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给,就是一种舍,我们在给别人的时候,就是在舍自己的某些东西,如时间、精力、关怀、
财物等。而这些舍,同样会使我们得到。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是说;我们在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收获。实际上,这并非一句空话。每个人都不是
独立地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
就需要向别人求助,如果我们能得到别人帮助,那么我们就会心存感激,希望他日自己也可以
为别人做些事情。同样地,当我们帮助别人时,别人也会心存感激,希望他日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我们。
篇二: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欣赏自己与欣赏他人”写作导引
高考作文指导
材料作文“欣赏自己与欣赏他人”写作导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后,一位名人在微博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如果你考不进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事实上,世上的很多事都是这样,我们不仅需要学会欣赏他人,也需要学会欣赏自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 名人在微博写下的信中包含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两方面关系的话题。“人与他人”“人与自我”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关注的四类重大命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中的两类。2015年新课标卷Ⅰ“微博举报父亲”,北京卷“我与英雄生活一天”,重庆卷“请公交车司机等妈妈一分钟”等作文题属于“人与他人”这类命题;上海卷“坚硬与柔软”,湖北卷“喷涌的泉水”则和“人与自我”这一命题紧密相关。可以看出,人类认知类作文与高考热点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重视这类作文题。
1.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从“人与自我”的关系说,当人生处于顺境或自身条件优于他人时,要学会放低姿态,人生得意时不可“忘形”,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我们要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品格。当人生处于逆
境或自身条件不如别人时,我们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自我鼓励,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夺分素材】“我是拿破仑的孙子”
有一位叫亨利的美国青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身材矮小,长相也不好,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一直很自卑,连普通工作都不敢去应聘。30岁生日的那一天,他站在河边徘徊,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勇气。这时,一位好友跑过来告诉他:“一份杂志里讲,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有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也是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开始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此后,亨利
不再为贫穷、矮小、乡土口音等特征自卑,凭着“我是拿破仑的孙子”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三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后经查证,亨利并非拿破仑的孙子。
【点拨】良性的自我鼓励或暗示,是一种含蓄的期待,是一种坚强的信念,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诱导。 【夺分素材】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遗憾——他的得力助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弟子。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这事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失意地闭上眼睛,停
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
【点拨】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欣赏自己。
【名言·链接】廖凡语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廖凡凭借犯罪爱情片《白日焰火》成为柏林国际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帝。下面辑录廖凡之语三则,看看他在人生低谷或不如意时如何欣赏自己:
①不是无奈,因为每次演出我都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小配角,每次演出我都觉得自己是男一号。我心里特别明白我只是缺少一个完全展现自己的机会。红不红我不能左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 ——媒体说廖凡是“黄金配角”——出道近20年里常常担任配角,廖凡这样回复。
②我觉得没有人能够看轻你,除了你自己。
——廖凡获奖后接受采访,谈及自己两次人生的低谷时如是说。 ③长得不算帅,说明我是实力派演员;演不了主角,说明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廖凡曾经这样自我调侃。
【解读】没有这么多年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没有对自己的不断鼓励与良性暗示,廖凡如何能等到自己的“春暖花开”? 2.欣赏他人,成就自我
从“人与他人”的关系说,学会欣赏他人,看到他人身上的长处
与优点,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长处与优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的人,身上也可能有闪光点。这一立意角度可以从正面论述——有的人懂得欣赏他人,并且谦逊地向他人学习;也可以从反面论述——有些人在获得成功之后往往变得不可一世,盲目自大,心胸渐狭窄,容不下别人,更遑论欣赏他人。
【夺分素材】两则相近的画坛轶事
18世纪的欧洲,画家们经常聚在一起饮酒,谈论哲学,并去每一个画家的家里欣赏画作。梵高在第一眼见到莫奈的《日出·印象》便惊呼:“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幅画!”
齐白石还未出名时,他的作品往往得不到重视。一次画展,他的画被遗弃在角落无人理会——大伙都簇拥在当时享誉盛名的徐悲鸿的画作前,赞叹不已。当徐悲鸿看见角落里齐白石的那幅《虾趣图》时,大加赞赏,并将它放在自己的画作旁,标出比自己画作还要高的价钱。从此,齐白石便在京城里出了名。
【点拨】欣赏他人,不仅能展现出欣赏者的人格魅力,使之赢得尊重,也可以汲取欣赏对象身上的长处,造就欣赏者的进步。 【夺分素材】狂妄自大的悲剧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40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以为刘邦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自大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无独有偶,五虎上将关云长乃蜀国军队的骄傲。在荆州告急时,关云长本应高度警觉,却偏偏自大地放话:“吾自幼习武,何惧之!”好一个“何惧之”!他的骄傲自大,最终葬送了威名赫赫的五虎上将,也葬送了正在蓬勃发展的蜀汉王朝!
