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说明(详细)

来源:爱够旅游网
生物安全柜介绍 1. 概述

生物安全柜是生物实验室的一级隔离屏障设备。所谓生物安全柜,实质就是一种负压过滤排风柜(见有关标准:YY0569、JG170、ANSI/NSF49、EN12469对生物安全柜作出的定义),其本身可分为部分隔离和完全隔离。 生物危害的隔离措施通常由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措施实现。采用生物安全柜的目的是为了把生物实验室污染区域及污染风险降到最低,以实现一次隔离目的。为防止生物危害从实验室漏到外部环境,把实验室和外界隔断,即为二次隔离,二次隔离的目的是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生物感染。

由于生物危险的事例几乎都发生在实验室内,一次隔离措施越严格、充分,则可降低实验室污染的风险,从源头上抑制生物危害的发生。

由于目前生物实验室以及医院临床医学检验和研究应用最广的是Ⅱ级生物安全柜,本文将着重对Ⅱ级生物安全柜进行阐述。

2. 依据

GB 19489—2007《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

ISO 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 YY0569-2005 生物安全柜; JG170-2005 生物安全柜;

JGxxx-xxxx 洁净工作台(报批稿)。

3. 生物安全柜的特殊防护设计

3.1 生物安全柜的级别类型和适用范围

生物安全柜分成Ⅰ、Ⅱ、Ⅲ共三个等级,其中:Ⅱ级生物安全柜又细分为A1、A2、B1、B2四个类型,A1、A2、B1分别为循环气流结构,B2为气流100%直接排放结构。实验领域对于A1类生物安全柜应用极少,其流入气流流速相对较低,对人员防护隔离能力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生物危害的高风险场合应用。通常,A1类生物安全柜仅用于医学教学或对已知的低风险病原体操作。B1类生物安全柜的排风气流流量是系统总风量的70%,尚有30%循环气流,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它仍然不能用于化学毒性场合。常用的是Ⅱ级生物安全柜中的A2、B2类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应用气流围场、空气负压、物理过滤、风险预警及联锁控制等综合隔离技术,实现生物危害防护,实现保护人员或保护人员、保护实验对象、保护环境目的。

● Ⅰ级生物安全柜

Ⅰ级生物安全柜从前部操作口吸入空气,经排风口高效空气过滤器滤除病原体颗粒后排出空气。它依赖吸入空气实现生物隔离,其应用目的是保护人员免遭病原体感染。

注:Ⅰ级生物安全柜不对样本保护。

适用范围:仅适用于对第1、2、3、4类病原体的操作时的人员保护场合。

● Ⅱ级生物安全柜

Ⅱ级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的机型,它与Ⅰ级生物安全柜相同的是从前部操作口吸入空气,以防止气溶胶外逸。但是,在操作区内部则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提供垂直下降流动的洁净空气(通常称垂直层流)。经排风口高效空气过滤器滤除病原体颗粒后排出空气。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第1、2、3、4类病原体的操作时的人员、实验样本、实验室环境或大气环境作保护的场合。 ● Ⅲ级生物安全柜

Ⅲ级生物安全柜适用于病原病毒、病原细菌、病原寄生虫及重组遗传基因等实验领域具有最高危险度的操作。操作人员通过完全密闭在负压柜体的手套在密闭操作区进行感染动物解剖、组织材料处理、病原体培养、显微观察和离心操作。由于Ⅲ级生物安全柜的柜体具有较高的耐负压结构强度,又采用不锈钢作为柜体,当前部透视窗采用含铅玻璃且外排气流的过滤采用化学过滤器(必要时,再加焚烧处理)时,Ⅲ级生物安全柜是放射性或毒性药物配置的理想设备,可满足医务人员免遭X射线或毒性的危害。

注:不锈钢对X射线的衰减作用明显于其它材料。

Ⅲ级生物安全柜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当采用国标C级过滤器,比普通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高一个档次,当排风过滤仅以空气过滤为手段时,应当采用两级ULPA过滤器串联技术。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第1、2、3、4类病原体操作时的人员、实验样本、实验室环境或大气环境都作保护的场合。

3.2 REYA生物安全柜特殊的设计技术

生物安全柜是通过物理技术实现生物危害隔离的一种装备。它应用气密性结构设计及内部负压过滤通风技术,达到防止病原体气溶胶扩散污染的目的。 ● 特殊的密封设计 ○ 过滤完整性

生物安全柜所用的高效空气过滤器都由供货商检测后提供,进货交收检验仍采用“PAO”法作扫描捡漏以确定该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透过率。然而,安装的过滤器,其与柜体的吻合缝隙以及柜体结构的材料沙眼都足以导致病原气溶胶泄漏。据国际统计数据报道,生物安全柜经运输后的扫描捡漏合格率仅30%。

本公司采用我国著名专家——国家建筑科学院空气调节研究所许钟麟教授的专利技术成功地达到了“零”泄漏设计目的。

○ 柜体密封性

生物安全柜是空气负压装置,正常运行中的生物安全柜不会导致病原气溶胶泄漏。为什么还要对生物安全柜柜体密封性作出规定?为什么密封性条件试验规定为正压?其实是风机故障条件下病原气溶胶受正压扩散的防护需要。 正压条件下的柜体密封不能依赖密封胶围堵措施。异种金属材料不可能加料连续焊接达到柜体密封目的,本公司对钣金工艺设计的不断探索,解决了柜体承受500Pa正压下维持30min后剩余压力达到450Pa的要求。 REYA全不锈钢结构的升级换代型生物安全柜即将进入市场。该生物安全柜完全由加料连续氩弧焊接工艺制成。产品工艺技术完全与美国同类产品先进工艺技术水平持平。成为国内领先工艺水平。该工艺技术是高危害病原体操作的卫士,对我国生物安全柜产品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 更精细的过滤技术

国际、国内对于生物安全柜用过滤技术都规定相对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99.99%。然而,已知的病原病毒颗粒仅几十纳米,如:小颗粒SARS病毒40nm。考虑悬浮颗粒的直径可小于0.1μm。小颗粒病原微生物寄生于小颗粒尘埃,仍存在穿透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概率。特别是这种概率的存在对于排风口的危害将是不可低估的。

现有的超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技术的应用可满足需要。REYA生物安全柜的送风过滤、排风过滤已全部应用。该ULPA feilter相对0.12μm颗粒的过滤效率≥99.9995%。

