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 科 目 古诗两首(咏柳) 语文 提供者 江国友 三年级 使用者 三年级语文教师 批注及建议 教学对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咏柳》前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 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随课文学会认2个字,会写裁、咏、妆、剪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咏柳》。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 好。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能够自主识字,读通诗歌,并有探究诗意的欲望。 2、个别词句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文—知诗人—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查阅有关诗人贺知章的资料。 ppt课件。 六、教学活动流程 导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歌唱《春天在哪里》。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各小组指名抽读古诗、正音(板书),读准读通古诗。 歌唱《春天在哪里》。 学生自读后抽读。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组内从后四个方面交流自学 了解作者生平,增加学习的兴趣。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结果,从一个方面汇报、展示。 三、合作学习、交流汇报。 (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 1、知诗人:贺知章,唐代诗人,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2、解诗意: ①诗题: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时歌颂、赞美的意思。 ②字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 ③诗句:前两句:高高的柳树,结合注释理解字词意思,结合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用碧玉打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 后两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啊? 教师点拨: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学生1: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学生2: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字词意思理解诗句意思。 (前两句是作者看到的实景) (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学生3: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师小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 结合古诗意思大胆想象。 ①学生闭目想象意境。然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按照预习提示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掌握基本方法。 学生诵读时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韵律。 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入诗境: 4、悟诗情: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练习。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②观察书中的插图,激发想象。 意停顿,读出诗的③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④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可以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把你说的写下来,两三句即可。 五、指导写字。 1、我会认:出示生字,学生朗 (同桌说、指名说) 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学生朗读,根据字形去指 加深记忆,牢汇报: “咏”的右半部分固掌握。 读,根据字形去指导记忆,裁, 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 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2、我会提醒:组内交流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按照预习提 示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古诗,掌握基 本方法。 3、我会写:学生交流,(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 师范写: “裁、剪”。 4、我会用:指导写字。 形近字:咏——泳裁——载 导记忆。 是“永”,而不是“水”; “裁” 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 “衣” 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学生书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成 写实 绿丝绦 赞美春天 谁裁出 想象 春风似剪刀 八、帮助和总结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 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审核人: 时间:
黄水镇小学教科室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