【点拨】欣赏自己是自信的力量之源,但当这种自我欣赏变成一种自大,蒙蔽了赏人、识人的双眼,以至丧失自知之明的时候,也许下一刻你就会被打倒。 佳作展示 欣赏自己 田升杰
墙角的花,你若看不起自己,谁还能给你一片天地? ——题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肯定不完美;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生命就多姿多彩。很多时候,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我们总是自怨自艾,自卑自弃。生命如此短暂,与其沉浸在缺憾之中,何不试着欣赏自己?
小眼睛、薄嘴唇的廖凡,没有偶像演员的优势,但他说:“长得不算帅,说明我是实力派演员。”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帝后,廖凡谈及自己常常担任配角的经历时说:“我觉得没有人能够看轻你,除了你自己。”对媒体称其是“黄金配角”,廖凡笑说:“每次演出我都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小配角,每次演出我都觉得自己是男一号。”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绝不是盲目地夸大自我,漠视他人,而是懂得肯定自我,善于发掘自身闪光点,让自己快乐起来,调
整自己的心态,为继续奋斗做准备。没有这么多年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没有对自己的不断鼓励与良性暗示,廖凡能“熬”成影帝?
周杰伦进入吴宗宪的音乐公司时,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助理。其间他写的歌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有的甚至被扔进纸篓。周杰伦没有泄气。后来,吴宗宪答应让歌手唱他的歌,但著名歌手都不愿意一展歌喉,因为他写的歌太稀奇古怪了。有一天,吴宗宪抛给周杰伦一个机会,10天写50首歌,然后挑选10首,自己唱,出专辑。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问世,立即轰动歌坛。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你自然能笑对别人的轻视甚至嘲弄,就有勇气和力量在困难时挺得住,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如此,才能给命运带来 转机。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头脑还能思维,我有我始终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霍金的话犹在耳畔。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就是在人生低谷或遭遇不幸时,甩掉阴霾之气,消除自卑,重拾自信。而自信,是一种内在的火种,是一种自我肯定。只有欣赏自己,拥有自信,才能消除消极态度的不良暗示,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激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如果你的生命遭遇不幸,这是被上帝咬得深一些,请你相信,这是上帝偏爱你的缘故。
即使再平凡再普通不过,你都要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理解目前的生活都是自己努力得到的结果,自己真实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为自己感到无怨无悔。在浩瀚的生命星系中,我们不能成为太阳、月亮,我们只是发光微弱的星星,但我们依然在夜空中放射光芒。 请学会欣赏自己!
【点评】这篇例文有三大亮点。一是论据材料引述丰富准确,剪裁合理,同时懂得分析说理,让论据材料“燃烧”。二是三个层次的论述大体按“善于肯定自我”“抵御他人轻视”“敢于面对不幸”展开,论述“欣赏自己”的作用和意义,基本呈递进关系。三是论述语言简洁却不失力度。题记仿用冰心的诗而成,不失雅致,“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这是上帝偏爱你的缘故”等也显出几分理趣。
篇三:“别人的长处”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别人的长处”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列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首位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中国乃至亚洲文学的领军者莫言的作品尽管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具有思辨色彩与启迪意义的好题目。我们写新材料作文的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审题。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与材料紧密结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写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因为新材料作文把“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所以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必须从材料出发,作文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所以,首先是解读题意,悟出写作中心。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审题步骤: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包括文字材料或图画材料),弄清材料主要说了什么;第二步,仔细分析材料,找出多个写作角度;第三,根据自身优势,选定最易发挥才情的一个角度;第四步,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充分展开,深入阐释或抒写。如本题中,我们通过阅读,显然这个材料中莫言的话“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是这个材料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一个人进步的的基石,这是一种将自己放在低处的最广泛的汲取,“海纳百川”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当你将自己的胸怀鼓荡成一片大海时,你就有了宽广浩渺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也就有了成就人生辉煌最广阔的平台??人活一辈子都想拥有一段理想的人生,那就取长别取短,不可在别人的短处上有份。不论与谁相处、打交道,一定要全面正确的去认识,去对待对方,并且取其长避其短,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用他人的富足弥补