○ 优化的气流匹配设计

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气流设计不能简单的符合YY0569规定,垂直下降气流设计流速0.5m/s时与流入气流流速下限值0.5m/s就不能匹配。反之,流入气流平均流速在允许波动范围内取下限值,则产生操作区正压而导致病原气溶胶外逸。前部操作口流入气流平均流速与垂直下降气流平均流速间存在匹配关系,且流入气流并不因为流速高而保护因子获得提高,经5年余研究发现,垂直气流在标准规定条件下提高流入气流流速时,前部操作口保护因子却适得其反。

稳定可靠的前窗保护因子,是柜体结构、回风负压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诸多设计综合体现。

○ 抑制交叉感染的气流组织结构设计

内部交叉感染可能是人员手臂运动和下降气流组织结构的综合结果,本公司通过CFD手段研究内部交叉感染,揭开了样本污染的奥秘。并通过数十万例现场实验数据统计,证实了设计措施有效。

2006年通过德华创生公司血液干细胞50000例移植实验操作0感染的记录;2007年通过宝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000例实验操作0感染的记录;2009年通过和记黄埔药业公司100000例实验操作0感染的记录。

○ 正压污染区被负压包围的结构

A2型生物安全柜的送风静压箱内空气为流入与循环部分气流的混合体,属于被污染气流,该静压箱设计为负压包围结构。

B2型生物安全柜的排风为负压设计,污染气流直接由负压风道直接排空。生物安全柜操作区左右后三侧为双板型结构设计的负压污染区。 负压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可靠防护病原气溶胶逸出。

○ 定向气流

定向气流是一个俗称,技术术语称为“层流”,即单向的气流。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的操作区垂直下降层流,被用以保护实验样本免遭内部交叉感染。因为,操作区回风口分布及回风负压使垂直气流未到达操作台面已经分流,如前后、左右,由气流渐变线围成非期望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内覆盖的工作台面气流流速明显降低。在人员手臂伸入情况下,受下降气流撞击,手臂下部形成气流漩涡,且漩涡直径大于手臂直径并形成连续状态。这就是内部交叉感染的动态影响。

在交叉污染静态试验条件下,由于三角形区域气流降低,侧壁细菌喷射口射出的细菌轻而易举地到达远距离培养皿,这种现象用向量函数可解析(垂直下降流速、细菌喷口流速、沉降均着落地与喷口距离位置关系)。这是静态试验条件下交叉污染的成因。

无论在动态条件下还是在静态试验条件下,垂直下降气流不能侧弯是关键。因为,垂直方向量的提高是抑制喷口细菌前移的关键。回风负压口分布的设计在满足垂直下降气流不侧弯的前提下,动态时手臂下方的气流漩涡没有生成的条件,也就有效抑制了交叉污染的发生。

该设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

○ 气流活塞效应结构优势 目前,生物安全柜市场推出的产品款式不外乎前部直立式和前部斜面两款。斜面式设计相对人机工程学原理而言是有益的,可提高人员作业舒适度。但从生物防护目的出发,过渡的斜面结构对保护样本却有不足之处。

前部直立式生物安全柜的送风过滤器有效面积比较接近操作区横截面积。从理论而言,生物安全柜的设计应当使送风过滤器面积与操作区横截面积的比值等于1,以使垂直下降气流完全覆盖操作区横截面,气流类似活塞沿整个内壁板推进,由于不留结构死角且整个操作台面被送风气流覆盖,气溶胶没有上扬、残留的机率。

而斜面设计的缺点正相反,送风过滤器的宽度比操作台面窄,随设计斜率升高而过滤器宽度尺寸降低,于是在前部格栅处气流降低,甚至出现前部局部区域无下降气流。气流扩散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但最大气流扩散角小于10°。斜面设计不利样本保护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

○ 微机控制的气流恒设计 长期运行下,生物安全柜高效空气过滤器表面吸附颗粒不断堆积,阻抗随之升高。过滤器阻抗升高演变过程中风机静压跟随升高,但气流输出流量却逐步降低。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生物安全柜对人员、样本的保护,甚至导致直接的危害。为此,YY0569——2005《生物安全柜》标准以及美国ANSI/NSF49《Ⅱ级(层流)生物安全柜》标准都对风机性能规定了最低要求。 REYA生物安全柜运用微机原理,分别对生物安全柜的垂直下降气流送风机和排风风机伺服设计,它能在气流下降状态下自动补偿风机流量,且动态范围大,能在过滤器寿命周期内始终保持生物安全柜垂直下降和排风的设计流速(流量)。以达到寿命周期气流稳定目的。

REYA生物安全柜排风风机的另一个设计特点是由主机直接供电,并彼此控制信号交换。它无需独立供电。排风风机与送风风机间互锁控制,当排风风机故障或流量波动大于20%时,联锁关闭送风风机,以迫使系统不会正压导致病原体外逸。

○ 不锈钢大容量集液槽

大量的设计案例获得证实,集液槽不应有污染液体清除或清洗的结构障碍。由于设计结构的障碍存在,在用生物安全柜不能获得有效清洗,实验中试剂残留物长

年淤积导致结构涂层起翘、脱落,金属板材受到严重腐蚀。试剂残留物持久存在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微生物繁敷或实验样本污染。

不锈钢大容量且无结构障碍的集液槽有效解除了实验人员的清洁困惑。

生物安全柜应用选型

生物安全柜应用选型 选型要素

Ⅰ级生物安全柜

用于第一、二、三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时对人员的保护。不保护实验样本。 Ⅱ级生物安全柜

作业样本的生物危害类别:第一、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 保护人员、样本、环境;

其它,如:是否涉及到挥发性、放射性核素或化学品;

注1:II级A2型生物安全柜具有部分气流循环特点,适用于有微量化学添加剂的操作场合。 注2:II级B2型生物安全柜的气流100%外排至大气层,适用于有化学添加剂的应用场合。 注3:两种类型生物安全柜都满足痕量放射性操作场合的使用。

● 质量认证

生物安全柜应用于高风险场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其列入三类医疗器械的管理目录内,实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现行国家法规规定,生物安全柜进入医疗临床应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检测机构按YY0569《生物安全柜》进行注册检验。产品注册由注册检验、临床试验、按ISO13485要求建立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及产品风险设计报告共四部分构成。批准注册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证书。

