支付业务互不兼 容,延缓了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速度。 二、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优势 (一)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工信部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 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比上月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增长12. 46%。目前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数占全国人口的84.9%。庞大的手 机用户群体和广阔的市场资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机银行还可以将银行和支付业务拓展到无金融 网点地区和无银行账户消费者群体,真正实现解决偏远地区金融服 务匮乏、低收人人群金融需求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二)降低银行运营成本 与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手机银行业务成本更低、费用更低 26 户基础位居市场前三位。 (三)交易灵活便利 手机银行可以提供7 X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只要随身携带 可以上网的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管理账户、实现手机 支付。调查发现,手机银行是用户未来最愿意使用的移动远程支 付方式。手机银行的这一特点也为开辟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 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中国偏远的农村地区,可以使得原来接触不 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农村居民能够通过手机银行快捷方便地办理各 种金融业务。 三、中国手机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大众认知度较低 目前,手机银行主要以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人为主,农村和 边远地区的农民受知识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手机银行的认 知度和接受度较低。而且,手机银行业务资费较高,操作相对复 杂,使用上又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因而社会公众对手机银行的接 受度不高。从对网民的调研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听说过手机银行 的网民比例高达89.1%,而使用过手机银行的网民比例却较低,手 机银行的使用率和认知率存在较大差距。 (二)存在资金安全隐患 在手机银行快速普及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显露出来。来自艾 瑞市场调研的一组数据显示,由于网络欺诈、网络“钓鱼”等现象 的持续泛滥,近六成智能手机用户表示最担心手机支付安全,这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手机银行用户的安全性 担忧主要是手机丢失后产生的巨大损失、手机信息容易被他人窃 取、手机病毒入侵等,整个手机支付行业的安全环境对手机用户的 使用信心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行业标准不统一 尽管我国手机银行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但其行业标准还尚未 统一,各大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分别推出自己所谓的行业标准, 这实际上制约了手机银行市场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技术标准的 无法统一,直接影响了就是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别是对芯片制造商 来说,在技术规范和未来应用上并不明确,使得产业链上各环节基 本都无法进入大批量生产。 (四)业务监管体系滞后 手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和完善并没有跟上手机银行的 发展步伐,表现出滞后的倾向。真正意义上提到手机银行的主要 是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 评估指引》等行政规章,没有相应的专门立法与实施细则配套,难 以实行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焦扬,胡冬燕,丁淑贞.中国手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华北金融 2011,(4):31_34 [2]胡现玲.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1 (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