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的辨识和管理。 3 定义 3.1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 生产场所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 储存区
专门用于储存危险物质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 职责
4.1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单元内危险物质最大储存量进行计算。
4.2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传递和建档。
4.3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监控。
4.4 各相关部门负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点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
4.5 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传递至相关部门、从业人员。 4.6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4.7 综合办公室负责将重大危险源评价情况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 工作程序
5.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5.1.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和“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5.1.2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5.1.2.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5.1.2.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 ≥1 ………………(1) 式中:
q1+q2+…+qn ----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5.1.2.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的“危险性分类及说明”参考《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5.1.3 综合办公室根据各单元的计算结果,按附录A 表1中临界量和实际量,对重大危险源或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未达到临界量的单元为危险化学品一般危险源。 5.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5.2.1 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数量、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5.2.2 综合办公室应定期请有资质单位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并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2.3 重大危险源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新知识的获取、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报告修订后应重新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2.4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应按照《安全检查管理制度》中的规定执行,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经常性定期检查。对于评价报告和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落实整改到位。
5.2.5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点的应急操作规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技术培训,告知从业人员应急措施、特殊权限和安全逃生的知识。 5.3 应急救援器材的管理
5.3.1 综合办公室负责指导相关部门按公司《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中的规定,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并将所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登记建档。
5.3.2 综合办公室和相关部门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应急救援器材,保证其有效。
5.4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的演练
5.4.1 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应制定相应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方案。
5.4.2 综合办公室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制定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5.4.3 综合办公室每年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内容等。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5.4.4 综合办公室在演练前,应组织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培训。 5.4.5 综合办公室应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综合办公室应对演练的评估情况做好记录。
5.4.6 综合办公室应根据演练的评估情况,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6 相关记录
企业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登记表
填报日期:2010年 月 日 列入GB12268危化品名称 罐区最大储仓库最大储生产场所最大储存量(吨) 最大储存量GB18218临辨识指标 (最大序号 危规号 UN号 用途 存量(吨) 存量(吨) 合计(吨) 界量(吨) 储存量/临界量)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1、“用途”栏填写“原料”或“中间产品”或“成品”;2、最大储存量合计=罐区最大储存量+仓库最大储存量+生产场所最大储存量 企业名称(盖章): 企业地址:
普查人员: 联系电话: 镇场(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企业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
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及检查、检验情况一览表
重大危险源名称: 安全设施分类 主要安全设施 名称 1 2 预防事故设施 3 4 5 1 2 控制事故设施 3 4 5 1 2 减少与消除 3 事故影响设施 4 5 型号 数量 投运时间 检查时间 填表时间:
检查检验 检查人员 检查结果 采取措施
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检查记录
重大危险源名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主要设备、设施 名称 型号 数量 投运时间 检查时间 填表时间:
检查检验 检查人员 检查结果 采取措施
重大危险源档案 重大危险源名称 重大危险源备案号 投入使用日期 报告书名称 最近一次安全评估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周边安全间距情况 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编制情况 操作规程 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警示挂牌管理情况 危险危害告知情况 实时监控报警系统安装情况 物质 应急救援准备情况 人员 最近一次演练 安全管理人员及联系方式 填表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