美国对生物安全柜的认证由NSF组织实施,认证试验按 ANSI/NSF 49 《Class II (laminar flow)biosafety cabinetry》执行。欧洲执行EN12469标准。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强制性标准YY0569 《生物安全柜》 与美国ANSI/NSF 49及欧洲EN12469标准,在生物防护性能要求部分保持了高度一致,无论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还是试验结果的表述,均完全等同。并与美国ANSI/NSF 49在过滤器扫描捡漏、柜体密封性能、气流模式、垂直下降气流流速、流入气流流速、振动幅值、照度等参数要求保持一致。报警提示及联锁控制要求也保持了高度一致。但我国YY0569标准对结构要求比美国ANSI/NSF 49标准规定得更严格。作为国家注册的三类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柜产品标准与美国同类产品的差异主要是:中国的电气安全符合GB4793.1,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0101,而美国则符合UL标准。

4. 生物安全柜使用、维护及检测 生物安全柜放置

l 五个远离点(气流) 门; 风扇; 空调;

开着的窗户;

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 l 摆放要求

稳固的平台或支架;

两侧、后面和上端留30cm。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要求

个人防护要求 柜内物品的摆放 紫外灯 明火

工作前准备

工作中操作及溢出处理 工作结束后处理

个人防护要求

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必须穿个人防护服,戴手套(手套应套在隔离衣的外面),最好带口罩和帽子,根据需要带防护眼罩或者面罩。 生物安全柜内物品摆放原则

按照从洁净区到污染区的方向摆放; 所有物品尽可能放在工作台后部;

将废弃物袋、盛放废弃吸管的盘子以及吸滤瓶等体积较大的物品放在柜内某一侧;

前部流入气流格栅不能被纸、仪器设备或者其他物品阻挡。

对紫外灯的三点要求

每周进行清洁,除去可能影响杀菌效果的灰尘和污垢;

每次生物安全柜的认证,要检查紫外线强度,以确保有适当的光发射量;

房间中有人时一定要关闭紫外灯,以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因不慎暴露而造成伤害;

避免使用明火,因为:

明火可造成生物安全柜的气流紊乱,干扰气流模式; 可损坏HEPA过滤器;

处理挥发性物品和易燃物品时易造成危险。

工作前需要准备的内容 首先紫外灯照射30分钟;

关紫外灯,打开安全柜的日光灯和风机,用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的内表面进行消毒擦拭;

将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物品集中用消毒剂擦拭后放在台面相应位置上(切记勿阻挡风口!);

等待5min,净化工作区的空气污染物。

工作时操作规范

双臂垂直缓慢进入前面的开口,在生物安全柜中等待大约一分钟,以使安全柜调整完毕后才可对物品进行处理;

所有操作应在离前窗10cm以外的工作区进行; 废弃物应丢弃在生物安全柜内的处理容器中。

操作时注意事项

避免胳膊在前开口处快速移动和频繁进出。 尽量避免污染的物品进入洁净区。

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 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溢出处理

按GB19489—2007《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生物安全柜内溢出时的处理方法执行:

滴状溢出或体积不足1 mL 的,可简单地用消毒剂擦洗。 大量溢出时的特殊处理:

使生物安全柜保持开启状态;

在溢出物上覆盖浸有消毒剂的吸水材料,作用大约10分钟,以发挥消毒作用。

在安全柜内对污染的手套消毒后,脱下手套。如果衣服已经污染,也要先脱下消毒。穿戴干净的手套和衣服作如下进一步的清洁工作。

用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表面以及透视窗的内侧。作用20 min后,擦干消毒剂并将擦拭物置于生物危害袋中。

如果溢出情况需要浸泡接液槽,则不得现场清理接液槽。应报告实验室主管后采用适当的气体消毒方式。

将所有清理用物品以及防护服进行高压消毒。用消毒肥皂和水洗手和暴露皮肤。

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如果溢出物流入安全柜内,可能需要对安全柜进行更为广泛的消毒处理。

工作结束后的要求

将安全柜继续运行至少3min完成“净化”过程。 将柜内物品移出前,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擦拭

每天实验结束后,对生物安全柜的内壁和台面进行擦拭。

等待5分钟后,关闭前窗,关灯,关风机,紫外灯照射30分钟。

生物安全柜的维护

生物安全柜的维护

保持生物安全柜表面清洁和无污染状态

用70%酒精或者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内壁和工作台面;

如果使用漂白剂等腐蚀性消毒剂后,需要用无菌水再次进行擦拭除去残余的消毒剂;

定期抬起工作台面对其下面的区域进行清洁;

消毒后,用玻璃清洁器对前窗玻璃和紫外灯进行清洁。

定期保养

用湿布擦拭内壁和工作台面;

每年按需要更换紫外灯和日光灯; 每年至少认证一次

——《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YY0569-2005 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

生物安全柜的污染清除

甲醛、过氧化氢熏蒸等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 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进行熏蒸: ① 在检查和维修之前;

② 在更换HEPA滤器之前; ③ 在移动安全柜之前; ④ 安全柜被严重地污染; ⑤ 变换使用目的; ⑥ 长时间未用;

⑦ 需要熏蒸的其它时间。

甲醛熏蒸步骤之一----准备

电炉两个;福尔马林;氨水;100mL烧杯4个;胶带;透明塑料薄膜、75%酒精等。

使用75%酒精对生物安全柜内、外表面进行消毒清洁; 将生物安全柜和放置在同一房间内的冰箱、CO2培养箱等仪器用胶带纸进行密封处理。

甲醛熏蒸步骤之二----熏蒸

将电炉放在生物安全柜中,连接电源;

用两个烧杯分取福尔马林20mL、水50mL,置电炉上; 关闭透视窗,用胶带封严窗门; 开启电源,水和福尔马林同时被加热,待福尔马林挥发完毕时,关闭电源, 保持密闭状态,过夜。

甲醛熏蒸步骤之三----中和

取氨水36mL、水50mL,分放于2个烧杯中,置电炉上; 再次将生物安全柜门密封;

开启电源,待氨水挥发完后,关闭电源; 密闭过夜。

● 生物安全柜的检测

生物安全柜检测的情况发生在: 最初的购买安装完毕; 年检; 移动; 修理。

生物安全柜的检测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

在美国必须有美国NSF授权的单位。没有NSF授权,也得有以下经历: 有过检测经验;参加过技术课程或者厂商培训会;检测设备拥有校准证书。 我国有检测资质的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安全柜防护效果的评估涉及到以下内容 ① 安全柜的完整性;

