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新民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11期
党的事业需要薪火相传。辽源市西安区委坚持好干部标准,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秉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念,把年轻干部珍视为“树苗”,积极在“建圃、选种、墩实、用好”上下功夫,推动年轻干部成才成林。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以20 多岁青年干部为储备力量、30 岁左右科级干部为接续骨干、40 岁左右“一把手”为中坚引领的较为合理的干部队伍体系。
突出战略摆位,在“建圃”上下功夫
区委深刻认识到,面对区域面积较小、综合实力偏弱、人才资源短缺的现实,要实现西安区振兴发展,希望在于年轻干部。基于此,区委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全域动员。召开年轻干部工作专题座谈会,统一思想,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二是长远规划。研究出台了《2013-2018 年区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年轻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的总体框架。今年还深入开展“两个分析研判”,具体掌握班子配备阶段性需要和年轻干部培养专业化方向。三是持续推进。区委将年轻
干部队伍建设列入各级党委年度工作重点,开展领导领题调研,定期听取汇报,保证常抓不懈。
着眼质优量足,在“选种”上下功夫
针对全区干部体量较小的实际,本着多多益善原则,努力把各方面好苗子尽可能多地吸纳到“苗圃”当中。一是积极盘活“存量”。切实打破身份壁垒,事业编干部在后备中占比32%。5 年来,有27 人得到提拔,22 人调任进机关。抓住机构改革契机,2015 年对新划归区管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队伍进行考察,第一时间吸纳年轻优秀分子。二是持续扩大“增量”。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一定指标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干部。5 年来,共补充公务员121 人、事业单位干部113 人。三是努力提高“ 质量”。推动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去年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其中,对来西安区工作的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给予一定额度安家费,每满三年发放1 万元工作津贴。今年专门拿出6 个事业编面向高校招聘研究生学历人才。通过多措并举,班子建设的源头活水充分涌流。
瞄准德才兼备,在“墩实”上下功夫
好干部成长既靠自身努力,也离不开组织培养。针对年轻干部党性历练不够、经验能力不足的实际,不断强化教育管理力度,为其健康成长松土施肥、修枝剪叶。一是注重精神补钙,筑忠诚之魂。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和红色教育基地功能,在年轻干部头脑中深植理想信念的基因。2013 年以来,先后赴井冈山、临江等地举办理想信念专题培训班11 期,实现了优秀年轻干部域外党性教育全覆盖。围绕《年轻干部成长与培养》等专题,坚持区级领导轮流为年轻干部上党课,引领政治航向,行稳以致远。二是坚持业务充电,务干事之本。注重借鉴“外脑”优势。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清华等高校和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专修培训。5 年来系统培训119人次。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将年轻干部划分为7 个专业化小分队,组织集中研讨交流,推动自学互补。定期举办区管部门“一把手”大讲堂、副职干部论坛,为年轻干部搭建展示提升的平台。三是丰富实践锻炼,添担当之力。探索建立“两上两下”实践锻炼模式。一方面,坚持“上山下乡”,每年推选一批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挂干学,安排一批到基层一线传帮带。5 年来,结合市“五个一线”“三大员”以及非公党建“双覆盖双提升”攻坚等工作,全区先后有184 人次年轻干部在岗位轮换中经受了锻炼,去除了浮躁之气。另一方面,坚持“上刀山下火海”,在吃劲岗位上考验担当。去年以来,在十九大信访维稳、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督察、巡察等急难重工作上,区委有计划地选调优秀年轻干部,使他们在全新的领域面前、夜以继日
的奋战当中,经受了检验、丰满了羽翼。特别是去年,经区委公开遴选的2 名年轻村“第一书记”工作成效十分明显。5 年来,共有64名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被组织委以重任,同时,也有10 名后备干部因不适宜工作需要被调整出局。四是强化组织跟踪,养务实之风。在年轻干部中普遍开展“我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怎么办”专题大讨论,引导年轻干部重拾奋斗传统再出发。今年,区委在全区党建工作会议上,评选表彰了包括2 名80 后年轻“一把手”在内的6 名敢于担当好干部,引起强烈共鸣。建立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同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关爱提醒、加油鼓劲。去年以来谈心谈话68 人次。2015年,区内一名年轻社区副主任不幸罹患渐冻症,区委为其捐款医治,区领导探望慰问,传递了组织的关怀。
坚持因事择人,在“用好”上下功夫
区委根据事业需要,打破“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的窠臼,适时将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调整到合适的岗位上。一是倾向基层择优选用。近几年来,51%的新提拔干部被派往社区、乡镇一线和信访、安监等艰苦部门。二是注重专长放手使用。围绕人尽其才,2013年以来,30 名年轻干部被选拔到经济、卫计、审计等专业部门。刘文赟30 岁时从团区委书记转任区文体局副局长,他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艺翔曲艺社双周无偿义演从未间断。他本人创作表演或指导的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2 个,入围全国曲艺最高奖项——第十届牡丹奖新人奖,他也成了西安区文化曲艺事业闻名全国的功臣。三是拓宽出口向上推用。5 年来先后向上级输送各类年轻干部51 人,其中,有4名已经提拔到处级领导职务,为发展大局贡献了西安区力量。(作者系中共辽源市西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艾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