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 (总第75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1HE BORDER ECONOMY AND CUU’URE No.3.2Ol0 Genera1.No.75 【教育纵横】 攀蜜 禽察黢蠹 辑 张巍 ,吕会庆 (哈尔滨师范大学a.学院;b.教务处,哈尔滨150025)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参与 社会实践,运用理论知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接触社 会、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真正做到了 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同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途径。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 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成才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0)03-0112-02 总强调:“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 准备。在帮助当地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队员们 生,要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 对党的相关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更 道路,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和 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通过“三下乡” 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积累经验、经受锻炼、增长 社会实践,大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才干,汲取从书本中无法得到的丰富营养,真正成 近二十年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深刻地认识 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自1984年中宣 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 部、国家教委、团发出组织大中专学生参加社 根本方针,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强大 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至今,哈尔滨师范大学学院 思想武器。 团委根据共青团和共青团黑龙江有关文件 2.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了国情教育 精神,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有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实 二十六年。学院紧紧围绕上级团组织的通知精神, 践知识和实践能力。虽然大学生有投身改革的热情 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以进 但理论素养不高,有浓厚的参与意识但主观能动性 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主动性、 不强,有强烈的自主创新观念但容易自尊自负。大 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组建包括其他院系优秀学 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青年学生深人基 生在内的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每年利用寒暑期组织 层、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舞台。社会实 大学生下乡、下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笔者从 践活动服务团所到的服务地点都会先听取当地的市 2002年开始负责组织开展此项活动。7年的工作经 情、村情、乡情介绍,队员们会为服务地点所取得 历使得本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有了一些 的成绩感到高兴,同时也对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整理出来望能与大家共同 存在的诸如环境污染、旅游资源开发、’适龄儿童教 探讨。 育等问题提出疑问。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全 面了解社会,正确地认识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和使命感。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问、-z--思 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促进他们知晓乡情、民 1.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 情、国情。大学生们深深地感悟到中国有自己的特 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选拔队员上就很注重学生的 殊国情,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照搬别国 政治理论素养。服务团的队员在出征之前要系统学 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习与每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有关的系 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参加社会 列理论知识。在出征式上,会为队员详细阐述本次 实践的大学生在与工农接触中,取得的最大收获就 活动的重要性并介绍团关于年内开展大中专学 是增强了工农感情,同时加深了对现实国情的理 生社会实践的通知精神,使队员们作好了理论上的 解,进一步增进了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明确了人生 收稿日期:20o9-12 3 基金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X2009—21) 作者简介:张巍(1980一),女,黑龙江林口人,讲师,从事马列主义中国化研究;吕会庆(1979一),男,黑龙江 宾县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马列主义中国化研究。 惦Jl惦J|YOWENHUA 张巍,吕会庆: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探析 的定位,坚定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志向。广大青 年用实际行动争取把自己培养成真正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人,以不辜负广大人民群 众的期望。 二、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道路 校中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接受新鲜事物 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在一定的专业上更是多才多 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展现青春风 采提供了机会。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 关系。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 应用。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在不断认识 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不 断创造。大学生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必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 送文艺下乡,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 要。社会实践服务团的队员们不仅拥有一定的政治 理论素养,大多数队员也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在每 次演出前他们都要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的主题,组织编排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 节目。深入田间地头、乡镇企业进行演出,在演出 须将实践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大学生要想成为社 中他们更是全力以赴用真情实感演绎心曲。同学们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国家富强和民族 的精彩表演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同时也 振兴的后备力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给当地的群众送去了先进文化。一位队员在总结中 有文化的一代新人。要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曾说:“给当地群众演出与在学校演出有很大的不 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 同,它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基层群众在精神上的需要 活动相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形势下 与追求。” 青年学生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搭建了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更 广阔的舞台。历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关注的是当地的教育问题。通过参观当地的学校 都会组织队员参观一些乡镇企业、民办企业,在参 与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座谈,使大学生们看到了农 观的过程中,队员们切实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 村教育的变化,同时也感到了自己即将作为一名人 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队员们也结合自己所学 民教师的重大责任。当地的学生每年暑假都期盼着 习的专业知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社会实践服务团的到来,他们已把队员们当成自己 大学生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 学习的榜样,争取将来自己也成为~名大学生。虽 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 然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在假期,正赶上学校放 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 假,但是实践服务团的队员都不会错过每一个机 强。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和工作,锻炼了大学生互 会,他们利用休息的时间深人当地群众家中,为学 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 生辅导功课,给他们讲一些城市和大学校园中的新 意志,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鲜事情。一位家住城市的队员在调查中总结道: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会遇到一系列具体问题, “虽然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在学习环境上存在差距, 这就使得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深入地思 但在农村孩子心中也有向往美好未来的梦想。” 考。其中正确的地方加深理解,错误的地方及时纠 实践表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 正,不足的地方得到补充和完善,使自身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青 更趋于合理。在大学生进行宣讲和普法宣传的 年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得到了 过程中,群众把他们团团围住,问这问那,不断提 锻炼,提高了自身素质。从大学校园到走上社会之 出问题。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在 前,如何找到一个顺利过渡的桥梁,关系到大学生 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 能否尽快地去融人社会以使自己的才学成功转换成 现,也很受鼓舞。他们体会到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一种社会价值,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最终成为社会的 运用到实践中也是生动的、丰富的,从而激发起他 栋梁之材。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便提 们努力学习的热情。正如一位同学在社会实践中总 供了这样一个桥梁和平台,它将大学生创造的激情 结的那样:“走向社会深入企业农村,我们深刻的 和务实的精神混凝于“三下乡”的具体实践当中, 感受到竞争的激烈。知识就是力量,能力就是砝 使大学生的学问和知识接轨于现实的国情,在提供 码,社会也是一所大学,它教给我们唯有珍惜学习 服务和奉献当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达到做贡献 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加自信 和长才干的和谐统一,既是一种零距离的国情教 的迎接挑战。” 育,又是一种实践教育,“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展现青春风采 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种新生力量,不仅在学 参考文献: [1] .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光明日报,1998—6—20. [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捍萍.科学人才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41—42. [4] 共青团上海.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J].中国共青团,2003(7):16—17. [5] 共青团江苏.精心组织重实效突出重点创特色[J].中国共青团,2003(7):I8一l9. 【责任编辑:方言] B/A JIANGdlNG YUWEN一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