② 人员、产品及交叉污染保护; ③ HEPA过滤器的泄漏; ④ 垂直下降气流平均流速;

⑤ 前部工作窗口流入气流流速; ⑥ 压差(Ⅲ级); ⑦ 负压/换气次数; ⑧ 气流的烟雾模式; ⑨ 警报和互锁系统;

⑩ 电气安全;

还包括紫外线强度、光照度、噪声、振动、集液槽泄漏、柜体稳定性(包括柜体抗翻倒、柜体抗变形、工作台面抗变形、柜体抗向前倾倒)、温升、电机与风机等性能的测试。

搬动

生物安全柜比较高大,把它搬进室内需要沿途足够宽敞。搬动过程中不准许横倒放置,更不准许拆卸,最好等搬入实验室后再拆开包装箱。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 正常使用

为维持生物安全柜对柜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检查高效空气过滤器是否有堵塞、泄漏等情况,风量及其平衡情况,以及联锁控制、报警装置的完好性。为对柜内的污染充分稀释,并保持下次正常运行,操作完毕后至少应空转10min。 基于使用安全目的,前部开口高度不能超过额定值,不能随意改变其面积和形状。应特别注意使手、材料、器具等通过前部开口部位的次数最少,在操作开始前就把必要的器具和材料放到适当的位置上。 控制平行于开口部位的室内风速很重要,如果超过开口部位平均风速将影响生物安全柜回风能力,使前窗开口处的隔离效果很快下降,手背能感觉的风速通常已有0.5m/s,而人步行导致的风速很容易达到1m/s,所以应特别控制人员走动引起的干扰气流。 吸附垫

在操作台面放一层贴有吸附材料的塑料薄膜,每日更换,可使操作台面的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回收容器

在安全柜内应配置回收污染物质的容器。其中吸球(即吸管)用的容器2-3个,污染的玻璃器具和废弃物等用的容器至少4-5个。容器中必须盛足消毒液,如:有效含量为500ppm以上的雅妍酸钠,把污染物质完全浸没。这些回收容器至少每天操作完毕后盖好以防污染。再用时应重新清洗容器或者用新的容器。 柜内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取出

凡废弃的污染性材料、使用过的包装材料、容器、纸张等废弃物统统收装好或者经高压灭菌器灭菌后拿到缓冲区。 在实验中或完毕后,必须从生物安全柜内取出非活灭的病原体时,应装好放在药液槽中,使容器外侧被消毒后取出,消毒液种类因病原体不同而异。 高效过滤器更换

1) 高效过滤器更换前,一定要将柜内表面及原高效过滤器采用甲醛灭菌。 2) 过滤器更换时,让使用的试验人员在场,以便询问实验时使用的细菌。 3) 手和身体有外伤者不得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一定要戴防毒面具和橡胶手

套。

4) 取出的过滤器应立即密封放入塑料袋内,再放入纸箱内,使用过的面具、手套也同样处理,然后一起烧毁。

5) 安装新过滤器时,不要随便将头和身体伸到柜内,并高度谨慎操作。 瓶盖

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的瓶子不用橡胶塞,而应使用螺旋盖,开启时可减少气溶胶的发生。 消毒火焰

用火焰消毒是古典的微生物学方法,但是会产生气溶胶,并使柜内气流紊乱,应尽量不使用,而可以用最近研制成功的小型电加热器、无焰管口加热器进行消毒。在不得已使用火焰消毒时,美国建议在安全柜内用手动灯头,日本建议用脚踏式灯头,首先用小火点燃,然后在脚下将脚蹬开关一踏,主要火焰就被点着。脚蹬开关一旦停止踏时,主要火焰立即熄灭,并且采用不开通风机则不点火的联锁气闸方式,因而也比较安全。 溢出处理

GB19489—2007《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生物安全柜内溢出时的处理给出了方法:

滴状溢出或体积不足1 mL 的,可简单地用消毒剂擦洗。 大量溢出,则要做特殊的处理

1) 使生物安全柜保持开启状态。

2) 在溢出物上覆盖浸有消毒剂的吸水材料,作用大约10分钟以发挥消毒作用。

3) 在安全柜内对污染的手套消毒后,脱下手套。如果衣服已经污染,也要先脱下消毒。穿戴干净的手套和衣服作如下进一步的清洁工作。

4) 用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表面以及前视窗的内侧。作用20 min后,擦干消毒剂并将擦拭物置于生物危害袋中。

5) 如果溢出情况需要浸泡接液槽,则不得现场清理接液槽。应报告实验室主管后采用适当的气体消毒方式。

6)将所有清理用物品以及防护服进行高压消毒。用消毒肥皂和水洗手和暴露皮肤。

7) 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如果溢出物流入安全柜内,可能需要对安全柜进行更为广泛的消毒处理。 ● 工作结束后的要求

将安全柜继续运行至少3min来完成“净化”过程。 将柜内物品移出前,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擦拭

每天实验结束后,对生物安全柜的内壁和台面进行擦拭。

等待5分钟后,关闭前窗,关灯,关风机,紫外灯照射30分钟。

● 生物安全柜的现场检查

现场检验的时间

在以下时间需要对在用生物安全柜进行现场检查。 1) 安装之后或初次使用之前;

2) 移动后,包括在实验室内移动; 3) 定期检查,至少每年1次或2次; 4) 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后;

5) 高浓度的病原体实验完毕,这些实验材料被大量散落时; 6) 中途变更实验时;

7) 实验中断后又长时间不使用时; 8) 其它必要时候。

现场检查的内容 1) 气密性;

2) 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

3) 垂直下将其溜溜平均流速及其均匀性; 4) 前部流入气流平均流速及其均匀性; 5) 气流模式; 6) 振动;

7) 接地电阻; 8) 噪声;

9) 照度;

10) 紫外线强度(操作台面40μw/cm2以上; 11) 生物安全性能; 12) 风机性能。

上述各项检查中的1~5为必须检查项目,根据美国的经验,没有实行这种检查时,常有60%的生物安全柜发生问题。实行检查后,仍然可检出10%~20%的生物安全柜不合格。

● 清扫和灭菌

内部清扫

生物安全柜内部清扫是使用环节的重要工作之一。每天作业完成后,吸附垫、移管、回收容器等物件都要拿到安全柜外面去,柜内应为全空状态。然后对操作台内表面用加入含碘界面活性剂的消毒剂檫拭。用于檫拭过的物料要作为污染废弃物处理,安灭菌灯的生物安全柜不要在柜内形成阴影,因为紫外线照射不到的阴影区没有杀菌效果。 甲醛气体的熏蒸消毒

