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 大学生活发生的变化
1) 学习要求的变化(P2) 2) 生活环境的变化(P2) 3) 社会生活的变化(P2) 二、 怎么适应大学生活的变化
1) 确定独立生活意识(P3) 2)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P3) 3)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P3)
4)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P3) 三、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1) 自主学习的理念(P3) 2) 全面学习的理念(P4) 3) 创新学习的理念(P4) 4) 终身学习的理念(P4) 1) 勤奋(P4) 2) 严谨(P5) 3) 求实(P5) 4) 创新(P5) 四、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P9) 2)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遵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P10) 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理论基础(P10)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P10) 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P10)
4)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
础(P11)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六、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1) 从性质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P16) 2) 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P16) 3) 从主体上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P16)
4) 从内容上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P16) 七、 理想信念的作用
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P18) 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P18) 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P18) 八、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需要具备的能力
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20)
1)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P20) 2)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P21)
a)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P21) b)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P22) c) 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P22)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前进要发展,就会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大学生应该确立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P22) 九、 大学生理想的确立与实现
1)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29) 2) 立志高远并且始于足下(P31)
3)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3) 4)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5)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十、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了解】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P39)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P40)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P40) 4) 爱自己的国家(P40) 十一、 爱国主义传统
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P41)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P41) 3)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P41) 4)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P42) 十二、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P42)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P43) 3)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P43) 4)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P43) 十三、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P45) 2)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P45)
3)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P46) 十四、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49) 1) 团结统一(P49) 2) 爱好和平(P49) 3) 勤劳勇敢(P50) 4) 自强不息(P50)
a) 坚贞刚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P50) b) 不屈不挠:“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P50) c) 与时俱进:“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 (P50)
十五、 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情感是人么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
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P55)
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P55)
a)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P55) b)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P56) c)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P56) 2) 促进民族团结(P56)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P56)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每一个大学生,不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P57) 3) 维护祖国统一(P57)
a)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P58) b) 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P58) c) 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P58) d)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P58) 4) 增强国防观念(P58)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P59)
a)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P59) b)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
要求(P59)
c)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P60)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十六、 人生观的体现(P65)
1) 人生目的(核心) 2) 人生态度 3) 人生价值
十七、 端正的人生态度
1) 人生须认真(P68) 2) 人生当务实(P68) 3) 人生应乐观(P68) 4) 人生要进取(P69)
十八、 【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同学们应当自觉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P71) 1) 反对拜金主义(P72) 2) 反对享乐主义(P73) 3) 发对极端个人主义(P73) 十九、 如何评价人生价值
1)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P76)
2) 3) 4) 二十、
1)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P76)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P76) 坚持动机与笑过相统一(P76)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
a)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P77)
b)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P77) 2) 个人条件
a)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人自身条件出发(P77)
b)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P78) c)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P78) d)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P78)
二十一、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8) 二十二、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 促进自我身心和谐(P80) 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2)
a) 平等原则(P83) b) 诚信原则(P83) c) 宽容原则(P83) d) 互助原则(P84)
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5) 4) 促进个人与自然地和谐(P87)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二十三、 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体现为:【了解】 1) 导向功能(P92) 2) 激励功能(P92) 3) 辩护功能(P92) 4) 沟通功能(P92)
二十四、 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
奉献精神(P95)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P96) 3)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P97) 4)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P97)
5)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P98)
6)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
能动作用(P98)
二十五、 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两种错误观点(P99)
1) 虚无论 2) 复古论
二十六、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 要求: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
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的言行,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P102)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P102) 3)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P104)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知道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思想。体现为
a)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P105) b)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P105) c)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P105) 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对象:共产党员、先进分子)(P106) 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P106)
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对象:公民)(P106) 二十七、 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爱国守法(P108) 2) 明礼诚信(P108) 3) 团结友善(P108) 4) 勤俭自强(P108) 5) 敬业奉献(P108)
二十八、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P109) 二十九、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P110)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P110)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P110)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三十、 宪法日是12月4日 三十一、 法律的一般含义
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P119) 2) 法律史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120) 3)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P120) 包括禁制和义务
三十二、 法律的历史类型