自己的缺乏,这样你的长处、优点才会不断增加,你的结果才会变好。若是反其道而行,越学越短,毛病缺点越来越多,受害的只有自己!“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上句的反证:如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只会一味的自我欣赏,那这个就不会有进步。
审题了材料的要义之后,我们写作时要注意文采,力求语言出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新材料作文要讲究文采。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也就是说我们的语言要有闪光的地方,要有特点,乃至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人读后如饮醇酒,久而弥笃。语言有文采是多方面的,例如:善用比喻、铺陈宏肆、诙谐幽默、大气磅礴、委婉细腻、清新淡远、质朴醇厚、坦诚率真、蕴藉含蓄??都属于有文采。文章有文采不仅指词语华丽,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之所在,其语言之精练、优美、含蓄,言近旨远、意蕴深长,生动形象、富于文采,堪称古典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话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相关素材】 多看别人的长处
文/谢思者 选自《中国国门时报》
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总是看重别人的缺点,而且到处张扬,
这样就会给别人造成伤害,这可不是君子待人处世之道。 “江南才子”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他生性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过错。有人想要把别人的过失告诉他,他必巧妙的转移话题,使对方无法说下去。他终生都如此。
东汉著名将领马援也曾告诫侄儿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有过失,就好象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嘴里不能说!” 对于自己的优点或长处,我们应当始终韬光养晦和抱以谦逊的态度。
老子曾经对孔子说:“我听说,聪明的商人会把财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盛德君子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踌躇满志的神色与放荡的心志,这些都对你没有益处。”
《中庸》引用《诗经》中的话说:“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絅”是单衣或外衣的意思。绣有花纹的锦衣外面为什么还要加上单衣呢?就是嫌花纹太显露了。用此来说明君子之道应该韬光养晦,内蕴深藏不露,外表虽然暗淡,日久就会彰显它的光芒;如果内蕴肤浅,虽然外表引人注目,但很快就会日益消亡。
宋朝的欧阳修,文章写得非常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文学家,可是他对待客人,总是多谈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谈及文章。当时
的蔡襄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对待客人,也是多谈文章,而不谈及政事。这两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于韬光养晦,不会在别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长处,所以在历史上都能够享有盛名,而且官也做到了极其显贵的地位。
被称为“唐初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四人以文章而享有盛名,个个才华盖世。当时的大臣裴行俭通晓阴阳,有知人之明,他见到卢照邻等四人后说道:“读书人以后能不能够发达久远,鸿图大展;应该是先要看他有没有宽宏的器识,其次才是他的文章啊!王勃他们四个人,文章虽然好,但是多显得浮躁浅薄,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不是享有爵禄福报的根器啊!杨炯这个人还稍微显得沉静收敛一些,他能够善终,就算是十分的幸运了啊!”后来这四个人的命运,果然如裴行俭所说的一样,只有杨炯得以善终。 放大别人的长处
文/阮直 选自《郑州日报》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着他的爱犬去公园散步,当时纽约有一个执行得并不是非常严格的规定,凡是带狗外出的,无论有没有锁链系着都要将狗戴上口罩。有一天他看见有个人牵着他的小狗在公园里散步,不远处恰好有一位巡逻员正在教育另一名不给小狗戴口罩而出来散步的人,那个人很激愤地和巡逻员争辩着,说他的小狗还很小,不会咬人的并且怒斥你巡逻员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无论他怎么愤怒,最终还是
被处以l0美元的罚款。
卡耐基见状连忙换个方向去散步,但很不幸的是在几分钟后,他也碰见了那位巡逻员。卡耐基在刹那间决定不等他开口就先认错:“巡逻员先生,我有罪,我没有给小狗戴上口罩,我愿意接受您的处罚!”让人意外的是巡逻员却回答说:“其实谁都不忍心把这么一条可爱的小狗戴上口罩!”“但这是违法的。”卡耐基说。没想到这时警察却再次为卡耐基开脱说,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不会咬伤别人吧!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警察只是让卡耐基以后注意并且尽早回家,却没有对卡耐基施以任何处罚。
试想一下,如果卡耐基不断为自己辩护的话,只能继续点燃巡逻员心中那股还没有完全熄灭的火气,最后卡耐基可能会被处以比之前那位游客更重的处罚。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在为你的错误而拼命辩驳时,恰恰会导致你将要为你所犯的错误付出更大的代价。假如你能够在别人指出错误之前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十之八九会得到别人的谅解或宽恕,甚至还会完全忽略掉你的错误。因而,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不妨拿出勇气来先把别人放在一个比
我们高的位置上,特别是他的职业虽说不高贵,但却能管限着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放大他的这个角色,把自己缩小。这不是胆怯,而是智慧!