针对生物安全柜自身污染消毒时,一般采用甲醛气体熏蒸。

将生物安全柜密闭起来,日、美标准建议用10000ppm的甲醛气体熏闷2小时,英国标准给出的甲醛浓度只有500ppm,相差如此悬殊的原因还不太明确。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采用过多的甲醛会因聚合而析出白色粉末附着在装置内表面,对灭菌后实验研究带来不良影响。

当相对湿度在65%以上,温度在24~40℃时,甲醛气体消毒的效果最好。当生物安全柜内没有吸湿物质时,最大必要水量约为20g/m3。干燥时,甲醛在浓度为7.75%时爆炸,着火点为430℃。由于甲醛的环境标准只有1~2ppm,所以即使稍有泄漏也会超过标准值很多,故应绝对重视,采取措施。

具体做法:

1) 计算生物安全柜的容积,按10g/m3的比例称出仲甲醛。

2) 在台面放好加热盘或烧杯,盛入仲甲醛,然后放好加湿用水及其热源,

并放置好温度计。

3) 把生物安全柜的前部开口和排风口用严实的盖板堵好,在盖板周边最好

贴上宽50mm左右的橡胶条。

4) 从外面对加热与加湿用热源进行控制,并具有防止温度过高的控制,随

时观察温度计。

5) 当仲甲醛分解掉50%及全部分解完后,为使气体扩散到各个角落,各

开动柜内风机3~5s。

6) 当第二次开过风机之后切断加热电源,最少薰闷2小时。推荐的薰闷时

间为一晚上。

7) 然后打开排风口,开送风机,最后打开前部开口,取出灭菌器材。 8) 熏蒸后的生物安全柜应空运行2~4小时之后再使用。 生物安全柜的检测

柜体泄漏测试 目的

测试安全柜柜体的防泄漏性能。

仪器

使用的主要仪器有:

a) 压力计,最小量程为-600P a,精确士5P a;

b) 肥皂溶液,由25g /L的软肥皂的微温蒸馏水溶液组成。 压力衰减法

压力衰减法的步骤为:

a) 封好安全柜的前窗和排气孔,使安全柜成为一密封系统;

b) 必要时,移开装饰嵌板和通道上的其他障碍物,将要测试的压力通风系统露出来;

c) 在测试区连接压力计或压力传感器系统以显示内压;

d) 给安全柜增压到500P a,封闭加压空气,30m in后测定压力。允许初始压力下降10%

肥皂泡法

肥皂泡法的步骤为:

a) 封好安全柜的前窗和排气孔,使安全柜成为一密封系统;

b) 必要时,移开装饰嵌板和通道上的其他障碍物,将要测试的压力通风系统露出来;

c) 在测试区连接压力计显示内压;

d) 对安全柜用空气增压,使其压力持续实测值为500P a士10%;

e) 沿安全柜压力通风系统所有焊缝、衬垫、套接处和封口处的外表面喷或涂刷检漏肥皂溶液,

小的泄漏会出现气泡,如果从孔中吹出检测液体而未形成泡,则可能发生大的泄漏,可通过轻微的气流感觉和声音来发现。 高效过滤器完整性 目的

测定安全柜过滤器安装结构(包括下降气流高效过滤器、排气高效过滤器、过滤器外罩和框架)的完整性。 试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醋(DOP)或与之相当的液体即可以产生与DOP气溶胶颗粒尺寸分布相同气溶胶颗粒的液体,例如:聚一烯烃(PAO) ,癸二酸二(2一乙基己)酉旨、聚乙二醇以及药物级的轻矿物油。 仪器

——线性或对数刻度的气溶胶光度计,可以将过滤器上游气流中浓度为10I g/L DOP(或相当液体 )多分散气溶胶微粒标示为100%,能检测0.0 01%同一气溶胶微粒。光度计应按其生产商 的使用说明进行校准;

——将气溶胶发生器,压力调至最小140k Pa,使用DOP或与之相当的液体发生气溶胶。发生器喷嘴浸人液体的深度应不超过25m m。气溶胶发生器的压力计最大量程为550k Pa,分辨

率和精确度为7 k Pa。发生器压力计由生产厂家校准或按照厂家的使用说明校准。

方法

可以扫描检测的过滤器

扫描检测过滤器的检测按下列步骤进行:

a) 运行安全柜的风机和灯,去掉过滤器的散流装置和保护盖(如果有)。安放气溶胶发生器,将气溶胶导人安全柜,按厂商的说明,产生均匀分布的高效过滤器上游气流。厂商未规定气溶胶的导人位置时,导人气溶胶的方式应确保其在安全柜的气流中均匀分布;

b) 打开气溶胶光度计,按厂商使用说明进行调整; c) 对含有气溶胶的高效过滤器上游气流进行测试,证实该浓度气溶胶的光散射强度至少应等于由10 u g /L D OP 产 生的光散射强度; ——如果是线性刻度的光度计,将读数调整为100;

——如果是对数刻度的光度计,将上游气流浓度的读数调整在一个分度对应浓度的1x10^以上;

d) 光度计探头在过滤器下游距过滤器表面不超过25m m,以小于50m m/s的扫描速率移动,使探头扫测过滤器的整个下游一侧和每个组合过滤片的边缘,扫测路线应略微重叠。围绕整个过滤器外围、沿组合过滤片和框架的连接处以及围绕过滤器和其他部件之间的密封处仔细检查。 不能扫描检测的过滤器

对于经管道排气的安全柜,不能进行排气过滤器的扫描检测,过滤器下游气流中气溶胶浓度的检测是在下游气流的管道上钻一直径大约10 mm的孔,将带有硬管光度计探针播人孔中进行检测。

