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虹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8年第9期
近几年来,我国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对于我国GDP、税收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说,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50%。以我国中西部经济大省河南为例,截至2016 年底,该省民营经济体数量已经达到412.2 万,占比高达99.7%,就业率占全省新增就业率的八成以上,且近3年的GDP 占比均在70% 左右,对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在此过程中,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信贷和表外融资等方式不断加大对辖内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省内民营企业的发展。然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 金融支持稳步增长,方式灵活多样
一是整体授信稳步增长。以河南为例,截至2017年上半年,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整体授信高达13 735.78 亿元,受益民营企业24.4 万户。其中,2017 年上半年表内外授信净增额达到上年全年净增额的57.46%,金融支持稳定增长。二是表内贷款担保方式充分考虑民企特点。针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多、抵质押担保较弱的情况,通过信用和保证担保方式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17 年6 月末,民营企业11 757.71 亿元的表内贷款中,保证贷款4419.4 亿元、占比37.58%,信用贷款2005.93 亿元、占比17.06%,两项担保方式合计占比过半。三是金融服务日趋丰富多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对民营企业扩大授信的同时,大力为民营企业供给一揽子金融服务,诸如支付结算、财务顾问咨询、各种投资融资业务、为民营企业设计债权承销业务等。截至2017 年上半年,在非授信客户中,该省辖内民营企业业务客户数达78 万户。辖内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中省内民营企业投融资信托项目合计186 个,金额289.79 亿元;资产管理公司对民营企业的表内外融资209 户,余额共计222.28 亿元。
2. 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合作
一是制度不断完善。如河南省某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制定了《大学生创业贷款管理办法》,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在该省的落实。同时,针对餐饮、物流配送和科技企业特点,延伸制定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助保金等业务管理办法,加大金融对大学生创业型民营类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和延伸金融支持的制度基础。二是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如河南省某股份制银行打造小微企业移动营销管理平台,通过PAD 终端采集客户影像资料,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自动对采集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并生成标准化的调查报告,极大提升了客户经理业务办理效率。三是加强战略合作。2015 年5 月,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与河南省人社厅签署了《“大众创业惠民工程”合作协议》,开展了包括“大学生创业圆梦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创业群体提供创业资金支持。2016 年7 月,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与河南省教育厅在河南大学签署《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战略合作协议》,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融资、指导等多方位支持。
3. 积极推进创新,提供针对性特色产品和服务
一是发展特色业务模式。如中行在解决担保难、抵押品不足问题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大宗商品、企业存货、应收账款以及知识产权、保险权益、经营权等担保方式。国开行结合自身实际和企业特点,创新模式,构建了以“四台一会”(包括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运行模式。进出口银行积极为民营企业办理结算,为进口类客户进口开证以及客户代收项下搭配使用进口押汇业务,把代付业务开展到海外,以便企业在境外筹集融资成本较低的外币资金。二是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如河南省辖内各城商行按照“一行一品”监管要求,创新特色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省内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截至2017 年6 月末,该省15 家城商行“一行一品”涉及的贷款余额达632.83 亿元,有力支持了18 321 户企业和商户的发展。以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为例,该行大力开展专项基金建设,通过探索股权投资或股东借款形式,满足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需求,截至2017 年6 月末,该行专项基金项目中民营性质的目标公司9 个,涉及项目25 个,投资总金额高达7.76 亿元。
二、银行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 配套政策制度制约
近几年来,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国家的许多鼓励和倾斜政策不断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体系逐渐形成,政府加大减负松绑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但部分领域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地实施的基础不是很健全,具体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对待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政策缺乏稳定性,时紧时松,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此外,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中一些流程和环节还不适应民营企业经营特点,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 企业自身短板制约
一是龙头民营企业少,且发展的带头示范效应弱。2016 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河南只有12 家,相比2015 年的16 家减少了4 家,远低于山东的48 家,更不到浙江134 家的10%。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从而导致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稳健发展能力也很弱。据河南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非公企业中,没有设立研发部门的企业有很多,没有固定科研单位合作的也大大有之,总共占比高达66.6%。2016 年全省7782 家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仅有916 家、占比11.8%,研发经费支出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15.8%,研发投入强度只有0.6%;在2016年产品销售收入中,新产品占比仅为2.6%。