但是有些人缺少这样的智慧与修养,我们做了错事后容易辩解,把自己的错误缩小l0倍,而别人的错误被我们抓住之后,恨不得
放大它l0倍。这样的结果是,你的错误在你一个人想缩小的时候,就有l0个人想放大它,你的缩小辩解恰恰激起了别人放大的情绪。这正像你放大了别人的长处时,那个人自己却不断地缩小。人性的善恶情绪、甚至行为有时是他人唤起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搅动他人“善恶”的潜能,如果我们都能读懂人性,那么我们就会让彼此的关系融洽、和谐,人与人之间多了些快乐少了些拧巴。 看到别人的长处
文/王孙 选自《定西晚报》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秀才坐渡船过河,船刚离开河岸,秀才看到船上的竹篙,就问摆渡的船工:“你会吹笛吗?” “我哪会吹笛呢,只会摆弄撑船的竹篙。”船工笑嘻嘻的说。 “连笛都不会吹,你这生命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百分之十。”秀才以一种戏谑的口吻说道。 船工只顾撑船,默不作声。
秀才看到船上的缆绳,又煞有介事的问船工:“你会抚琴吗?” “我也不会抚琴,只会鼓捣船上的缆绳。”船工仍然笑眯眯的说。 “连琴也不会抚,你这生命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百分之二十。”秀才以一种轻蔑的口气说道。 船工全力摆渡,低头不语。
秀才看到不远处的苇丛间惊飞的野鸭,随口吟咏起王勃的名句。又不屑一顾的问船工:“你会作诗吗?”
“我更不会作诗了,只是每天的鞋子倒是挺湿的。”船工乐哈哈
的说。
“连诗也不会作,你这生命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百分之三十。”秀才以一种嘲讽的腔调说道。
说着说着船就到了河心。就在这时,大雨滂沱,河流忽然涌起巨涛狂浪,眼看就要翻船了。竭尽全力也无力回天的船工,急忙问秀才:“你会游泳吗?”
“我、我不会......”秀才不禁大惊失色。
“连游泳也不会,你这生命的意义、看来就要失去百分之百了。”船工以一种爱莫能助、万般无奈的语调说道。
话音未落,渡船已被大浪掀翻。自然,游上岸的只有船工一人。 有道是,扁担、弓子各有所长。每座山有每座山的风景,每个人更有每个人的长处。在现实生活中,万万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更不能以狭隘的心胸和目光随意把别人看“扁”。常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纵观古今,大凡有能有耐的强者,无不是以“学生”的身份为人处世的。无数经验和教训证明,只有知己知彼、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和别人,才有可能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和生存技能,在山高水长的人生之路上有所作为,立于不败之地。 【时文精选】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文/陈世旭 选自2012-02-14《广州日报》
老吴在大院住了将近三十年,人缘极好。无论对谁,当官的,当
平头百姓的,老邻居新邻居,看门的扫地的,正式工临时工,都热情得就像多年的朋友。而我在与他多年的相处中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这该是他让大家喜欢的最大原因之一。 大院门房张师傅,矮小黑瘦,刚来时不少人看着都有些不舒服,在院子里议论,老吴说,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院子跟以前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众人不以为然。打扫院子是门房的职责之一,张师傅扫了,以前的门房也扫了。老吴说,大家再仔细看看:院子里的两棵玉兰树下还有一片黄叶吗?院子四周围墙的墙脚还有一根杂草吗?院子中间的自行车棚还漏雨吗?要是还有兴趣,大家不妨看看张师傅脚上的那双鞋。
那双鞋是从大院外的垃圾箱边得到的。回来,张师傅用平时收集的别人丢弃的鞋油擦了又擦,竟让一双变了形的旧鞋焕然一新。第一个注意到张师傅这双“新鞋”的就是老吴:张师傅你手艺真好啊,垃圾到你手上就变成了宝贝。张师傅害羞似的把脚直往后移。
张师傅是个自爱的人。老吴说,这样的人有责任心。 大家想想,也是。
我想起了一句话:唯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人家的优点,我们才能赢得朋友。
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曾指出过,“自重是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冲动和欲望”(杜威),“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
别人的重视”(詹姆斯)。
在人类行为中,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守它,一定会收获快乐;如果我们违背它,就可能招致挫折。这条法则就是:“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重感。”