生物安全柜测试 噪声 目的

测试安全柜在其气流流速在标称值士0.0 15m /s范围内运行时的噪声。测试可以在普通声学条件的房间中进行,房间墙壁既不吸收又不完全反射声音。 仪器

声级计,测量范围50d B-100d B,精确度为士1d B,分辨率为1d B,有“A”计权模式。

方法

噪声测试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声级计设置为“A”计权模式;

b) 打开安全柜的风机和照明灯,在安全柜前面中心水平向外300m m、工作台面上方380m m处测量噪声(见图1);

c) 关闭安全柜的风机和照明灯,如果有室外排气风机,让其继续运行,在相同位置测量背景噪声;

d) 当背景噪声大于57d B时,实测值参照仪器操作手册提供的曲线或表进行修正,如果不适用,则用标准校正曲线或表1进行修正。

图 1 噪声测试 测量总噪声和背景嗓声的差值/ d B 从测量总噪声中减去的数 0- 2 3 4--5 6- 1 0 > 10 背景 噪声值 3 2 1 0 表1 噪声测f值修正表 照度 目的 本试验是测试安全柜工作台面的照度。 仪器 照度计,精确度士10%,应能满1000 l x以下照度的测量,并按厂商使用说明进行校准。 方法 照度测试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在工作台面上,沿工作台面两内侧壁中心连线设置照度测量点,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0mm,与侧壁最小距离为150m m(见图2); b) 关掉安全柜的灯,从一侧起依次在测量点进行背景照度测量。平均背景照度应在110 lx±50 lx;打开安全柜的灯,启动安全的风机,从一侧起依次在测量点进行安全柜的照度测量。 c) 打开安全柜的灯,启动安全的风机,从一侧起依次在测量点进行安全柜的照度测量。

图 2 照度 测 试

振动 目的

测试安全柜气流流速在标称值士0.015m /s范围内运行时的振动。 仪器

振动仪,最小可靠读数为2.5 μm(rms)振幅,仪器的校准按厂商说明书进行。 方法

a) 用夹钳、螺钉、带有凡士林凝胶薄膜的磁铁或双面胶带将振动仪的传感元件固定到工作台面的几何中心(见图3); b) 测定安全柜正常工作时的总振动振幅; c) 关闭安全柜的风机(如果有室外风机,室外风机工作),测定背景振动振幅; d) 从总振动强度中减去背景振动振幅,为安全柜的净振动振幅。

图3 振动测试

人员、产品和交叉污染保护 目的

这些测试确定气溶胶是否保留在安全柜内、外部的污染物是否未进人安全柜的工作区域,以及安全柜中装置之间的气溶胶污染是否减到最小。安全柜以测试时要求的气流流速运行。在试验开始前安全柜启动并运行至少30 min,并连续运行至所有测试完成。 材料和仪器 材料

按YY0569中附录C制备的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抱悬浮液和无菌稀释液。

仪器

人员、产品和交叉污染保护试验中主要使用以下仪器:

a) 培养皿(100mm×15mm或150mm×22mm),含营养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膝大豆琼脂培养基或其他无抑制剂和添加剂的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方:

蛋白胨10g,牛肉膏5g ,氛化钠5g ,琼脂15g ,蒸馏水1L ,除琼脂外其他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pH值调至7.2-7.4,加人琼脂,加热溶解,分装,于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配方:

胰蛋白胨 1.5 %,大豆蛋白胨0.5%,氯化钠0.5%,琼脂1.6%;用蒸馏水配制而成,pH值调节为7.2±0.2,经121℃ 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b) 撞击采样器,采样流量在12.3L /min-12.6L /min之间,盛有20m L无菌稀释剂;

c) 狭缝采样器,采样流量为28L /min±1.4L /min; d) 喷雾器,符合下列要求:

1) 能在5min内释放出1×108-8×108个枯草芽抱杆菌芽胞; 2) 能释放出94%±6%的单细胞芽胞;

3) 气溶胶喷射速率为0.50m /s±0.05m /s; 喷雾器的校验按YY0569中附录D进行。

e) 干扰圆筒,以下称圆筒,为一外径63m m两端封闭的圆筒,长度由安全柜前后尺寸决定,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圆筒用于模拟手臂对安全柜气流的干扰。

人员保护 概述

人员保护测试用微生物法或碘化钾法,仲裁时用微生物法。 微生物法

人员保护试验的微生物法步骤为: a) 安全柜的气流流速设置为标称值;

b) 喷雾器盛有55mL浓度为5×108mL-8×108/mL芽抱悬浮液。喷雾器位于安全柜内两侧

壁之间,喷雾器喷嘴的轴线在工作台面上方360 mm处,喷嘴前端在前窗操作口内100 mm处,喷射方向平行于工作台面且正对前窗操作口(见图4); c) 圆筒固定在安全柜工作台面上中心位置,一端贴着安全柜的后壁,另一端从安全柜的前窗操作口伸出安全柜至少150mm。圆筒轴线距工作台面

70mm(见图5);6个撞击采样器呈左右对称放置在安全柜前,采样口正对安全柜。其中2个撞击采样器的采样口轴线相距150mm,与

圆筒上沿平齐,采样口前端距安全柜63mm;2个撞击采样器采样口轴线相离50mm,位于距圆筒下沿30mm的水平面上,采样口前端距安全柜63 mm;2个撞击采样器的采样口水平面在工作台面上方360mm处,采样口前端距安全柜50mm,采样口轴线距安全柜中线150mm(见图6、图7) ;一个阳性对照琼脂培养皿放在圆筒下,位于前窗进气格栅上方或下方10mm,使其对进气气流的干扰最小(见图5);

图4 人员保护试验

图 5 人 员 保 护 试 验

d) 2个狭缝采样器的采样口平面与安全柜工作台面平齐,采样口的垂直轴线在安全柜前方150mm处,各距内侧壁200 mm(见图7); e) 测试持续30 min,顺序如表2所示;

f)用一直径47 mm的孔径。22 um滤膜过滤所有撞击采样器的采样液体,于无菌条件下取出滤膜,置于合适的培养基上。有滤膜的培养皿、对照培养皿和狭缝采样器的培养旺在37℃培养。 当培养到24 h-28 h时检查计数。若呈阴性,继续培养至总培养时间达44 h-48 h时检查计数;

g) 新型和重大改型设计的安全柜,将流人气流的流速设置为低于标称值0. 050 m/s±0.0 15m /s,下降气流的流速设置为高于标称值0.050m /s±0.0 15m /s (应拆除对安全柜运行不必要的可拆卸设备,以便设置下降气流流速),重复上述试验步骤;

h) 新型和重大改型设计的安全柜,将流人气流和下降气流的流速设置为低于标称值0. 050 m/s±0.015 m/s (应拆除对安全柜运行不必要的可拆卸设备,以便设置下降气流流速),重复上述试验步骤。