3. 经济增速下行风险制约
据有关监测数据发现,目前在民营工业中,大多是以资源作为原料进行产品初加工,产业结构也大多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产业链短的现象普遍存在,高精尖、效益好、拉动力强、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均比较少。随着经济增速下行,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尤为突出。以河南省为例,该省辖内某银行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风险项目集中爆发,且均涉及民营企业。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目前风险化解难度较大。截至2017 年6 月末,该省银行机构民营企业贷款的不良余额高达371.23 亿元,较2017 年初增加33.87 亿元;不良率3.75%,较2017 年初上升0.24 个百分点。
4.PPP 推动较慢制约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中来,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因为PPP 模式相互关联的方面多,涉及许可的文件多且复杂程度高,链条较长,推动实施起来见效较慢;而且PPP 项目大多公益性较强,自身利润区间相对较窄;再者,作为政府部门,在项目建设经营进程中,往往集投资者、
经营者和监管者于一身,且为直接介入型,造成社会资本和政府部门的权责不完全匹配,从而导致目前部分地区PPP项目推动较慢,影响相关银行业机构为参与PPP 项目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银行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从政府部门角度来说,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应早日落地
一是加强产业引导,推进民间投资。在招投标、特别许可、知识产权参股和产业引导基金等方面,要给民营企业进入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作用,对于前景好、带动强、符合政策导向的,要支持其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基于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的重要性,民间资本投资这方面的政策制定也要有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标准和条件,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方面更具可操作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交易市场,为民间资本的投资和变现提供便利。三是作为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行为。建立健全各类补偿、贴息、补助、代偿等财政激励政策,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财政环境。四是通过设立产业升级基金等方式,为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提供直接资金支持或提供担保,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2. 从民营企业角度来说,应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
一是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企业群。针对本地龙头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产品无法实现本地配套的实际状况,建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研发、人才、技术、市场和品牌优势,通过政策引导以及财政、税收和金融的综合支持,扶持本地配套企业的发展,与龙头企业共同成长。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发挥本地科研优势,瞄准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加大研发力度,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技术进步,争取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加大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开展与民营经济发展有关咨询培训和市场研究,使民营经济发展拥有良好的智力环境。三是多渠道取得融资支持。加大各类新型债券、新型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其在融资中的使用比重。
3. 从银行机构角度来说,应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一是开展信贷产品创新。创新信用评级制度、授信制度和信贷产品,要精心打造、量体裁衣,使其更能结合民营企业特点和需求,在通过采取条件、结构和定价等组合手段强化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提升支持效果。二是加大合作模式创新,探索针对民营企业的更多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投贷联动功能,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融资。三是积极与实力强、信誉好的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惠合作建立起民间投资融资担保的有效机制;增加政、银、担的合作深度,共同探讨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分担模式,推进“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等新的服务模式,合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 从外部环境角度来说,应继续完善和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大力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让相关的各个主体都参与其中,确保信息互通、共享,并使民营企业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相关机构查询。二是政府部门要积极牵头,开展各种形式的政银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产品推介会、政策研讨会等,为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沟通搭建合作共赢平台。三是加快推进PPP 项目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发布,召开由商业银行参加的PPP 项目公开发布会,推进商业银行对接PPP 项目的进程。四是建立政府出资或控股的大型担保机构,建立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担保公司实力,从而增强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能力。五是充分发挥黑名单制度的作用,将民营企业囊括其中,让恶意逃废债企业无处可藏,让失信企业无立足之地,确保社会信用秩序更加良好、有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