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高粱红,转眼盘锦河蟹熟。 时下正值秋高气爽,成群的野鸭闲鹤在湛蓝天色衬托下飞来落去,大片的芦苇和滩涂上,数不清的鸟儿在欢唱着。风吹苇低,潮润润的空气里飘来稻谷花香。高粱红了,碱蓬染赤,稻穗沉下头,又是金秋蟹肥时。菊黄蟹肥,又到了美啖螃蟹的时节。成万上亿只大螃蟹爬出稻田,爬出苇塘,乘上汽车、火车、飞机,走南闯北,端上餐盘,给人的口觉只有一个字:鲜!
河蟹是盘锦特产,河蟹是盘锦产业;蟹经济是盘锦经济重要结构。蟹文化是盘锦地域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传,几千年前,江河中的螃蟹是凶恶之物,大禹派壮士巴解治灾,偶然间他发现此物吃起来甚是鲜美。当地的百姓获悉后,也就纷纷捉来吃,又很快传遍四面八方。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把他当成勇士崇敬,把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此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恶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1300年前,唐王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行至当今盘锦境内的三叉河口附近, 只见波涛汹涌,无桥无渡,百万大军望河兴叹。探马来报:连日大雨河水暴涨,三军根本无法渡河。唐王渡河心切心急如焚 ,怒斩两探报。第三名探报唯恐遭杀身夺命祸,硬着头皮谎称:不时河上即现大军渡河浮桥。探报出了帅帐,连滚带爬来到河边跪祈河神: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乡间妻儿,保小儿一命。河神感念其孝亲之情,浮出水面化作渔翁,告诉他:“明之辰时,你部渡河,双眼朝前,万勿回头”。探报禀报唐王大喜。辰时果然河中呈现铁甲青桥,唐王率军急渡抵达彼岸,先锋官“大刀王君可”转任催阵都督殿后,待大军全部得渡之后,王君可蓦然回首,原来这桥竟是由螃蟹堆聚而成!顷刻间,一声巨响,蟹散尽桥塌陷,王君可连人带马坠落河中喂了螃蟹。如果你来盘锦,热情的主人招待时一定要上大盘肥蟹让你品尝,他一定会神秘充满地告诉你:螃蟹盖上的印是唐王大军马蹄所踏;掰开蟹甲壳,蟹胃包的那条骨头,就是王君可的大刀!神话总归是神话,但它表明了盘锦螃蟹的源远流长。
盘锦地处辽河入海口,河渠纵横交错,坑塘星罗棋布,大小河流 21 条,水面 90 万亩,苇田 120 万亩,稻田 160 余万亩,是中华绒螯蟹源产地,中国最大的河蟹产地,素有“蟹都”之称。蟹虽在淡水江河中生长,却出生于咸淡水汇融的浅海里。仲秋之后,河蟹成群结队奔向大海,在辽河口海域交尾、产卵、孵化,待到来年春末夏初,成群的幼蟹便顺潮汛溯河而上,深入各支流,到淡水中继续生长,逐渐长为成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盘锦是有名的“南大荒”, “棒打野鸡瓢舀鱼,螃蟹爬到屋堂里”是真实的写照。儿时,家住苇塘边,野生螃蟹铺天盖地,多的没人愿意吃,吃的厌烦了。有兴趣时候,去上两人捉些,一个钟头功夫,螃蟹就可装满八刃大锅,小的倒向猪槽喂猪。那些下乡的知青回城时,就是车再挤也要整上半麻袋回去给家人尝尝鲜。1979年,家搬到盘山城,市场上还有卖熟螃蟹的,只是个头小,过了一两年便没了踪影。随着工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掠夺性的捕捞,野生螃蟹资源濒临枯竭。家乡苇塘螃蟹也几乎绝迹。盘锦建市以来,水产科技人员全力研究和开发螃蟹种苗繁育和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海淡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蟹苗孵化,稻田、苇、坑塘、水库、沟渠、河流都发展养蟹,全市现在螃蟹养殖面积达到120万亩。盛产河蟹盘锦的已经“爬”上了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的餐桌,“横行”、、日本的餐馆,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盘锦实施“大养蟹”和“养大蟹”战略,突出以螃蟹养殖
为主导地位,把“稻田养蟹”变为“蟹田种稻”,蟹、稻换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行“蟹田种稻”所生产的大米成为深受市场欢迎的“蟹田大米”,现盘锦已开发出醉蟹、蟹油、蟹酱等系列螃蟹加工产品,螃蟹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取得的成绩令人叹为观止。
蟹,以其独特的魅力,历来为美食家所称道,为墨客所称颂。河蟹一直是盘锦酒店、家庭筵席上的主打佳肴。年年这个时节盘锦人都要品尝螃蟹,并成为习惯,成为时尚。秋已深了,眼前站立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芦苇开始憔悴。青春的光芒已经不再,但随风苇絮还远远没有衰老到一夜白头。这时,螃蟹成熟了,河蟹虽然浑身披甲,横行霸道,凶相毕露,但它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蟹肉不仅含有维生素A、蛋白质、糖、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养筋益气、理胃消食、疏通经络等药用功效。河蟹有多种食法,或蒸或煮,亦可生卤、捣酱,做成蟹豆腐、醉蟹,其味道更加鲜美。在烹饪界,盘锦螃蟹豆腐被公认为是代表东北河鲜的经典。《晋书。毕卓传》有云:“河蟹至十月与稻粮俱肥,掀其盖,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蟹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这样的“蟹会”确让人感觉到里面有一种风雅,有一番韵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吃蟹在古诗中称作“持螯”,典出《世说新语•任涎》:“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九月团脐十月尖”,九月母蟹有黄,十月公蟹才有膏,而这时候菊花也开了,所谓“持螯餐菊”,别有风味。“膏黄腻积,如五指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 蟹也有多味: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黄一味,蟹子又一味。而蟹肉之中,又分“四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妙不可言,无法比喻。蟹是一种颇有个性的动物,腿多雅号也多,有“铁甲将军”、 “横行勇士”等。两江总督张之洞题曰:“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螃蟹坚甲利足,横行逞凶。凡骂民贼、贪官,常借用于它。国画大师齐白石,在一次浙沪警备司令宣铁伍的宴会上,被邀请挥笔作画。他在宣纸上画出一只大螃蟹,题跋:看你横行到几时?
螃蟹为啥横着走?原来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螃蟹是一种古老的回游性动物,它的内耳有定向小磁体,对地磁非常敏感。由于地磁场的倒转,使螃蟹体内的小磁体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为了使自己在地磁场倒转中生存下来,螃蟹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干脆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横着走。螃蟹为什么横行的答案,似乎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解决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启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会遇到很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而适应这些变化的最佳途径就是调整自己。其实,对待生活的困扰,不前进,不后退,而是横着走,或许别有一番天地。或许别人讥讽螃蟹走路的姿势难看,但谁也不能否认螃蟹横着走速度会更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