图6 人员保护试验

图7 人员保护试验

表2 人员保护试验操作顺序 时间/ mi n 试验操作 0 s e 11 11 .5 30 启动狭缝采样器 启动喷雾器 启动撞击采样器 停止撞击采样器 停止喷雾器 停止狭缝采样器

碘化钾法

气流流速与微生物试验相同,按YY0569中附录E试验。

生物安全柜的产品保护 产品保护 方法

产品保护试验的微生物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 安全柜的气流流速设置为其标称值;

b) 在安全柜的工作台面上排满敞开的琼脂培养皿(见图8);

图 8 产品 保 护 试 验

c) 圆筒固定在安全柜工作台面上的中心区,一端贴住工作区的后壁,另一端从前窗操作口伸出安全柜至少150 mm,圆筒的轴线高于工作台面70 mm(见图9) ;

d) 将盛有55m L浓度为5X 1 06/m L---8X l Os /m L芽抱悬浮液的喷雾器放在安全柜外,喷雾器喷射轴在安全柜中心并与前窗操作口上沿平齐,喷雾器

的喷嘴前端位于前窗操作口外100 mm,喷雾方向平行于工作台面,正对前窗操作口(见图9);

e) 一个阳性对照琼脂培养皿放在圆筒下,并位于前窗进气格栅上方或下方10 mm,使其对进气气流的干扰最小(见图9);

f) 启动喷雾器,运行5 min后关闭。喷雾器关闭5 min后盖上琼脂培养皿的盖子;

g) 将培养皿在37.0℃培养。当培养到24 h-28 h时检查计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养至总培养时间达44 h-48 h时检查计数; h) 对于新型和重大改型设计的安全柜,将流人气流的流速设置为高于标称值0.050 m/s±

0.015m /s,将下降气流的流速设置为低于标称值0.050m /s±0.015m /s(应拆除对安全柜运行不必要的可拆卸设备,以便设置下降气流流速),重复上述试验步骤。

图 9 产 品 保 护 试 验

交叉污染保护 方法

a) 安全柜的气流流速设置为其标称值;

b) 将盛有55ml浓度为5×108/mL-8×108/mL的芽抱悬浮液的喷雾器置于安全柜内,紧靠左

侧内壁的中心,喷雾器喷射轴线在工作台面上76mm-130mm处,喷射方向平行于工作台面正对 面的侧壁(见图10);

c) 按下列方式,将敞开的琼脂培养皿从前至后排列在工作台面上(见图10): 1) 两排对照培养皿位于喷雾器喷嘴下方;

2) 距喷雾器所在侧壁360mm处放一排培养皿;

3) 距喷雾器所在侧壁360mm外放一排培养皿,如果空间允许则放两排; d) 启动喷雾器,5min后关闭喷雾器;

e) 15min后盖上培养皿,37.0℃培养。当培养到24 h-28 h时检查计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

养至总培养时间达44h -48h 时检查计数;

f) 将喷雾器放于靠右侧内壁中央执行上述步骤。

图 10 防交 叉 污 染 试 验

下降气流流速 目的

本试验测定安全柜内下降气流的流速。 仪器

检测安全柜下降气流流速的仪器为: ——热式风速仪,精度为±0.015m/s或示值的±3%(取较大值),按厂商的用法说明进行校正。当测试点的气压和温度偏离热式风速仪上列出的标准情况时,应按热式风速仪厂商手册中的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风速仪探针夹具,可准确的定位风速仪探针并且不影响气流模式(如环状夹和钳夹都可以使用)。 方法

均匀下降气流安全柜

按下列方式在工作区上方高于前窗操作口上沿100m m 的水平面上确定测量点位置,多点测量穿过该平面的下降气流流速(见图11):

a) 测量点等距分布,形成的正方形栅格不大于150mm×150mm,测试点最少应有3排,每排最少应有7个测量点;

b) 测试区域边界与安全柜的内壁及前窗操作口的距离应为150mm。

用夹具将风速仪探针准确定位在各测量点进行测量。记录所有测量点说明书的测量值并根据测量值计算出平均值。 非均匀下降气流安全柜

在工作区上方高于前窗操作口上沿100mm的水平面上多点测量穿过该平面各区域的气流流速,各区域由测试机构验证。按照厂商的使用说明的区域界限、在每一区域的测量点数和所用等间距栅格的大小测试。对安全柜运行不重要的可拆卸元件(可选择的部件)应在设置标称值前拆除。用夹具将风速仪探针准确定位在各测量点进行测量。记录所有测试点的测量值并根据测量值计算出各区域的平均值。

图 11 下降 气 流 流 速 测 试 验

流入气流流速 目的

本试验用风量计法直接读取前窗操作口流人气流流量,计算平均流人气流流速,确认安全在柜标称值风速运行。流人气流流速测定后,再用生产厂商推荐的计算或测定流人气流流速的替代方法测量。 仪器

检测安全柜流人气流流速的仪器主要有: ——热式风速仪,精确度为±0.015m/s 或示值的±300(取较大值);

——风速仪探针夹具,可将风速仪探针精确定位在测量点并且不影响气流模式(如环状夹和钳夹都可以使用)。 风速仪法

排气气流流速确定流入气流流速(适于Ⅱ级A2型安全柜)

用风速仪测试Ⅱ级A1和A2型安全柜的排气速率计算流人气流流速的步骤为:

a) 用热式风速仪多点测量穿过排气过滤器面的气流流速,测量点为不大于100mm ×100m m的栅格点,边界点距过滤器边缘约100mm,测量面与过滤器面的距离约100mm(见图12);

b) 排气过滤器或排气口的有效开口面积应由厂商确定和提供,并经测试机构确认。对于安全柜的排气过滤器不易拆卸、排气口不均匀,则应按测试机构核准的方法进行检测;

c) 计算各测点排气流速平均值即为平均排气流速(m/s),平均排气流速乘以排气面积(m2)得到排气流量(m / s);

d) 排气流量(m/s)除以前窗操作口面积(m2),得到平均流人气流流速(m/s); e) 测试报告应包括各测量点实测排气气流流速、平均排气气流流速、排气口尺寸和面积、排气流量、前窗操作口尺寸和面积、流人气流流速和所用的测算方法。

