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画欣赏教案(大班美术)

来源:爱够旅游网
名画欣赏六:《大碗岛的星期天》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准备:名画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忆画过的人有哪些样子。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1) 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 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 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 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 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 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7) 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 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9) 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3、让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活动观察记录与反思:

这幅名画所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也很精彩,特别是在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

到目前为止,幼儿已进行了六次的名画欣赏活动,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还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有的能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备课流程

流程,是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脚步,是串起目标和钻果的那条线将引领着你和孩子找到共同前进的方向。

备课流程,是指为设计教学活动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是教师通过一连串有特定逻辑关系的行为、流程来完成教学设计任务。一般来说,备课从以下几步展开。

一,制订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儿童开展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师主动推进儿童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就是教师预设的儿童的发展点,是教师期望儿童得到的发展结果。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把握希望儿童达成的目标,所以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教学目标,它是评价一切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逻辑起点。

(一)把握教学目标的丰富内涵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丰富的、整合的,是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及多维心理建构的,

因此备课中教师也应该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去把握目标。这些不同维度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能促进儿童获得全面、整合的发展。

1.正确定位认知目标

并所谓认知目标,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概念、经验以及所获得的信息等。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信息的正确性,以免给幼儿错误的认知。其次,要判断这样的知识点是否是学前教育应该教授的,应尽量避免让教学活动的认知点太深、太难、太偏最后,教师还需要记住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的,“认知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产品”,在制订目标时要更多地考虑儿童将如何获取这些概念和信息。

2.重点突出技能目标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为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掌握的方法。教师千万不要认为它单纯是指动作技能,其实更重要的还包括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综合技能。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动作技能:洗手、穿衣、绘画、做操、打球、跳舞等。

■智力技能:观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推理等

■自我认知技能:自我调节和监控能力。比如,会自己做计划,会检查自己的记录,会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纠正,等等。

技能目标的本质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能力发展过程是伴随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在备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突出的要素

3. 彰显情感态度目标

4. 所谓情感态度,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和内在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个性行为倾向。它是一整套和参与有关的机制,是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儿童是否参与活动、如何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等,有些学者称之为心智倾向或学习品质。比如,儿童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求知欲;在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和感受,如愉快激动、紧张等;遇到困难能坚持,遇到问题会求助等信念的建立;对他人行为的敬佩、赞扬、羡慕等心理活动,等等。

值得教师注意的是,以上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所以教师在备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儿童的人本发展与社会要求的统一,强调目标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协调,努力达成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

理解了教学目标的丰富内涵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一般可以从以下及步骤来开展。

1.根据任务落实发展要点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从主题脉络或社会培养的需要出发来寻求教育方向。它是成人的教育意志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2.根据观察结合儿童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步,就是要从儿童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师通过日常对儿童的发展现状及间题的观察来对第一步的思考进行完善的过程。只有把成人的教育意图与儿童当下的发展需求和水平结合起来,才能找到真正适宜的活动目标。

3.结合素材特点进行精确定位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三步,就是要深入分析活动内容的特点,对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精确定位,使儿童的发展方向更明确。

(三)清楚表述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目标准确的表述,对于整个活动的筹备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在制订目标时需要字斟句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心中的目标准确、到位地加以表述。世,出管同案个从1.教学目标表述的要求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突出现实性。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学活动制订的,所以它的表述应服务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引、调控和检测作用在大班美术活动“妈蚁和西瓜”中,其活动目标

能正确使用,水粉合作绘制西瓜;学习用简单的笔画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对活动中幼儿要学会使用水粉这种材料、要和同伴共同制作背景西瓜、要用简笔画的方式表现蚂蚁的动态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了在活动中要重点关注什么,也为教师随时检查幼儿的活动状况并进行及时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2)保证逻辑性。要保证目标表述的逻辑性,首先,要确定行为主体。当前,我们习惯于从儿童为学习主体的角度来思考目标的表述,比

如,使用“能解……”等,而不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使幼“让幼儿……”“提高幼儿……”等,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两种提法混淆在一起。其次,教师要注意每一句话前后的逻辑关系。比如,“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和“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节奏”,虽然只相差了几个字,但目的大相径庭,前者意味着幼儿将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整首歌曲,而后者是要求幼儿用速度来区分歌曲中两个

不同的段落。

(3)符合语法规范。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该包括四个要素1,首先是要点明行为主体,如“(幼儿)要…”“(儿童)应该……”等;其次是要说明行为活动,如“唱出/数出/记住/辨别/比较……”等;再次是要确立行为标准,即学习者针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

表现水准,如“和上音乐节拍”“正确拆装玩具中的电池”等;最后,还可以加入行为条件,提示教师让儿童产生预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如“根据音乐……”“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提示下等

根据上述理论,教师可以获得极具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目标表述方式,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