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1922年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基本上完成了大陆扩张。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缓和国内矛盾,美国开始步入海外扩张时期。在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获得成功的情况下美国国内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国家实力逐年向拉美地区膨胀, 最终形成了门罗主义的美洲半球外交政策原则。在美洲半球取得应有的垄断地位之后, 羌国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移到亚洲, 要求得到与欧洲列强在中国等地区机会均等的殖民权益, 由此形成了合伙主义的外交原则。在经济政治实力超过其他西方国家时期, 美国又开始提出世界主义的外交政策原则, 试图维持在整个地球内的经济政治利益。(总的线索)
细节:
1898年4月25日,美国发动美西战争,美西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获得了大量的海外领土,取代西班牙成为拉美和太平洋上的世界强国,其国家安全的边界也随之大大扩展到本土以外。以菲律宾为中心,关岛、维克岛、萨摩亚和夏威夷为跳板,美国进入太平洋地区。
美西战争后,美国不但在加勒比地区的霸权已无可伴随着大陆扩张的完成和美洲霸权地位的确立,更大范围的海外扩张、尝试争夺世界领导权成为美国下一阶段的目标。“孤立主义”面临冲击。在保存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基础上,美国推出了针对中国的“ 门户开放” 的外交政策,与欧洲合作分认在中国的各种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海外扩张的目标。为了加强对拉美的控制,美国推行“大棒政策”,以武力维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
一战爆发后,美国卷入“欧战”标志着其传统“孤立主义”政策开始动摇。 “十四点计划” 是美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安排并主导世界秩序的宏伟计划,也是美国全面卷入世界事务并发挥领导作用意图的第一次公开表达,但是,“十四点”的失败使得美国通过国际联盟领导世界的愿望随之落空。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逐渐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
简而言之,(记忆线索)
(1)1898年美西战争
(2)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
(3)20世纪初“大棒政策”、“金元外交”
(4)1917年美国参战
(5)1918年“十四点计划”
(6)1922年华盛顿体系
俾斯麦大陆联盟对欧洲战争与和平的影响:
大陆联盟政策是俾斯麦根据对欧洲地缘政治的深刻认识为强大的德国所制定的自制政策。它是强势的德国参与欧洲均势政治运行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审慎协调与东西两翼强国—— 俄国和英国关系不可或缺的前提。实际上是平衡的“东西方政策”。俾斯麦彻悟地缘政治之道, 巧妙地利用俄英两国的敌对关系, 审慎而灵活地与他们周旋, 设法既以结盟方式羁縻俄国, 同时又不与英国失和, 终于如愿以偿地孤立了法国并避免反德同盟的梦魇成为现实。
实质上大陆联盟体系承载了双重使命,即维护德国现实利益,重塑欧洲均势格局。这个庞大的外交体系确实在客观上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均势, 维护了欧洲的秩序, 稳定了欧洲的和平局面。但实质上,这是德国不得不主动构建联盟, 以化解列强结盟围堵德国的危险,虽然这个外交体系在俾斯麦在位期间有效地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
但是,大陆联盟体系包含着极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其所促成的对德有利的均衡局面本质上是脆弱的。大陆联盟体系并非真正恢复了欧洲的均衡态势,欧洲大国间的德法矛盾、俄奥矛盾都没有解决。这种现实主义的武装和平局面最终随着法俄结盟而终结,欧洲国际关系开始步入三国同盟与法俄同盟相互对峙的轨道。
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不同点:
第一,所被划分的对象不同,维系(维也纳体系)对应的对象是欧洲,凡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应一战后的全世界。
第二,体系的正义性不同,维也纳体系重新确定欧洲封建秩序, 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分赃、瓜分殖民地和反苏的国际关系体系, 除了暂时缓和列强之间的矛盾外, 别无进步性;
第三,体系中的主要矛盾不同。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大国之间尤其英美、美日之间的矛盾。
第四,两大体系解体后对世界格局影响不同。维也纳体系解体后, 欧洲的封建势力逐步被资本主义潮流取替,
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广泛确立。它的解体, 有利于历史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解体是由于德、日两国法西斯对外扩张和英、法、美长期纵容造成的。它的解体就意味着二战正式爆发;
相同点:
(1) 都是大规模国际战争的产物。维也纳体系是拿破仑战争之后形成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2) 都以召开国际会议来确定的。维也纳体系是召开维也纳会议确定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定的; (3) 体系中都由几个大国操纵, 体现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维也纳体系由英、俄、普、奥操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由英、法、美操纵 (4) 都在各自体系下成立了相
应的国际组织。维也纳体系的国际组织有“四国同盟”、“五国同盟”和“神圣同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成立了“国际联盟”;(5) 都有处置战败国的内容。维也纳会议中的“限制法国, 保证欧洲均势“。“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等;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海外殖民地、军备和赔款等方面的规定;
(6) 都调整战后国际秩序。维也纳会议重新确定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 许多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失去王位的欧洲旧君主纷纷复辟; 巴黎和会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 华盛顿会议调整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关系;
