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美两国政府4月23号就驻日美军整编问题举行了新一轮会谈,双方就共同使用太平洋海域美军基地问题达成一致。按照会谈内容,日本自卫队除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基地外,还可以使用菲律宾巴拉望岛或吕宋岛的美军基地。该报道认为此举是为了牵制中国在太平洋海域“日益频繁的活动”。据媒体报道,菲律宾巴拉望岛面朝与中国存在岛屿争端的南沙群岛,地理位置重要并且敏感,最有可能成为日本自卫队驻扎的首选地。如果日美菲三国达成一致,将会在此共同训练部队。本月16号,日本自卫队曾首次参加了在此地举行的美菲定期共同军事演习。此外,日本政府近日还初步决定,将通过政府开发援助(ODA)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提供巡逻艇一事正式敲定,这将是日本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后首次向他国提供武器。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对峙,至今已经半个月,为了缓解事态,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4月23号证实,中方已从黄岩岛海域撤回最先进的渔政310船和海监84船,目前只有一艘海监船继续留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称,将继续派舰艇到黄岩岛,但是将继续与中方商谈。

钓鱼岛,黄岩岛。这两个岛屿最近总是出现在我们的媒体报道中。它们面积不大,但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并且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日本和菲律宾却不断挑衅,宣称对这两个岛屿拥有控制权,我国的海权面临严重挑战。

如果想要仔细分析我国海泉面临的挑战的话,首先要知道中国领海具体情况,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早在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就有一则关于领海的声明,全文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它属于中国的岛屿。

(二)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的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各直线为基线,从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的水域是中国的领海。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岳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

(三)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任何外国船舶在中国领海航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令。

(四)以上(一)(二)两项规定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它属于中国的岛屿。

台湾和澎湖地区现在仍然被美国武力侵占,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的和主权的非法行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这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下面,我们需要明白的概念就是什么叫做海权。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明白了中国海权范围,也知道了什么叫做海权,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分析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了。

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主要还是日本问题,而钓鱼岛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中日的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但迟迟不能解决,双方都宣称是自己的领土,各自拿出了各自的理由,然而,对于钓鱼岛之争,不仅仅是单纯的领土之争,更关系到海洋发展和国家安全,也牵涉到国际势力,双方都不肯让步,彼此对峙,今年更是引发了钓鱼岛撞船事件,使得局势更加紧张。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其中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如何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成了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离不开海洋,中国经营海洋更离不开南海。

那么我们面对这些挑战,有何对策呢?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从手段和方法上来说,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多种的手段和方法。从总体上,应该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海上权益涉及到国家的主权和核心利益。 对这个问题,必须用一种坚定的方法来表达国家的决心。而这种决心,要用一个合适的方法宣示出去,向世人表明我们围绕这一部分海域的海上权益、海上主权所具备的决心。

第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海洋权益,包括海上岛屿的归属、领海、海上专属经济区、国际海上通道的通行权、国际公海的使用权等一系列问题。要想较好的维护自己国家的海洋权益,显然需要有一个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经济开发、建设,包括居民的居住,都

是建立在一个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上。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和技术基础,那么对这种海洋权益的宣示就会是一个很空泛的事情。

第三,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还需要在所拥有的海域上进行有效管理。 海洋如此广泛,它的管理和陆地上的管理不一样,其难度更大。对所拥有海域进行有效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宣示主权,同时让更多国家和人承认主权。举个例子,在我们的领海专属经济区范围内,我们应该保障在这个海域为世界各国提供一种公共服务。例如海域内天气预报,海情海况通报和海事救助等。这种有效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我们对这部分海域所领有的国际责任。只有这种权利和责任相互联系,能够更好的为国际社会提供服务和保障,那么这种权利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和认可。

第四,当今围绕海上权益纷争,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要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

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因为历史问题造成的相对复杂的海上权益纷争,就需要有一个灵活的外交手段。具体来说,在运用这种外交手段当中,就是要对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承认我们对这种主权的宣示。同时形成一种共赢的态势,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排他性的单独领有状态。比如中国很早就提出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第五,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最根本的,最后的一道保险就是海上力量。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海上力量,要想有效的维护,就必须拥有一支制海型的海上力量。从历史上来看,海权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保障己方自由运用所拥有海域。第二,保障不使敌方自由运用我海域。必须要有能力形成24小时保障,随时保障己方能够自由的运用所拥有海域。

只有充分的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形成各种手段综合使用的态势,同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能够确实保障中国对这一海域的有效控制和使用,同时保障国际社会在国际法的范畴内合理运用这一海域,这样中国对这一海域的海上权益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国家的海上权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