1) 奴隶制法律(P121) 2) 封建制法律(P121)
3) 资本主义法律,包括:(P121-P122)
a) 大陆法系(法国、德国等) b) 英美法系(英国、美国等)
区别:
法律渊源不同
法律结构不同 法官权限不同
诉讼程序不同(英美法系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律师为重心,大陆法系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的职能)
4) 社会主义法律(P122)
三十三、 法律的规范作用
1) 指引作用(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作用不是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在
于引人们正确的行为)(P126) 2) 预测作用(P126) 3) 评价作用(P126) 4) 强制作用(P126) 5) 教育作用(P126)
三十四、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 法律制定(立法)(P128) 2) 法律执行(执法)(P128) 3) 法律适用(司法)(P128) 4) 法律遵守(守法)(P128) 5) 等。。。
三十五、 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P131) 2) 人民主权原则(P131) 3) 人权保障原则(P132) 4) 法治原则(P132)
5) 民主集中制原则(P132) 三十六、 我国的国家制度
1)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P133)
2) 人民达标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P133)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134)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134)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135)
6) 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共有制式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P136) 三十七、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
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和法律地位。(P136) 2) 基本权利:
a) 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
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P137)
b) 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
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包括两个方面: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P137) c) 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
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P137)
d) 人身自由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
的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P138) e) 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P138)
f) 社会经济权(P138) g) 文化教育权(P138) h) 特定主体权(妇女、离退休人员、残废军人、残疾人、军烈属、母亲、儿童、
老人、青少年、华侨等) (P139)
3) 基本义务:
a)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P140) b) 遵守宪法和法律(P140)
c)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P140)
d)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P141) e) 依法纳税(P141) f) 其他义务(P141)
三十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a)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P144) b)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P144)
c)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P144-P145)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a) 宪法相关法(P145) b) 民法商法(P146) c) 行政法(P146) d) 经济法(P147) e) 社会法(P148) f) 刑法(P148)
g) 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P149)
第六章 树立法治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
三十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 依法治国(核心)(P154)
a) 科学立法(P154) b) 严格执法(P154) c) 公正司法(P154) d) 全民守法(P154)
2) 执法为民(本质要求)(P154) 3) 公平正义(根本价值观)(P155) 4)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P155) 5) 党的领导(基本原则)(P156)
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一统一,三至上)(P156)
四十、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1) 基本含义和特征
a)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P159)
b) 权利制约(四项要求: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
究)(P159)
c) 人权保障(人权是指认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法律的重要使命
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P160)
d) 正当程序(人们应当通过正当程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只有这样,处理
结果才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P160)
2) 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a)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P161) b)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P161) i. 权力来源于权利(P161) ii. 权力服务于权利(P161) iii. 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P162) iv. 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监督(P162) c) 权力与义务的关系(P162) i.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对立统一(P162) ii. 总量上具有等值关系(P162) iii. 功能上具有互补关系(P162) d) 自由与平等地关系(P163)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权利是有疆界的)(P163)
e)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P163) 3)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a) 学习法律知识(P164) b) 掌握法律方法(P164) c) 参与法律实践(P165)
四十一、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是建设省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并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P165) 1) 意义:
a)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
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以为这: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P165-P166)
b)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
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P166)
c) 党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史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至上的普遍
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P166)
2) 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神圣使命。(P167) a) 推进依法执政(P167) b) 提高立法质量(P167) c)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P167) d) 提升司法公信力(P168)
e)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P168) 3) 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鉴定维护者:
a) 树立法律信仰(P168)
b) 引导他人尊重中法律权威(P169)
c) 公寓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P169) 第七章 左手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四十二、 当代社会公众生活的特征
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P171) 2)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P171) 3)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P171) 4)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P172) 四十三、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 文明礼貌(P173) 2) 主任为乐(P173) 3) 爱护公物(P174) 4) 保护环境(P174) 5) 遵纪守法(P174)
四十四、 公众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 治安管理处罚法(P175)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属于行政处罚) 2) 集会游行示威法(P176)
a) 政府依法保障原则(P176) b)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P176) c) 和平进行原则(P176)
3)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P179)
a) 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原则(P179)
b) 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P179)
c) 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相协调的原则(P179)
四十五、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 爱岗敬业(P180) 2) 诚实守信(P181) 3) 办事公道(P181) 4) 服务群众(P182)
5) 奉献社会(最高层次)(P182) 四十六、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了解】(P184)
1)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 休息休假的权利
4)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8)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十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P186)【看之后的相关内容】 四十八、 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 择业观
a)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P188) b)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P188) c)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P189) 2) 创业观
a)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P189) b)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P189) c)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P189)
四十九、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 尊重人格平等(P192) 2) 自觉承担责任(P192) 3) 文明相亲相爱(P192)
4)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P193) 5)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P193)
6) 不能片面地或者功利化地对待恋爱(P193) 7) 不能只中过程不顾后果(P193)
8) 不能因为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P193) 五十、 有关婚姻的细小知识
1) 法定婚龄:男22,女20
2) 结婚条件:自愿;达到法定婚龄;一夫一妻制
五十一、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P194) 五十二、 继承的方式(P199)
1) 法定继承(效力最低) 2) 遗嘱继承
3) 遗赠(效力最高) 4) 遗赠抚养协议 五十三、 遗产继承顺序
配偶父母子女(亲生子女、养子女等) 五十四、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1)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P201) 2) 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P202) 3) 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P202) 4)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P203) 五十五、 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1) 讲法律 2) 讲证据 3) 讲程序 4) 讲法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