图 12 A2 型安 全 柜 计 算 流 入 气 流 流 速

限制前窗操作口开启高度测量流入气流流速(适于Ⅱ级A2和B2型安全柜) 对Ⅱ级A2和B2型安全柜,用风速仪测量前窗操作口开启到一定高度时的流入气流流速计算流入气流流速的步骤为:

a) 开启到确定的开启高度;

b) 按厂商规定的测点位置用热式风速仪多点测试前窗气流流速,测点间距不大于150m m;

c) 平均测点气流流速,乘以列出的修正系数,得到前窗流人气流的平均流速; d) 测试报告应包括限制的前窗操作口开启高度、测点实测流速、平均流速、列出的修正系数、计算的流人气流平均流速和测试方法。

Ⅱ级B2型安全柜流入气流流速测量

对于B2型安全柜,用风速仪测量流人气流流速的步骤为: a) 打开安全柜下降气流风机和排气系统风机; b) 将前窗(观察窗)开启到厂商建议的操作高度;

c) 按照测试机构验证的方法或附录F的方法测定和计算安全柜的排气流量(m3/s);

d) 在下降气流散流装置下方150mm水平面,起始点距各侧壁50mm,大约100mm×100mm

栅格点(见图14) 用热式风速仪测量下降气流流速。将气流流速测量值平均,乘以测定流速平面的面积(m2)得到经过过滤器的供气量(m3/s);

e) 排气流量减去下降气流的供气流量即为所计算的前窗流人气流流量(m3/s);

f) 前窗流人气流流量(m3/s)除以前窗操作口面积(m2)即为流人气流平均流速(m/s);

g) 测试报告应包括各个排气气流流速实测值、计算出的平均排气流速、排气输送管面积、计算出的排气流量、各个供气流速实测值、平均供气流速、有效供气面积、计算出的供气流量、前窗操作口面积、计算出的流人气体流量、计算出的平均流人气流流速,以及测算所用的方法。

图14B2型安全柜经过滤的供气量测量

Ⅲ级安全柜气流测量

去掉Ⅲ级安全柜的一个连接口的手套,用热式风速仪在连接口中心测量气流流速,至少测量1min在其他手套连接口进行同样测量。当手套全部连接上且安全柜内处于至少200 Pa的负压时,按附录F测定和计算排气流量,即为安全柜的供气流量。

气流烟雾模式测试 目的

本试验观察安全柜的气流模式。 仪器

烟雾发生装置及烟雾剂,提供可视烟雾。 下降气流测试

烟雾沿着工作台面的中心线,在前窗操作口顶端以上100mm的高度,从安全柜的一端到另一端。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9.1的要求。

观察窗气流测试

烟 在 观 察屏后25m m、前窗操作口顶端以上150m m高度从安全柜的一端到另一端。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9.1和5.4.9.2的要求。 前窗操作口边缘气流测试

烟在安全柜外大约38m m处沿着整个前窗操作口的周边经过,特别应注意角落和垂直边缘。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9.3的要求。 滑动窗密闭性测试

烟在滑动窗内从距安全柜侧壁和工作区顶部50mm经过。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9.2的要求。

排溢槽泄漏

用至少4L水充满排溢槽,保持1h ,检查1h后水渗漏情况。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10的要求。

生物安全柜的稳定性测试 稳定性测试 目的

采用静力加载测试安全柜结构的稳定性。 仪器

安全柜稳定性测试的仪器为: ——测力计,精确度为满刻度的±5%;

——加载装置,可以加载23kg和110kg(加载区域不小于250mm×250mm且受力均匀);

——度盘式测微尺。 柜体抗翻侧

从安全柜的前面或后面底边部位防止安全柜侧向移动。使安全柜在最易倾倒的方向倾斜10°安全柜应不翻倒。 柜体抗变形

a) 在地面或安全柜的底座安装固定件,防止安全柜倾倒和移动;

b) 加载110kg的外力于安全柜顶端背面,用度盘式测微尺测量顶端前面形变位移;加载110k g

的外力于顶端一侧,用度盘式测微尺测量顶端对面的形变位移(见图15和图16)。结果应符YY0569中5.4.11.2的要求。 工作台面抗变形

a) 测量从工作台面前沿的中心到地面的距离;

b) 在工作台面中心加载23 kg的压力,卸载后,测量工作台面前沿的中心到地面的距离(见图

17),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11.3的要求。 柜体抗向前倾倒

在安全柜前前窗操作口前沿的中心加载110kg的压力,测量安全柜后底部与地面的距离(见图

18),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11.4的要求。

图15 柜体抗变形试验

图16 柜体抗变形试验

图17 工作台面抗变形试验

图 18 前窗 负 载 抗 前 倾 试 验

温升 仪器

温度计,最小单位分格为1℃。 方法

将温度计放在安全柜前窗操作口面中心向外80m m处测量环境温度,然后放在安全柜工作区体中心测量安全柜内温度,安全柜内温度减去环境温度为温升值。结果应符合YY0569中5.4.12的要求。

电机和风机性能 仪器

——热式风速仪,精确度为±0.015m /s或测量值的±3%(取较大值); ——压力计,精确度为测量值的±2%。 方法

a) 将气流流速调至标称值的±0.015m/s范围内;

b) 按6.7 和6.8测定安全柜在标称值运行时风机的总气流流量(m3/s)。安全柜供气量用6.8.4.4测定;

c) 厂商应将正压接头直接置于下降气流的高效过滤器上,使速度压力转换为静压。正压接头不能正对风机的出口。厂商将负压接头安置在距风机人口至少为风机人口等效直径的一半风机有两个进气口时,应将两进气口负压头连接得到平均静压,如果由安全柜设计造成的不能安装双静压分接头,可以用一个接头。在每个压力接头连接压力计,记录测定结果。正压读数为初始静态压力参考点,无参考符号的正负压力读数的总和为安全柜总静压;

d) 通过限制安全柜的负压气流,使初始负压读数增加初始正压读数的50%或更大。为此,测试安全柜的初始负压,加载或限制安全柜的负压气流面积 ( 即Ⅱ级A2安全柜的前进气栅格或B2型安全柜的供气入口 )至初始负压读数增加初始正压读数的50%或更大。第一负载的高效过滤器处于负压时,50%正压值应即为第一高效过滤器的压力下降50% ; e) 按b)测定安全柜风机的总气流量(m3/s); f) 计算最终的风机风量相对初始风量的变化;

g) 记录初始负压和正压,最终的负压,以及初始和最终的风机风量和相对变化。

压差

安全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观察柜上微差计测量的柜内外压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