(7) 体系中都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维也纳体系中存在四对矛盾, 即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人民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被压迫奴役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的矛盾有: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殖民地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8) 体系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 都在五十年之内。维也纳体系是1815 年建立的, 严重动摇于19 世纪早期欧洲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 彻底瓦解于1948 年欧洲革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于1919 -1922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开始瓦解于30 年代德国、日本的对外扩展, 彻底瓦解于二战的爆发;
( 9) 体系的建立和解体都是因各国实力变化。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而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又决定国际关系重组和变化。两个体系的建立都是两次战争削弱或摧垮一些国家, 少数国家因发战争财而壮大, 造成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而建立。后因战后经过一段时间各国发展速度不一样, 力量对比重新发生变化而瓦解。
(7)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评价“国强必霸”理论。
从世界近现代史来看,“国强必霸”论不无道理,从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再到英、法、德、日,乃至美国、苏联,世界近现代史的大国、强国无一例外的最终走向寻求霸权的道路上。虽然历史上强国称霸的剧情一次次上演,但其称霸结果的一次次失败也证明了国强必霸是一条难以走向成功的道路,无论工业革命时
代的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还是二战后的美、苏,在国力走向巅峰后寻求霸权的过程中都遭到了来自各方力量的阻挠,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1、 国强必霸是历史的选择。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原料、资本,而当时各国间的经济交往相对较少,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需要向外扩张,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来发展本国经济。
2、 国强必霸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较为混乱的时代,地区间、国家间发展极为不平衡,且缺少国际性组织的协调。
3、 两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等证明了国强必霸之路是走不通的。(分析失败的原因)
4、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两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对战争、霸权深恶痛绝。
5、 全世界各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增多,逐渐成为共存共荣的统一整体,国强之路需要国际环境的良好,霸权之路将会影响国际环境,影响强国进程。
6、 美、日、欧、中等几大经济政治集团相互制约,不会出现强哥必霸的局面。
(12)结合两次世界大战,分析欧洲霸权体系衰落的原因及其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启示。
一战的影响:
对欧洲的削弱: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的削弱了。从表面上看,英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增强,英帝国改组为英联邦。印度等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再也无法平息。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被美国所取代,一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一去不复返。法国曾是一战前欧洲大陆头号强国,但在一战中的削弱使其实力大为受损。且起长久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美的反对,且对的严酷的制裁也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德国,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受到了严厉的制裁,大量的赔款、军事的限制等严重制约了德国的发展。
美日的崛起:一战削弱了英法德,美国成为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了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也由债务国转为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胶州湾和山东半岛。
二战的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1、作为二战的主战场,战争所在地的国家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导致战后很难在短时间恢复。英、法、意等传统欧洲强国作为主要参战国,其经济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2、后世界经济中西开始转向美国,二战更加剧了这一后果的产生。3、二战后很快进入到了冷战时期,欧洲直接担负了压制苏联的任务,牺牲了一些发展资源和机会。4、二战中,为躲避战乱一大批经济、科技、军事人才逃向美国,欧洲失去了战后发展的人才。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欧洲在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
美苏的崛起:1、远离欧洲大陆,没有遭到二战战火的侵袭,得以在战后顺利的发展而不需要面临重建的困境。同时,战争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的成果在战后顺利转为民用,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2、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金融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3、苏联在战后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世界格局中重要的一环,与美国在雅尔塔体系中扮演了核心的位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