如果我们希望周围的人赞同,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同,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不愿听到不值钱的谄媚,而渴求得到真诚的赞美,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先遵守这条法则: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如何去对待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给别人一个真诚的赞美吧! 【特点剖析】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读来却让人不由自主的反思自己的行为,给人深深的启迪,这也许就是优秀文章所起到的春风化雨的作用吧。这篇文章写作也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从生活中选材,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文中的老吴和张师傅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我们也很常见,但作者正抓住了这常见的却又被人忽视的材料,来表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让人读来感到亲切;二是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文章的前半部分叙述老吴和张师傅的故事,在这叙事的基础上,后面的段落对这个故事适当引申和拓展,这样既总结了全文,又强调了文章的主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学生佳作】 猫兔比赛
李丽雪
黄牛老师有两个淘气的学生,一个是猫,一个是兔子,它们两个却互不服气。
在下午上课之前,这两个学生又较上了劲。猫对兔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长得像个大老鼠,看见什么都害怕。我看你就不敢跟我比赛。”
兔子听了很生气,满怀信心地对猫说:“你有什么了不起,自以为长得象老虎就说大话,除了会吓唬老鼠之外,你还能做什么呢?和我比赛,好啊。”猴子班长主动出来当裁判:“你们说怎么比吧?” 猫胸有成竹地说:“是我先找它比的,我们就来比攀援吧!”说完,噌噌两下就爬到一棵大树的顶端,“兔子,你敢跟我比吗?”兔子说:“我们来比奔跑!”说完,撒开四踢,一会儿便跑得没有踪影。一转眼,兔子又跑了回来,说:“猫,你敢跟我比吗?” 这时班长也为难了,也分不清他们哪个更有本事,正在这时黄牛老师来了,问:“怎么回事啊?”猴子赶忙给黄牛老师介绍了猫兔要比赛的事。黄牛老师笑了:“我有一个题目,谁在上课铃前先完成谁就胜利,如何?”
猫和兔子听了都非常高兴,他们都举双手赞成。
黄牛老师不紧不慢地说,题目是这样的:我的课本忘在了老鹰校长那儿,你们谁最先取得送回来,谁就是胜利者。猫和兔子听完,都向老鹰校长家跑去。兔子撒开四踢,一会儿
就把猫撇在了后边。不一会儿,兔子就跑到老鹰校长住的地方了。
可是老鹰校长的房子在一棵大树上,兔子却怎么也爬不上去了,费了很大的劲儿它才跳到离地面一米高的树疤上。
过了好大一会,猫才从后面追来。猫看到兔子笨拙地爬树,笑了起来:“哈哈,你爬不上去了吧。”说完它就向树上爬去。兔子连忙用后腿去踢猫,猫也爬不上去了。猫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眼看快要上课了,猫和兔子决定谈判,猫说:“兔子,这样我们谁也取不到书。不如你让我爬上树,拿了书,你再交给老师吧。”兔子同意了。兔子让猫爬上大树,猫很快取到了书,然后交给了兔子。兔子飞快地跑回到教室,把课本交给了黄牛老师。大家都欢呼起来:“兔子胜利了!”兔子低着头说:“书是猫从树上取下交给我送回来的。”
叮铃铃,叮铃铃------几乎与上课铃一起,猫也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里。黄牛老师走上讲台说:“猫和兔子各有各的长处,赛跑,兔子无疑能够获胜;但要是比赛爬树,则猫必胜无疑。擅跑是兔子的长处,擅攀援是猫的长处,它们两个合作,以自己的长处补对方的短处,于是便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所以,只是炫耀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都是错误的。大家明白了吗?”“明白了!”猫和兔子回答最为响亮。 【精彩点评】
这篇作文形容上较有创新,文章很好的使用了童话体裁来表现主题。作文中使用童话体裁作文的好处是,不需要准备很多的材料,也不要背诵太多的名言警句,只需要一个有趣的故事就能够说明
一个问题。本篇作文中,猫和兔子通过比赛明白了不应该拿自己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的道理,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要学会让各自的长处互补,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