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夏天里的成长
教材解析
《夏天里的成长》是梁容若《夏天》原文的片段。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成长的特征。围绕中心句、第2-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第2自然段采用“总分结构”、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第一句是这段的中心句、以“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等词语表现夏天动植物长得快、变化大的特点。围绕这个中心句、通过描写瓜藤“长出几寸”、竹子、高梁“多出半节”、表现它们长得快;通过描写“几天不见”、苞蕾开花结果、石头长苔藓、泥地长草长菜、以及个把月不过来”、小动物长个、表现它们变化大、生长快。
第3自然段承上概括了草木、作物的生长后、写到无生命的水、瀑布、河流的“长”。用“一天一天地变丰满”表示山在“长”,用“一天一天地高起来”表示地在“长”,用“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表示河在“长”,用“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表示铁轨在“长”,用“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表示柏油路在“长”。这段描写抓住事物在夏天的变化、写得独特又巧妙。
第4自然段更进一层、写到学生的“长”。抓住“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总是要长”等词句描写人的成长。作者引用“六月六、看谷秀”和“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两句谚语、引出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课文以开头的中心句统领全篇,从有生命的事物写到无生命的事物,再写人的成长,万事万物尽在其中,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选材贴切、构思巧妙,结构清晰。
课文以描写为主,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色。文中有不少结构相同的句子、如,”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又如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再如,“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个意思、画面鲜明、节奏感强。作者还运用俗语、如“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要赶时候尽量长的意思。
课后题引导学生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学习。第一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心意思,理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第二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细读课文,深入探讨具体段落是怎样表达中心意思的。
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建议
本单元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学习本课,可以先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了解各段描写的内容。然后逐段品读,从动植物、事物、人三方面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品读描写各种事物生长的语句,进而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对于万物生长,学生并不陌生。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了解到的事物生长现象,引发阅读兴趣。随后带着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里的成长’的初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找出中心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围绕这个意思写的?具体写了哪些事物?在交流所写具体事物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三个方面。
二、揣摩课文“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表达方法
课文第2~4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围绕中心意思展开描写,可以从这三方面组织学生逐段品读课文。建议围绕“本段描写了哪些事物(人)”“怎么写出它(他)们快速生长的”个问题,让学生默读、圈画出表现事物生长的关键词句,组织交流体会事物生长的特点。
第2自然段,要指导理解段落的中心句。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或者朗读课文,找出这段的中心句“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再圈画课文描写了哪些动植物的生长,根据学生交流,总结“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描写”的方法。最后讨论,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动植物的生长的?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如,"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一夜可以多出半节”“几天不见,就长满了……”“几天不见,就变成了…”“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体会“万物迅速生长”
第3自然段,先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紧扣"什么都在生长”,联系上下文,圈画出具体写了哪些事物。交流中抓住山、地、河、铁轨、柏油路”五个事物,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句,通过不同方面具体描写”的方法。“山、地、河”的长,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山上的草木生长,让山显得“丰满”;地上的庄稼生长,让地显得“高起来”;水位变化,让河“变宽变深”。“铁轨、柏油路”的长,学生可能缺少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补充“热胀冷缩”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敏锐地观察到这些事物在夏天的变化,通过巧妙的构思,描写成
它们的“生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的描写独特巧妙,语言富有新鲜感。
第4自然段,可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课文如何具体写“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先引用农家谚语,再从农作物说到人,最后在结尾处点明人也“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巧妙构思。
三、回归全文,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归整体,从全文的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写法,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表达方法。如,可以借助板书归纳中心句和各段主要内容,采用框架图(树形图、鱼骨图、花瓣图等)直观、形象地呈现,体会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背后形式的秘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第2~4自然段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删去其中一段可不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围绕中心意思写,把课文的中心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更深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结构分工朗读,如师生互读、小组合作读,在朗读中发现课文结构,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四、写字指导
本篇课文要求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词语,要求写的字可以在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写,也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后集中写。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比较难写的字与同学、老师交流,说说自己的书写体会。教师针对学生写字的难点进行点拨,如,“瀑”字右边下面的部件不要写成“水”;
“缝”字笔画较多,要注意走之底与左右两个部件之间的穿插避让,注意正确的笔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